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新公共服务_理论及其对当前公共教育管理改革的启示

_新公共服务_理论及其对当前公共教育管理改革的启示

与传统行政理论将政府置于中心位置而致力于 改革完善政府本身不同“,新公共服务”理论将公民置 于整个治理体系的中心,强调政府治理角色的转变即 服务而非掌舵。推崇公共服务精神,旨在提升公共服 务的尊严与价值,重视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重视政 府与社区、公民之间的对话沟通与合作共治。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 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的,它本质上是对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扬弃,它试图在承认“新公 共管理”理论对于改进当代公共管理实践所具有的 重要价值,同时在摈弃“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 业家政府”理论的固有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一 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适合于现代 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 择。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无不在一定 程度上重新审视着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行为方式,而 实践中我们对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和方式仍 然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这就影响到我们对政府 职能的正确认识和对政府角色的准确定位。“新公共 服务”理论的理念和原则对于我们澄清创建“服务型 政府”的理论认识无疑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当前公共教育管 理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就在于:追
求公共利益,奉行服务理念,凸显公民社会的公民权 利、公民意识、公民身份和公民价值,强调民主对话沟 通协商基础上的政府与社区、民众的合作信任和互动 共治。虽然“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丹哈特夫妇基于西方 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典型美国式的民主价值理念 和宪政体制的制度背景下提出来的,东西方在许多方 面均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但如果我们摒弃意识形态上 的偏见,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审视“新公共服务”理 论,应该承认,“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这些价值理念和 原则对于我们在创建“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公共教 育管理改革具有极为现实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4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年
4.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身份,服务于公民 而不是顾客。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共利益源自价 值的分享,而非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公共人员回应 的是公民需求而非仅仅是顾客,且要把焦点建设在 信赖关系以及与公民的合作上。
5.责任并不是单一的,即公务员不应仅仅关注市 场,亦应关注宪法和法令,关注社会价值观、政治行 为准则、职业标准和公民利益。
1 . 确 立 民 主 行 政 和 服 务 行 政 的 理 念 ,加 快 教 育 管理的民主制度建设
在“新公共服务”理论中,政府及其公务人员与 公民之间的关系由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管理者与被 管理者的关系变成了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和接受者的 关系,重新确认了公民的主人翁地位。政府行使公共 权力主要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为公民提供有效的 公共物品和服务以及主动为公民谋取福利。也就是 说,政府及公务员所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就是要 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共同的利益需求。这就要 求政府创立相应的制度和提供方便快捷的渠道,使 公民能够主动参与到包括教育管理在内的公共事务 管理之中,公民通过参与教育管理活动,使自己的教 育理想、价值和利益得以表达和实现。通过使公民成 为教育服务供给的主体,有助于政府教育管理活动 的民主化。
二、创建“服务型政府”对于当前公共教育 管理的理念诉求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育成熟和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不断深入,顺应全球服务行政 的发展思潮和趋势,创建“服务型政府”成为中国政 府改革的主导趋向和目标模式选择。2005 年 3 月,国
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 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 务型政府,从而明确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改革 目标。
那么,建设服务型政府对于当前的公共教育管 理改革提出了哪些理念要求呢?
