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专利权与电梯市场
知识产权实务二班
在当前的中国电梯市场,国外品牌占据着绝对优势。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电梯产量、电梯保有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
但这个庞大的市场,其份额被外资及中外合资电梯企业占据了75%左右,而本土企业只占25%左右。
而且,目前国内电梯企业中,很多都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本文从知识产权的专利权保护的对象和获得专利保护的要件方面针对电梯业做一些初步探讨。
我们国家专利法规定的保护对象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是专利法保护的主要客体,所谓发明,是指创制或设计出某种前所未有的东西,但作为专利法上所说的发明,和一般意义上的发明并不完全相同。
专利法中的定义为:“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在电梯中,电梯紧急平层装置、新型门机系统、能量回馈装置等专利申请属于产品发明;而像检测曳引绳的新方法、电梯群控管理方法、电梯自学习系统等专利申请则属于方法发明。
实用新型,实质上是发明的一部分,其定义为“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因实用新型较之发明,在创造性水平上低一些,又被称为“小发明”。
如电梯厅门手动开锁装置,电梯安全轿厢等。
同时,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较发明也要窄一些,只保护产品,对其他一切方法以及未经人工制造的自然存在的物品不进行保护,如产品制造方法、使用方法、通讯方法、计算
机程序等,特别是没有固定形态的物质。
所谓外观设计,是指产品的外表式样,且这种产品必须能用工业或者手工方法重复制造,这种样式赋予产品一种特殊的外貌,因此,人们又把外观设计称为“工业品外观设计”,根据细则定义为:“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用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根据这一定义,外观设计的载体必须是产品,设计可以是线条、图案或色彩与线条、图案结合的平面设计,也可以是产品的立体造型。
总之,外观设计只涉及到一项产品的外形,而不涉及到产品的制造技术、结构和用途。
在电梯设计中,外观式样如轿厢、轿顶、轿厢操作盘、乘场呼梯盒均可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
下面从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方面对专利的“三性”做一些阐述。
首先看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新颖性,“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我国以申请日作为判断新颖性的时间界限,也就是说,申请日以前公开的技术都是现有技术,一项发明如果是现有技术中所没有的,就具有新颖性。
申请日当日公开的技术不算在现有技术范围内。
申请日以前的现有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公开方式:出版物公开;使用公开,包括制造、使用、销售或进口以及模型演示等使公众能够了
解其技术内容;其他方式公开,主要是口头公开。
以上三种方式,除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出版物都算公开以外(即所谓的国际新颖性),其他的公开方式,则限于是在我国国内进行的,使技术内容为公众所知,才算是公开,成为现有技术。
至于在专利申请时,存在着由他人在该申请的申请日以前向专利局提出并且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申请,则构成专利法上的“抵触申请”,能损害该申请日提出的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因为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一项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
所谓创造性,是指申请专利的发明或实用新型要比现有技术先进。
按照专利法的解释:“所谓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从这里可以看出,实用新型的创造性要求要比发明型低一些。
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是指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
如果发明是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则该发明是显而易见的,也就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
发明有显著的进步,是指发明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产生有益的技术效果。
如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或者为解决某一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不同构思的技术方案,或者代表某种新的技术发展趋势。
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这是要求发明创造必须能够在产业上利用,并且与现有
技术相比应具有积极和有益效果,包括技术的、经济的或者社会的效果。
我们再来看外观设计,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同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者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或不相近似,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本条规定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实质条件是新颖性,新颖性的时间界限也是申请日,新颖性的地域标准也采用了出版物公开的国际新颖性或其他公开的国内新颖性相结合的混合新颖性标准。
本条所说的“不相同”,是指没有同样的外观设计公开发表或者使用过;“不相近似”,是指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不能只是已知形状、图案、色彩的组合,或者是这些因素已知组合的微小变化。
同时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还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这里的他人的合法权利,主要指申请人以外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目前国内电梯企业中,拥有的专利也多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专利不多。
电梯技术涉及多个领域,电气控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经过检索发现,在电学领域涉及电梯的在华专利申请中,国内申请所占比例接近70%,多于国外申请。
但是从专利类型看,国内在华申请中,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所占比例大约是70%,多于发明专利申请,而国外在华申请则几乎全部是发明专利申请。
正是因为核心技术实力不强,目前,我国国内电梯很少能进入高端市场,高速电梯、节能环保电梯等,几乎全都被国外品牌占据。
当前广受欢迎的节能环保电梯因为涉及到节能技术、智能控制等多种复杂技术的结合,国内电梯企业也只好望而却步。
因此,靠薄利多销、微利多销,国内电梯企业目前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梯的日益普及,人们对电梯的安全性、舒适度、价格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先进的技术、更高的品质、更新的应用、更实惠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正成为采购者的挑选电梯的新标准、新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赢利空间就很小的国内企业如果不改变当前靠低价竞争的现状,只会陷入越来越困窘的境地。
要谋求长远发展,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无疑是关键。
近期电梯事故频发,国外品牌遭遇信任危机,正好给国内电梯企业发力提供了良机。
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只有这样,才能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