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补充: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

补充: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

补充:
国际贸易理论四大定理: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em; Hetcher-Ohlin Theorem;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Rybczinski Theorem。
绝对优势出自亚当斯密《国富论》,用以解 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亦即贸易 的模式(pattern of trade)。绝对优势表 明本国应出口比外国更少成本的产品。
主流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 只是李嘉图比较优势的特例。
当然,杨小凯并不这样认为。
依绝对优势理论,A国专业化生产布匹,B国专业 化生产红酒,两国皆能得到好处:
假设布匹与红酒的国际交换比例为1。A国用4单位 劳动力就能得到1单位红酒,而这原本需要用8单位 劳动力才能生产出的;而B国用3单位劳动力就能换 得1单位布匹,而这原本需要6单位劳动力才能得到。
布匹
单位成本(劳动力)
A国
B国
生产各自比较优势的商品进行国际交换,则贸易双 方同样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
按比较优势理论,A国专业化生产布匹,B 国专业化生产红酒。
只要布匹对红酒的国际价格(交换比例)介 于0.5~0.6间,则两国就能进行贸易。假设 国际价格为0.55。
在A国中1单位布匹只能换得0.5单位的红酒, 但在国际市场上却能换得0.55单位的红酒; 同样地,在B国中1单位布匹需耗费0.6单位 的红酒,但在国际市场上仅耗费0.55单位。 因此双方都受益。
4
6
红酒
8
3
布匹
单位成本(劳动力)
A国
B国
4
6
红酒Βιβλιοθήκη 810Robert Torrens在1815年的《论对外谷物贸易》 中首先提出比较优势的概念;李嘉图在1817年的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完善了比较优势的理 论。
比较优势:一国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皆处于劣势地 位(如表中B国),但是劣势的程度有所不同,相 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劣势地位要少一些(如红 酒),则称此种商品具有比较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