我们认为“,人本、责任、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核 心内涵,也是当前进行公共教育管理改革的理念诉求。
1.人本精神 人本精神是“服务型政府”的灵魂。归根到底,公 共管理的着眼点是人,只有在充分尊重人并且努力 满足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人的各项合理需求的前提 下,公共管理活动才能取得成效。要真正地做到这一 点,必须从根本上树立人本的价值理念,形成全新的 发展观,即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要明确服务不是目 的而是手段,一切服务、一切发展的终极指向都是为 了人的发展。人本精神的内核是追求社会正义。按照 罗尔斯的分配正义原则,公共服务应该设立两个基 准,一是让所有的公民都享受作为生存与发展所需 要的基本资源,二是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要给予更 多的关照。我们管理的公共教育事业,其本质属性就 是培养人,其目的是在促进个体的人全面发展的同时, 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和谐发展和进步。这就要求公共教 育管理要尽最大努力,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平、优质 的教育服务,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需求,从而促进 人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共教育管理的对象是人,管 理的事务是人的活动和需要,这些特点决定了人本的 价值理念是公共教育管理的核心价值理念。 2.责任意识 相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 进程中,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对公共管理者来讲尤为
关键词: “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教育管理;启示
中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633X(2007)04- 0023- 05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者登
“新公共服务”理论有四个基础理论:民主社会
哈特夫妇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特别是针 的公民权理论、社区和公民社会模型、组织人本主义
第 27 卷 (2007 年) 第 4 期 第 23- 27 页
教育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Vol. 27 (2007) No.4 P23- P27
“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当前 公共教育管理改革的启示
■褚卫中,褚宏启
摘 要: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当代关于公共行政的一套全新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政府的角色是服务而非 掌舵。在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人本、责任、服务”成为当前公共教育管理改革的理念诉求。“新公共 服务”理论对于我国的公共教育管理改革有现实的启示作用。
对“企业家政府”理论缺陷的批判而提出的一种全新 和组织对话理论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建构在这
的公共行政理论。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新 四个基本理论基础之上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其基
公共服务”理论的理念和原则对于我们当前的公共教 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育管理改革具有极为现实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政府的职责是服务而非掌舵。在新公共服务
职责既不是单一的掌舵,也不是划桨。他们应该以 “一种通过充当公共资源的管家、公共组织的保护 者、公民权利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以及社区参与的
催化剂来为公民服务”〔1〕。政府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趋 向于协助公民表达并实现共享的公共利益,而不止 于控制或引导新方向。
2.追求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主要目标,而非副 产品。公共行政人员必须致力于建造一个共享的、集 体的公共利益观念,其目标不是去寻找个人选择的 快速解答,而是分享利益和分担责任的创造。
3.战略地思考,民主地行动。即满足公共需要的 政策和项目,通过集体努力和协作的过程,能够得到 最有效且最负责任的贯彻和执行。
作者简介:褚卫中(1970- ),男,山西晋中人,太原师范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 学和教育法学研究;褚宏启(1967- ),男,山东枣庄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教育政策学、教育法学和教育管理学研究。
6.重视人而不只是生产率。公务人员所参与组 织的公共组织与网络,如果能够通过基于尊重公民 的合作过程与领导分享,就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7.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权和公共服务。与 企业家型管理者视公共资金为己所有的行事方式相 比,如果公务员和公民都致力于为社会做出有意义 的贡献,那么公共利益就会得到更好的实现〔2〕。
2 . 更 新 公 共 教 育 管 理 的 价 值 取 向 ,关 注 教 育 公 平,教育管理的公平和效率并重
公共性是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区别于私营部门的 本质属性,构成现代政府合法性的基础。维护和实现 公共利益应是现代政府一切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落 脚点。“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共利益源自价值的 分享,而非个体利益的简单相加。公共教育行政作为 满足人们的公共服务需求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之间 的现实关系,它的价值就在于教育服务提供的公共 性,在于提供教育这种公共物品时的公平和正义。我 国历次的教育行政管理改革的目的、任务是各不相 同的,20 世纪 80 年代的教育管理改革重点在于教育 管理责任的下放,90 年代的改革关注多元主体办学 积极性的调动,关注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但是 忽视了教育公平问题和教育的均衡发展 (协调发 展)。新世纪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开始关注对教育管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理念和基本 中,公共行政官员不是其机构和项目的主人,他们的
原则
所谓“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 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 念。登哈特认为,公共行政已经历了一场革命。目前, 与其说公共行政官员正集中于控制官僚机构和提供 服务,倒不如说他们更加关注掌舵而不是划桨的劝 告,即他们更加关注成为一个更倾向于日益私有化 的新政府的企业家。但是,在忙于掌舵的时候,他们 是否忘记了是谁拥有这艘船呢?公共行政官员在其 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致力于承担为 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其工作重点既不应 是“掌舵”,也不应是“划桨”,而应是建立一套明显具 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3.服务理念 与以统治为单一向度目标指向的统治行政不 同,“服务型政府”最为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其更加凸 显政府的服务意识,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服务理念 强调的是公共管理的权力和合法性来源于公众,公 众的满意度是评判公共管理活动的最终标准,管理 者应抱着服务的信念,像仆人服务主人一样去对待 公众。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最高 宗旨。公共管理者提供的服务应是社会和民众所需 要的服务,而不是政府“想当然”的服务;须是与民众 的公益相符的服务,而不是打着服务的幌子实际上 却与公益背道而驰的服务。任何偏离公益目标的服 务,都是与我们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初衷相背的。在 公共教育管理领域,这就要求政府在规划教育发展 战略、制定教育政策和制度、提供和分配教育资源、 协调教育利益关系等方面,要把民众的要求摆在首 位,要围绕服务这个中心来开展工作,把服务理念贯 彻到政府教育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中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