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药电子商务B2B模式的发展及我国医药产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

医药电子商务B2B模式的发展及我国医药产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

174《商场现代化》2006年 12月(中旬刊总第 488期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运作模式,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将成为“信息时代”世界经济活动的核心。

医药行业是世界公认的适宜发展电子商务的行业。

电子商务的推行, 将改变传统的医药贸易模式,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节约企业生产及交易成本。

从规范性和标准化角度来看,医药电子商务的有效开展受企业信息化建设、行业商务活动特征以及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

但是随着我国医药企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医药电子商务的重视与推广,电子商务将为我国的医药企业增加自身价值的同时创造新的商机。

而这其中, 企业对企业 (Business to Business,B2B 模式将会是中国医药电子商务的主流。

一、医药电子商务 B2B 模式概述医药电子商务是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单位、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保险公司为网络成员,通过互联网应用平台,进行各种医药贸易活动。

其中B2B模式作为医药电子商务中的其中一种模式被定义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通过自身网站与本企业成员之外的其他企业进行的互联网药品交易。

二、国外医药电子商务 B2B 模式的发展 1.美国医药电子商务 B2B 模式的发展美国作为电子商务的发源地,有着完善的市场环境和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已广泛的在企业中推行及应用。

美国早在 1993年就已有2.4万家企业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随后, 所有的大公司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一些跨国公司还实现了虚拟办公室。

美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90%以上的大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其中 B2B 模式占电子商务总额的 80%以上。

事实上,美国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法规的出台。

1993年, 克林顿总统签发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行动纲领》 , 开始全面推动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1997年,美国政府发布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 ,将因特网与二百年前的工业革命相提并论。

1998年, 美国国会即通过了《因特网税收自由法案》。

2000年《电子签名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成为联邦法律。

美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实际上就体现在“信息高速公路” 的发展上,体现在具体的信息网络化建设上。

美国的医药电子商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不断深入和完善,形成了B2B、B2C(Business to Consumer 、第三方医药电子商务(公共交易平台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

并且通过发达的第三方物流网络完成药品的分销与配送。

美国医药电子商务 B2B 模式主要由大型的医药批发商及医药企业发展而成。

当前美国全国有五个一级批发商, 其中美国医药商业三强—AmerisourceBergen, Cardinal Health和Mckesson占全美96%的市场份额。

2.欧洲医药电子商务 B2B 模式的发展从 2000年的“里斯本战略” 到 2005年的“i2010” 五年计划, 欧洲各个国家对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应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90%以上的企业 (公司都可访问Internet。

电子商务在制药业的应用非常广泛, ICT和基于Internet的解决方案在市场经营和销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仅仅表现于内部事务处理,更表现在支持企业间交易的 B2B 模式上。

欧洲的大型企业, 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高达 76%, 而且 70%的企业不只使用一家。

从而,可以看出欧洲的大型医药企业分销主要依靠第三方物流。

同美国一样,欧洲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离不开欧盟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1997年,欧盟提出《欧盟电子商务提案》。

1999年,欧盟又通过了《电子签名法指令》。

进一步为电子商务在欧洲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美国家的医药电子商务 B2B 模式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医药行业有三点基本启示。

(1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高。

(2 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法规的出台。

(3第三方物流的广泛应用。

三、我国医药电子商务 B2B 模式的发展 1.发展历程(1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2000年, 国家信息产业部选择了医药卫生电子商务作为全国行业类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原国家经贸委医药司也已经批准在部分城市开展医药电子商务及医药电子交易的试点工作,电子商务在医药行业有了一个不错的开端。

同年 10月,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还批准了8家医药电子商务试点单位。

因此,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 B2B 模式是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于 2000年医药电子商务 B2B 模式的发展及我国医药产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研究耿凡卞鹰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摘要]本文通过讨论欧美国家在医药电子商务B2B模式上的发展, 总结出其对我国医药行业的三点基本启示:医药企业信息化水平高;政府支持以及相关法规的出台;第三方物流的广泛应用。

同时, 本文对我国在此领域的发展及其现状进行分析后, 针对医药行业内电子商务水平低、法规欠缺、医药流通领域网络分散等问题, 提出了我国医药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应加强信息化建设, 依托于第三方(支付、物流、交易平台,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以及整合资源、建立覆盖全国的网络的策略。

