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安全使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电气安全使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电气安全使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电气安全使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目的明确电气系统及用电设备的安全,保证员工人身安全及供用电设施的安全运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的用电设备、用电器具及人身安全的保障工作。

3 编写依据--4 本文件采用下列定义——5 职责5.1设备部安装人员认真执行,对电气设备正确安装、使用、维护。

5.2 设备部部长监督执行。

6 内容6.1火灾预防措施6.1 人体触电及预防:6.1.1 人体触电:触电是泛指人体触及带电体,这时电流对人体造成程度不同的伤害,触电可分为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两种。

(1)直接触电:指人体直接触及正常运行的带电体所发生的触电;(2)间接触电:指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人体触该意外带电部分所发生的触电。

6.1.2 人体触电的三类情况:单相触电:当人站在地面时(人体与地面无绝缘隔离),人体接触任一相带电导线时所发生的触电。

两相触电:当人体不同部位同时与两相带电导线接触时所发生的触电,跨步电压、接触电压和雷击触电。

(1)跨步电压触电:当一根带电导线断落地上时,在落地点周围20米以内具有不同的电位分布,若人两脚站在离落地点远近不同的位置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叫做跨步电压,如果人站在离落地点8-10米范围内,就可能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2)接触电压触电:当绝缘损坏,设备外壳带电时,则设备外壳电位将升高(高于地面),此时若人接触设备外壳便发生接触电压触电。

(3)雷击触电:雷电时发生的触电现象称雷击触电。

6.1.3 防止触电的基本措施:(1)直接触电的防护措施:(a)绝缘:使用绝缘物,以防止人体触及带电体。

(b)屏护:采用屏障或围栏,防止人体触及带电体。

(c)障碍:即设置障碍以防止无意触及或接近带电体。

(d)间隔:即保持一定间隔以防止无意触及带电体。

(e)漏电保护:漏电保护又叫残余电流保护或接地故障电流保护。

漏电保护仅能供作附加保护而不应单独使用,其动作电流最大不宜超过30mA。

(f)安全电压:即根据具体工作场所地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如36V、24V及12V等。

(2)间接触电的防护措施:(a)自动断开电源:可分别采取熔断器保护,接地接零保护、漏电保护、过电流保护以及绝缘监视等保护措施。

(b)加强绝缘:采用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或采用另有共同绝缘的组合电气设备。

(c)不导电环境:这种措施是为防止工作绝缘损坏时人体同时触及不同电位的两点而导致触电,当所在环境的墙和地板均系绝缘体,以及同时出现不同电位的两点间距离能够超过2m时,便符合这种防护条件。

(d)等早位环境:是将所有容易同时接近的裸导体(包括设备外的裸导体)互相连接起来,等化其间电位,防止接触电压。

等电位范围不应小于可能触及带电体的范围。

(e)安全电压:与防止直接触电的安全电压措施内容相同。

6.2 防触电的设备安全保护措施:6.2.1 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保护接地:为了保障人身安全,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如外壳等)与接地装置实行良好的金属性连接,这种方法便称为保护接地。

保护接零:若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用导线直接与低压配电系统的零线相连接,这种方法便称为保护接零。

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方式的选择:(1)在中性点有良好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中,应优选用保护接零方式(同时要进行重复接地),企业有单独的配电变压器供电,均属此类。

(2)凡由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应统一实行保护接地。

(3)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配电网络中,应采用保护接地方式。

对所有高压电气设备,一般实行保护接地。

6.2.2家用电器的接地方法及注意事项。

(1)接地方法:在小工厂、加工场、居民住宅以及农户等凡由公共配变供电的低压电网范围内,应一律采用保护接地措施。

(2)注意事项(a)接地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0.75mm2的多芯软铜绞线。

熔丝(保险丝)一定要接在火线上,且由于目前常用电器(除空调器外)的功率一般不超过1000W左右,故户内熔丝的额定电流不要超过5A。

零线上不允许装设熔断器及开关。

(b)低压配电系统内采用接零保护注意事项:三相四线制低压电源的中性点必须良好接地,工作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要求。

在采用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还应装设足够的重复接地装置。

同一低压电网中(指同一台配电变压器的供电范围内),在选择采用保护接零方式后,使不允许再(对其中任一设备)采用保护接地方式。

零线上不准装设开关和熔断器,零线的敷设要求应与相线一样,以免出现零线断线故障。

6.2.3 漏电保护器的应用(1)漏电保护器是一种在规定条件下,当漏电电流达到或超过给定值时,便能自动断开电路的一种机械式开关电器或组合电器。

漏电保护器比接零、接地保护更为完善的附加性完全措施,这也是家用电器安全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向。

(2)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的设备与场所主要有:(a)移动式电器设备、手持式电动工具及家用电器。

