动漫与中学生组名:向日葵组长:聂永超组员:何佳玲、游豪琴、唐诚诚、侯欣宇、钟银轩、胡嘉庆、李婧指导老师:丁娇莉研究课题:动漫与中学生——动漫对中学生的影响引言1943年,一个日本孩子在电影院看了一部中国的动画片,他深受触动决心创作出日本的动漫世界。
于是,历史的一页被揭开了。
这个孩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手冢治虫——铁臂阿童木之父, 而他看的动漫,正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万籁鸣兄弟导演的《铁扇公主》,这位中国公主促成了一个庞大动画帝国的诞生。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日本动漫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国的大街小巷,而各类媒体也进行大量宣传,无论在报刊上还是在电视中,到处都可以见到日本动漫的影子。
随着日本动漫的进入,中国的青少年成为日本动漫的主要受众群体。
同时,在视觉文化的逐步强势过程中间,“读图时代”开始主宰平民化的阅读领域。
随着中学生受众群体的加入,日本动漫可以说已经登上了中国动漫市场的首席,长期以来,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左右着中国不同年龄动漫迷们的视线。
从我们儿时看的《铁臂阿童木》、《机器猫》和经典老片《圣斗士星矢》,到后来的《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可以说我们是在动漫的陪伴中成长的。
而我们的家长、老师们对于中学生的日本动漫热又往往莫衷一是,一时间动漫激起千层浪,中学生对日本动漫的青睐自然而然地成了社会的热点话题。
我们向日葵课题小组便把《动漫(日本动漫)对当代中学生的影响》作为我们本次汇报的话题,我们对库尔勒市第四中学初中部、高中部进行了抽样调查,使用的调查方式是问卷,由于样本数量有限,以下一些见解可能不能说明当代中学生整体的情况,但我们希望能引起各位的思考。
正文动漫动漫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本次调查中,我们一共发放了100多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在100位同学中只有20位表示不喜欢日本动漫,主要理由是没兴趣或所谓的不愿追随潮流,当然,也有部分同学明显是受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其余的80位同学都表示喜欢日本动漫,这占到了调查人数的80%。
下面让我们就此做一下细致的分析。
*爱我,就投入精力吧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得知有68%的同学每天要花半小时以上的时间看动漫,观看超过1小时的同学占41%,而其中更有1/4强的学生观看动漫甚至超过了2小时。
本来欣赏动漫只是一种娱乐活动,但显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错误地将娱乐当成了生活中的日常习惯。
为了看一部动漫熬到深夜,这种习惯的养成势必会对其正常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
* 想得到我,就得付出代价其实,喜爱动漫不仅需要付出相当的时间,而且还会有金钱上的花费。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有74%的同学每月都会在动漫上花费一定的金额,其中竟有11.4%的同学每月的花费额超过100元。
那么这些由父母辛苦赚来的钱究竟花到哪儿去了呢?据一些动漫迷所说,动漫的同人发展得非常迅速,有一批对动漫模仿至死不渝的狂热fans经常不惜代价地玩cosplay,而每套cos 的衣服几乎都要百元以上。
除此之外,动漫的周边产品在市场上也广受欢迎,海报、吊卡等几乎成了大多数学生的装饰必备品。
* 心动不如行动除了玩cosplay,许多动漫迷在生活中也玩起了模仿游戏。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30%的受访同学表示曾听到同学说日语,55%的同学自己也会模仿剧中人物的行为和语言。
我们请他们试着写下中学生常说的日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なに(什么)、まだまだだね(你还差远了)、ぼか(笨蛋)、かおぃ(可爱)、ぁりがど(多谢) 。
这些都是在日本动漫中出现率极高的词汇,甚至还有些日语中不良词汇,如粗鲁的、辱骂人的词汇都会从我们的同龄人口中而出,这似乎都是受了日本动漫影响的例证。
除了语言模仿以外,还有对于生活中习惯动作的模仿。
在日常生活中,就有不少中学生喜欢模仿动漫人物的动作,例如:吃饭前,喜欢拍一下双手再说声“开动了”,然后才开始吃;开心时喜欢把手放在嘴唇上,嘴唇作“O”状,发出那种特有的笑声。
诸如此类的行为还有许多。
现在,有一些学生喜欢用左手打球,这也许就是受了《网球王子》中越前龙马的打球方式的影响。
而上述种种,不正体现了动漫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事实吗?细心的你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同学,也许会发现更多。
n个亲密接触日本动漫的理由当代世界纷繁复杂,能够吸引我们眼球的事物不少,但中学生们为什么对日本动漫情有独钟呢?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人物就是戏剧的灵魂。
要透视日本动漫就让我们先来解读几位动漫人物。
在我们调查“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日本动漫人物”时,一个虽然身体变小,真实身份却是高中生侦探的人物——江户川柯南,位居排行榜第一名,成为本次调查中最受欢迎的动漫人物。
柯南居于榜首并不是巧合,他冷静沉稳不怕危险,有过人的判断力,虽然身体变成了小孩子,但头脑却超过了高中生水平,他做事有条理,充满意志力及行动力。
睿智和勇敢也许就是广大柯南粉丝喜欢他的原因吧!排行第二位的是《火影忍者》中的人气老师旗木卡卡西,他有着一头银发,总是戴着一个颇显神秘的面罩,是一位很注重团队精神的优秀上忍。
他在教学生时,总是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来教育他们,给予他们的不仅是忍术上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日本式的做人道理。
卡卡西不仅以他的帅气,更多的是以他对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吸引广大fans的目光。
在一些动漫人物引起了许多学生共鸣的同时, 我们在“最感兴趣的日本动漫人物”调查结果中还发现了像邑辉一贵、南条荒司这些只在耽美类(即同性恋题材)动漫作品里才出现的人物,这说明我们同学在赏阅一些富有正义感、积极向上的动漫作品的同时,也接触到了一些有不正当性取向的、比较变态又有暴力倾向的漫画作品。
据我们调查所知,有同学喜欢邑辉一贵只是因为他有个性,他帅。
但事实上他是一个以伤害自己喜欢的人为乐,性格变态、冷血残酷、杀人手段极其残忍的人。
除了自己,他不惜牺牲任何有价值的人和事,甚至亲手杀死自己最亲的人。
还有像《绝爱》中的南条荒司,同学们很轻易地就能看见满身是血的荒司抱着同样伤痕累累的泉拓人的场面。
