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家庭农场的现实意义

发展家庭农场的现实意义

发展家庭农场的现实意义
摘要:“家庭农场”出现在2013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中,引发各界的广泛热议。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儿。

关键词:家庭农场;创新经营;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不同于现代农业示范园、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济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主要区别在土地掌握在谁手中,简单说,农民合作社还是农民在自己土地上种植,只是“抱团闯市场”。

现代农业示范园同样是农民在自己土地上种植,由公司收购产品。

种粮大户种植品种也很单一。

而“家庭农场”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都是由场主决定。

家庭农场与种养大户的主要区别就是前者是经工商登记的法人,而后者是自然人。

只有获得认定,有了一个明确身份,才能成为被扶持对象。

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
程。

有效的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主要推动力量,代表了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通过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态度,我们看到了一条农业农村改革的新路径,一条充满着阳光和希望的新路径。

作为一种新型经营主体保证了“农地农有、农地农用”,避免了农地“非农化”倾向,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发展家庭农场,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向生产经营能手集中,开展集约化经营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1 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
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发展家庭农场是完善和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有效途径,通过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正好顺应了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的新变革。

2 发展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集约农业是农业中的一种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的目的,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目前发达国家2个职业农民可以养活100个国民,而我国60个农民才能养活100个国民。

因为我们的农业生产比较低效,土地
利用率不高,生产方式又比较传统,无法达到规模化生产。

所以必须走集约经营的道路,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具有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特征,能较好的维持和保护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发展家庭农场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载体
有一定规模,并且登记注册商标的家庭农场,会比较重视自己的品牌,操作也更规范,由于农产品可以追溯到根源,他们会更注重食品的安全。

家庭农场是法人,不是个体,它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保证产品品质,从注册开始就形成了约束力;
4 加快培育和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
家庭农场有效载体,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中表现最为活跃、最具生命力。

发展家庭农场是推进科教兴农,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手段。

作为规模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比一般农户更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也更有能力接受推广和使用,成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主力军。

5 结语
“家庭农场”模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农业的潜力。

“家庭农场”的经营特性明显,“家庭农场主”必须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核算成本、加强管理、追逐利润,必须要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由于“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因而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
能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惠农政策的鼓励扶持下,“家庭农场”必将成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孝斌.松江960户家庭农场全面丰收[n].东方城乡报,2010.
[2] 冯昕.虎林市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6.
[3] 郝林生.家庭农场问题[j].世界农业,1980(10).
[4] 郭亚萍,罗勇.生态农业模式与节能型家庭农场的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09(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