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形考题一、单选题1.埃默斯房体现了知觉的()。
A. 组织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选择性2.亲和动机是指()。
A. 人们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
B. 强烈的影响别人或支配别人的欲望。
C. 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
D. 个体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动机。
3.心理学分为两大领域,下列属于基础理论领域的是()。
A. 运动心理学B. 咨询心理学C. 普通心理学D. 教育心理学4.韦伯定律说明了()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
A. 感觉适应B. 绝对感觉阈限C. 差别感觉阈限D. 相对感觉阈限5.视崖试验是用来测试幼儿是否有()知觉。
A. 深度B. 水平C. 垂直D. 以上都不是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对问题情境的表述方式影响人们的决策过程属于损失规避。
B. 人们对潜在的损失比对潜在的获取更敏感使框架效应。
C. 代表性策略是指根据已知某类事件中重要性的特征来推断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D. 可用性策率是指根据各人经验中最熟知最容易联想到的事例,估计某事件的发生率并做出决策的一种思维趋向。
7. 智力的三元理论包括三个部分,为()。
A. 言语智力、音乐智力和运动智力B. 成分、情境和经验C. G因素、S因素和适应因素D. 内容、操作和产品8.德国心理学家杜克设计的墙壁蜡烛试验表明了()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A. 定势B. 知识经验C. 迁移D. 功能固着9.思维的高度发展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关系。
A. 听觉B. 视觉C. 语言D. 味觉10.德国心理学家冯特首创了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种对自己内在经验与感受的觉察与分析的方法。
A. 实验内省法B. 观察法C. 访谈法D. 精神分析法11.阿希德群体压力试验是关于()的经典研究。
A. 从众B. 依从C. 服从D. 侵犯12.按照能力的倾向性,可以将能力划分为()。
A.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B. 以上都不对C.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D.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13.第一个标准化的一般能力的心理测验量表是()。
A.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B.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C.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D. 瑞文推理测验14.下面的亲社会行为中属于助人行为的是()。
A. 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B. 把果皮丢入垃圾桶C. 收养流浪小动物D. 攀登珠峰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间断性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
B.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
C. 无领导小组适用于选拔基层人员。
D. 现实性原则是指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16.正是由于()存在,人们的身体才始终处于活动状态,能够面对各种挑战。
A. 创造性B. 应激C. 智力D. 能力17.能力结构的二因素说是由()提出的。
A. 桑代克B. 加德纳C. 斯滕伯格D. 斯皮尔曼18.单纯的熟悉也能增加人们对特定对象的喜欢,称之为()。
A. 晕轮效应B. 曝光效应C. 近因效应D. 刻板印象19.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James)认为,自我由主我和()两部分组成。
A. 社会自我B. 现实自我C. 镜中自我D. 客我20.下列对于注意的转移说法正确的是()。
A. 注意的转移是被动的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B.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配紧密相连C. 注意的转移是被动的更换注意的对象D. 注意的转移不利于注意的稳定性21.对最小刺激的感受力在心理学中称之为()。
A. 差别感觉阈限B. 绝对感觉阈限C. 相对感觉阈限D. 感觉适应22.在工作动机中,把人看作是“经济人”的理论是()。
A. X理论B. Y理论C. 双因素理论D. Z理论23.下列哪一个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
A. 精神分析学派B. 格式塔心理学C. 构造心理学D. 机能心理学2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代表人物是()。
A. 托尔曼B. 奥苏泊尔C. 巴甫洛夫D. 斯金纳2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记忆进行研究,提出著名的()。
A. 记忆扭曲B. 遗忘曲线C. 错觉记忆D. 记忆错误26.马斯洛根据需要层次的不同,将动机分为()。
A. 匮乏动机与成长动机B.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C. 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D.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7. 情绪在各个维度上的变化具有(),就是说情绪在每个维度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
A. 三极性B. 多极性C. 两极性D. 单极性28. 从青春期到成年时自我意识走向成熟,形成心理自我的阶段,这段时期又称为()。
A. 以上都不对B. 主观化时期C. 原始时期D. 客观化时期29. “舌尖现象”发生在记忆的哪一个过程中?()A. 感觉B. 提取C. 存储D. 编码30.职业发展理论中的探索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 维持既有地位B. 力求上进和稳固C. 确定职业兴趣D. 发展职业的正确态度31.亲和动机是指()。
A. 个体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动机。
B. 人们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