这难道不是一种自虐?或许,有些同学觉得这是一种残忍的美,但在正常人眼里这绝对是一种病态!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残!如果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过早地接触到这些充满不良思想的漫画,那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让我欢喜让我忧在我们的调查中还有这样一个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你觉得中国动漫日本动漫相比较,哪个更好?结果有81%的同学认为日本动漫更好,这个一边倒的数据真实反映了日本动漫在中学生心中的地位。
其实,我们国家曾有许多被国际人士称赞的作品,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猴子捞月》、《葫芦娃》、《九色鹿》等,特别是《大闹天宫》曾先后荣获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最佳影片奖、第二十二届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在国际国内都赢得过很高声誉。
但是,现在的青少年却独独偏爱日本动漫,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我们认为造成中日动漫差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1、从题材看:从几十年前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到近期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些作品里的主人公都爱讲大道理,过分注重意义而忽视意趣,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较远,所以我们认为好的动漫作品,其内容应该是反映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的缩影。
2、从受众群看:我国的许多动漫作品都是为学龄前儿童准备的。
人物形象偏低龄化,并且经常出现动物形象,这就使许多中学生对其不屑一顾,从而逐渐丧失了对国产动漫的观赏兴趣,而日本动漫的近成人化的人物和剧情使其受众群大大增加。
3、从周边产品看:几乎每一部日本动漫作品都有丰富的周边产品走向市场,而我国动漫作品的周边产品却寥寥无几,唯一成功的例子也许只有《喜羊羊与灰太狼》了。
所以要发展我国动漫,就应该同期发展它的周边产品市场,因为动漫的发展需要周边产品给予经济上的支撑。
4、从市场运作看:据专业人士透露,虽然现在也有不少动漫新人满怀信心地把自己的作品拿去投稿,但大多数编辑们却总因一些商业因素将画稿退回。
再加上动漫方面的投资者甚少,国内的创编人员缺乏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导致了许多人对此失去信心,从而放弃走动漫这条充满艰难的道路。
我们认为中学生喜爱动漫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我们应明辨是非,把握好度,不然就会有许多不良的影响。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有些同学沉迷于动漫,导致晚上看到很晚,第二天精神不好,使学习效率降低;现在还有些学生一旦闹不愉快了,首先想到的便是以暴力来解决问题,甚至由此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事故;此外,根据我们的实地走访得知,一般在学校周围的隐蔽小店里,学生能很容易地接触到不良动漫作品。
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对日本动漫过度痴迷,以至于做出了让自己后悔终生的事情:据报道,我国有个少年看过《名侦探柯南》之后,仿照剧情用同样的方法杀死自己的奶奶。
难道这不骇人听闻吗?如此种种,怎能不让人心忧?近几年,我国动漫媒体大量崛起,他们往往通过同日方的口头承诺或网络等非法下载途径搜集一些日本的动漫资讯进行编辑,并制成剪辑篇,来介绍一些日本当地最近比较热门的动漫作品及周边产品。
但有些媒体却在并未确切地了解作品的实际内涵的情况下,盲目地介绍了一些不太健康的动漫作品。
有一位同学曾经这样说:“介绍的动漫作品若遇上耽美类,只要人物画得好看也会去看。
”我们却认为动漫人物的美型程度固然重要,但故事本身的情节与受众群体的认知能力相适应更重要。
一味的去看不属于其年龄层次该看的动漫作品,这是当下部分中学生对于动漫的一种不正确的理解和态度,而媒体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反观日本,凡是涉及敏感话题的动漫都会有类似“16禁”(即16岁以下禁止观看)、“18禁”、“耽美”、“有暴力慎入”等明确标识。
但我国对这方面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毕竟我国动漫的受众群大多是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待进一步健全。
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国相关媒体应该尽快加强这方面的意识,谨慎选择动漫题材或注明此作品适合观看的年龄范围。
同时,我们青少年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杜绝不良作品,多选择一些比较经典的作品,尽量避免接触滥竽充数,内容低下的作品。
我国动漫与日本动漫之间存有明显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通过比较我们必须不断吸取优秀经验,善于发挥想象,提高创编能力。
专家指出,我们一定要打造几部健康向上,口味面向大众的优秀作品,以此来树立国人对我国动漫的信心,让更多人来重视动漫,让一些喜欢动漫的人发挥自身所长,从而推进我国的动漫事业。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比如韩国,原来韩国的动漫事业发展也不理想,但后来通过努力,从模仿日本动漫开始,他们逐渐创作了一些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我们也不妨借鉴这种模式,我们期待我国动漫终有一天能再创辉煌,傲立于世界之巅。
总结许多日本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都通过动漫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生,许多中学生都会有意无意的模仿某些动漫人物的神态、语言风格、口头禅、动作、表情,还有很多中学生会去可以模仿学习某个喜爱的动漫人物的思维模式价值观思想论点和处事方式,这对中学生有利有弊,好的积极向上的正面的动漫人物会带来好的影响,反之,亦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过度沉迷动漫常常会带来学习上的负面影响,需要把握住那个度,适度的看动漫才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