(b)安装在潮湿、强腐蚀性等环境恶劣场所的电器设备。

(c)建筑施工工地的电气施工机械设备。

(d)暂设临时用电的电器设备。

(e)宾馆、饭店及招待所客房内的插座回路。

(f)机关、学校、企业、住宅等建筑物内的插座回路。

(g)游泳池、喷水池、浴池的水中照明设备。

(h)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

(i)医院中直接接触人体的医用设备。

6.3 电气安全措施6.3.1 使用携带式电器的安全措施(1)具体安全措施的分类(a)实行接零(地):这是对携带式电器的主要安全措施之一。

携带式电器要采用带有接零(地)芯线的橡套软线作电源线,其专用芯线(指绿/黄双色线)用作接零(地)线。

(b)采用安全电压:在特别危险场合采用安全电压的单相携带式设备,安全电压也应由双线圈隔离变压器供电。

(c)采用双重绝缘的单相设备:带有双重绝缘结构的携带式电器设备是一种新型的、安全性能较高的电气设备。

其工作绝缘主要用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保护绝缘是为工作绝缘损坏时用来防止触电的。

(d)采用防护用具:即应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或站在绝缘板上等,使人与大地或人与单相设备外壳隔离。

(2)使用携带式电器的安全注意事项(a)不可在恶劣的环境下使用。

如不要在锅炉、加热器、水箱等金属容器内或特别潮湿的场所使用。

(b)电源线必须使用橡套电缆,不得用普通胶质线(花线)代替电源线,线长一般不宜超过5m,中间也不允许有接头。

(c)正确使用电气插座,单相电具采用三眼插座,三相电具采用四眼插座,不准将电源线的线芯挂在开关刀片或触头上,也不准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d)不准将220V普通电灯作为手提照明行灯使用,并禁止采用灯头开关。

(e)行灯电压应视工作环境而采用不同的安全电压般场所采用36V,特别危险场所采用12V;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电源线和插座是否完好无损,接地(接零)线是否完整,接线是否正确;通电后要用验电笔检查是否漏电。

(f)使用时电源线应尽量挂在支柱上,使其不与锐利物体或炽热物体相接触。

(g)使用电动工具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在潮湿或有酸、碱等腐蚀性物质的场所,还应穿上绝缘靴。

(h)使用过程中,凡需要更换电动工具的刃具或磨具以及装卸工件时,均应停电进行,工作完毕后要立即断开电源,清理好电器用具并予妥善保管。

(i)对各种携带式电器用具要定期维护检查,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0.5MΩ,如不合格,应禁止使用,并安排检修或予以更换。

6.3.2 使用家用电器的安全措施(1)采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三芯引线,并配以相应的三极插头、插座。

其中接地线一定要与金属壳体连接牢固,要单独埋设接地装置并引入室内接至电器金属外壳,其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2)对于含变压器一类的家用电器,若出现“带电”现象时,最简单的办法是调换电源插头两极的插入方向。

但对含电热丝和电动机类的家用电器则不适用此法。

(3)采用绝缘物增强隔电能力。

当使用电熨斗之类电器时,人可站在干燥的木质支架或木板上,使人与大地间有良好的绝缘。

(4)加装漏电保护装置,确保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

6.3.3 配电室送电和停电的操作步骤。

(1)送电操作:配电室送电时,一般从电源侧的开关合起,依次合到负荷侧的各开关(按这种步骤进行操作,可使开关的合闸电流减至最小,比较安全。

且万一某部分存在故障,该部分一合闸,便会立即出现异常情况,故障容易被发现)(2)停电操作:配电所停电时,应将开关拉开,其操作步骤与送电相反,一般先从负荷侧的开关拉起,依次拉到电源侧开关。

(按这种步骤进行操作,可使开关分断流量减至最小,比较安全)。

6.4 电气火灾的发生及预防:6.4.1 设备故障或过负荷等引发火灾(1)电气设备短路短路造成导线的发热量剧增,不仅能使绝缘燃烧,且还会使金属熔化或引起邻近的易燃、可燃物燃烧酿成火灾,发生短路的原因主要有:导体的绝缘由于磨损、受潮、腐蚀、鼠咬,以及老化等原因而失去绝缘能力。

设备长年失修,导体支持绝缘物损坏或包裹的绝缘材料脱落。

架空裸导线驰度过大,风吹造成混线;线路架设过低,搬运长大物体时不慎碰上导线,以及导线与树枝相碰等,都会造成短路事故。

检修不慎或错误造成人为短路。

(2)电气设备过负荷过负荷指导线实际电流量超过了安全载流量。

这时导线温度就会超过最高允许温度,其绝缘层老化将加速。

若是严重过负荷或长期过负荷,则绝缘层就将变质损坏而引起短路着火。

发生设备过负荷的原因主要有:电气设备规格选择过小,容量小于负荷的实际容量。

导线截面选得过细,与负荷电流值不相适应。

负荷突然增大,如电机拖动的设备缺少润滑油、磨损严重、传动机构卡死等。

乱拉电线,过多地接入用电负载。

(3)电气设备绝缘操作或老化绝缘损伤或老化会使绝缘性能降低甚至丧失,从而造成短路引发火灾,引起电气设备绝缘老化的原因主要有:(a)电气因素:绝缘物局部放电、水树枝放电;操作过电压或雷过电压;事故或过负荷的过电流等。

(b)机械因素:旋转部位、滑动部分、接触部分的磨擦损耗;结构材料的屈曲、扭曲、拉伸等运动或异常振动、冲击等的反复作用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