C. 强烈的影响别人或支配别人的欲望。
D. 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32.第一个标准化的一般能力的心理测验量表是()。
A.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B.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C. 瑞文推理测验D.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33.决策者们为了统一意见往往会做出强制性的最终决定,决议形成,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要执行,甚至不允许提出任何怀疑。
这是()。
A. 服从B. 群体思维C. 群体极化D. 合作34.下列对于注意的转移说法正确的是()。
A. 注意的转移是被动的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B. 注意的转移不利于注意的稳定性C. 注意的转移是被动的更换注意的对象D.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配紧密相连35.心理学界对爱的研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A. 吉尔福特B. 斯滕伯格C. 梅德尼克D. 卡尼曼36. 黑猩猩接竹竿试验属于()。
A. 格式塔的学习理论-顿悟说B.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 操作性条件作用37.洛伦茨认为侵犯是一种()行为。
A. 生本能B. 适应性C. 死本能D. 攻击性38.“舌尖现象”发生在记忆的哪一个过程中?()A. 提取B. 存储C. 感觉D. 编码39. 能力结构的基本组成成分是()。
A. 经验B. 技能C. 知识D. 技巧4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意识的各种状态()。
A. 催眠B. 梦C. 失眠D. 睡眠二、多选题1.根据信息在记忆中存储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不同,一般可以把记忆分为()系统。
A. 短时记忆B. 陈述性记忆C. 感觉记忆D. 内显记忆E. 长时记忆2.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素包括()。
A. 远距离联想B. 自由联想C. 原型启发D. 聚合思维E. 发散思维3.冯特认为,意识包括三个基本元素,分别是()。
A. 感觉B. 情感C. 认知D. 行为E. 意象4.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文献法D. 访谈法E. 测验法5.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认知与学习B. 动机与情绪C. 心理特性D. 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E. 以上都是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
A. 分析问题B. 验证假设C. 提出假设D. 评估假设E. 发现问题7.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具有一定的规律,包括()。
A. 开放律B. 封闭律C. 连续律D. 相似律E. 接近律8.动机的功能包括()。
A. 激活功能B. 调整功能C. 发散功能D. 维持功能E. 指向功能9.决策制定中常用的策略包括()。
A. 直接性策略B. 可用性策略C. 间接性策略D. 代表性策略E. 创造性策略10.对于意识的理解可以从下列哪几项进行()。
A. 意识是一种觉知B.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C. 意识是一种感觉D. 以上都是E.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11.职业选择的个人影响因素有()。
A. 能力B. 现实情况C. 性格D. 人格特质E. 兴趣12.能力结构二因素说中二因素包括()。
A. G因素B. S因素C. Z因素D. Y因素E. X因素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
A. 归属与爱的需要B. 自我实现的需要C. 安全的需要D. 生理的需要E. 心理的需要14.权力动机不仅会影响个体的自我看法,还会影响个体的()。
A. 认知B. 思维方式C. 信念D. 性格E. 感情定向15.思维过程中属于基本过程的是()。
A. 分析B. 抽象C. 综合D. 概括E. 比较16.印象管理的策略包括()。
A. 赞扬他人B. 他人美化C. 优化自我D. 自我美化E. 以上都正确17.注意的基本特征是()。
A. 指向性B. 随意性C. 暗示性D. 发散性E. 集中性18.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是()。
B. 熟悉性C. 血缘性D. 接近性E. 地缘性19.诱导依从的策略有()。
A. 名人效应B. 留面子效应C. 信息影响D. 登门槛效应E. 责任转移20.人格的构成中气质的分类为()。
A. 黏液质B. 多血质C. 抑郁质D. 肝胆质E. 胆汁质21.爱情的三要素是()。
A. 激情B. 亲密C. 浪漫D. 亲情E. 承诺22.下面属于社会态度形成的理论是()。
A. 刻板印象理论B. 归因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人格特质理论E. 认知失调理论23.人格特性包括()。
A. 稳定性B. 功能性C. 分散性D. 统合性E. 独特型24.第一印象形成受到的影响因素有()。
A. 首因效应B. 近因效应C. 认知态度D. 快乐原则E. 健康心理25.自我调控系统分为()。
A. 自我体验B. 自我完善D. 自我调适E. 自我认知26.压力的来源包括()。
A. 慢性应激源B. 日常挫折C. 灾难性事件D. 环境因素E. 创伤性事件27.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包括()。
A. 迁移B. 知识经验C. 对问题的认知方式D. 强化E. 定势28.思维的特征包括()。
A. 分散性B. 间接性C. 概括性D. 创造性E. 直接性29.社会态度包含的维度是()。
A. 强化成分B. 认知成分C. 情感成分D. 模仿成份E. 行为意向30.生涯规划的作用()。
A. 帮助人们安然度过职业危机B. 突破自身障碍C. 帮助人们找一个好工作D. 实现自我价值E. 是职业发展的最经济的模式31.人格特性包括()。
A. 独特型B. 稳定性C. 统合性D. 功能性E. 分散性32.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A. 苛勒B. 华生C. 魏特墨D. 考夫卡3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包括()。
A. 迁移B. 对问题的认知方式C. 强化D. 定势E. 知识经验34. 下面属于社会态度形成的理论是()。
A. 刻板印象理论B. 人格特质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归因理论E. 认知失调理论35.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