[关键词]电子商务B2B模式医药产业策略研究电子商务175《商场现代化》2006年 12月(中旬刊总第 488期正式启动的。

2002年, 电子商务试点审批被取消, 各企业在办理了相关网站申报和审批后, 可以自主开展医药电子商务B2B业务。

但是由于大多数医药企业盲目地跟风,再加上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滞后,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导致大多数电子商务网站一度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尴尬境地。

届时,一些企业为了挽回成本,出售假药及违禁药品。

因此在 2004年, 国家叫停了“除已取得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单位所开办的网站外”的一切互联网药品交易活动。

进入2005年, 随着新规定的出台,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B2B 市场被纳入了国家法规管理正规。

(2相关政策及法规的制定。

为规范新兴的药品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上药品信息服务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本文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法规结合我国医药电子商务 B2B 模式的发展过程,分为了以下四个阶段:① 2000年 6月 26日,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了加强药品监督管理,规范药品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制定了《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 ,此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医药电子商务 B2B 模式的有序发展做出尝试。

② 2002年 11月 25日,原国家药品监管局取消了药品电子商务试点审批。

届时,凡是有实力的医药企业或相关行业都可开展并从事医药电子商务。

此举意味着我国医药电子商务 B2B 模式的“第一次开闸” 。

③2004年7月12日,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规定,提供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网站,除已取得药品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单位所开办的网站外,一律不得提供药品交易服务。

此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对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大规模“暂停” , 这其中包括医药电子商务 B2B 模式的交易。

④ 2005年 9月 29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

文中的第六、第七以及第九条做出了如下规定,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的企业均需具备《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这就对于从事B2B医药电子商务的企业行为分别从《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及《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上进行了双重约束。

此规定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对医药电子商务的“第二次开闸” 。

除此之外, 200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签名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继颁布和实施,进一步推动了电子商务 B2B 模式在我国的发展,从而为医药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拓展医药市场、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机遇。

2.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可选的 B2B 模式(1以本企业为中心主导的模式。

以九州通医药网、华源医药网等所代表的是制药企业或药品流通企业为本企业提供服务所建立的企业网站。

其模式基本上是大型的医药批发公司把药品批发价格发布在自己开设的网站上供下游客户浏览,并接受客户的在线订单,收益主要来源于客户的服务费和交易中介费。

(2行业联盟交易所模式。

行业联盟交易所 (Consortium trad-ing exchange, CTE 是由本行业中一些大企业共同协作构建组成的超级电子市场,它把各自的供应商和客户集中起来,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各企业的经营效率。

2005年 4月,由五大医药商业公司发起成立的“中国医药商业经济联盟” 正式宣布成立。

“联盟” 分布在我国京、津、沪、渝、穗5大中心城市,都是区域性医药商业的龙头企业。

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医药行业最重量级的联盟,如果各企业能利用已有的 B2B 平台组建行业联盟交易所,无疑会成为我国医药 B2B 领域内的一股重要力量。

四、现存问题1.中国医药电子商务总体水平不高根据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调查,被调查医药企业在回答“企业网站主要用途” 一项中:回答用作“发布信息” 的占11.7%;“未建网站”的占 18.4%;同时选“发布信息” 和“客户联系”占24.7%; 同时选“发布信息” 、“客户联系”和“洽谈业务”的占15.5%;选“网上销售” 、“网上采购”或“网上支付”的比例均小于 3%。

以上数据说明中国医药电子商务总体水平不高,现阶段我国医药企业与拥有高信息化水平的欧美同行相比,在电子商务的总体建设与应用水平上来看,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法规、政策亟待建立及完善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医药电子商务要想进一步发展尚缺乏完善的法律支撑环境。

近几年出台的法律、法规只是围绕着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一些边缘化的法律问题做出了规定,如基础设施、信息服务、行政管理方面等,而对于电子商务运行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如电子交易、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网上支付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数据与隐私权保护等,涉及交易环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相关方权益保护的问题,却涉及很少。

因此,必须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进行立法,科学有效地建立医药电子商务市场的法律秩序。

3.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尚未完整有效的对接与集成电子商务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要素组成。

一方面,目前我国的B2B医药电子商务还未能摆脱“网上谈判, 网下付款” 的禁锢。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交易双方对于网上支付安全性的质疑以及缺少相关法律的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