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1)复习过程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1)复习过程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个人与自身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自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指社会发展规律,地利指所处的社会条件,人和便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人生环境。

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正确对待人生的环境,主要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

①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②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

身心关系不仅历来是哲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学科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人们经常用“身心健康”或“身心疲惫”来形容身心的状态。

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心理)为身(生理)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

(一)健康及健康的标准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well-being)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这表明,只注意生理健康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心理健康,这样才能增强身心适应能力。

那么哪些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是健康的或是不健康的?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必要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判断标准,以此作为对照。

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1.人格完整。

人格完整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表现在能力、气质、性格和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各方面都能平衡和谐发展,而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大学生应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行为;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即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智力正常。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水平。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其智力的总体水平高于同龄人,关键是看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3.情绪健康。

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

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

大学生应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具有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与周围环境动态平衡的能力。

4.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是人的重要精神支柱。

意志健全是指大学生应有坚强的意志品质: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能果断地作出决定;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有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5.适应能力强。

不能正确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能顺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迅速完成好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对所在学校自然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正确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其心理行为能顺应社会文化的进步趋势,如果发现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能迅速进行自我调节和修正,以谋求和社会的协调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是与社会需要背道而弛。

6.能够悦纳自己。

正确的认识、了解、悦纳自己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有自知之明,能对自己的能力和性格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悦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例如,身高、相貌等);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即不会跟自己过不去;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切合实际;同事,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正确接受。

7.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们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应体现在:乐于与人交往,且交往动机端正,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积极的交往中保持独立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在交往中善于取长补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和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即大学生的举止言行符合其年龄特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上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只是一种相对的衡量尺度和一般要求,心理健康状态并非是固定不变,而是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心理健康与否只能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是永远。

因此,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而要视其具体情况,全面地看待一个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吗?(药家鑫案视频)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被告人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长安送完女朋友返回西安,当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西北角学府大道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

杀人后,被告人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当车行至郭杜十字时再次将两情侣撞伤,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

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

经法医鉴定:死者张妙系胸部锐器刺创致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

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

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

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1)科学的思维方法:看主要矛盾;看矛盾的转化。

(2)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如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心理咨询是针对正常人的,心理咨询不仅是解决问题,而且更包括帮助同学发现并挖掘潜能。

3、合理地调控情绪。

(1)积极自我暗示(2)合理渲泄,如体力活(3)转移关注点,如剪头发(4)视角升华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改变人生的五句话第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说的。

人从出生开始,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

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

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

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

第二句话:生命是一种过程。

事情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做事情的过程更加重要,因为结果好了我们会更加快乐,但过程使我们的生命更充实。

第三句话: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

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

我们做事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硬挺.硬冲,我们可以选择有困难绕过去,有障碍绕过去,也许这样一来做事情会更加顺利。

第四句话: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在滑雪的时候,我们最大的体会就是停不下来。

于是便反复练习怎么在雪地上.斜坡上停下来。

当我们终于学会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

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自己会滑雪了,就敢从山顶高速地往山坡下冲。

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我们想停,一转身就能停下来。

只要你能停下来,你就不会撞上树.撞上石头.撞上人,你就不会被撞死。

因此,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进。

第五句话:放弃是一种智慧,赠送是一种恩惠。

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都吃掉,因为你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六个苹果,只吃到一种味道。

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苹果拿出来给别人吃,尽管表面上你丢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有情和好感。

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与他人打交道,与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是人与社会关系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是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

明确个人在与他人关系中的定位,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良好人际关系,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如促进人的成功,产生幸福和满足感,促进心理健康,保障身体健康等成功=努力+机会(说明努力和机会同等重要)但是,人际关系良好,成功的几率必然增大;相反,人际关系不良,则会对成功造成很大的障碍。

成功=(努力+机会)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能促进成功)(1+1)0 =1 (人际关系不好,有限的成功)(1+1)1 =2 (人际关系普通,较佳的效果)(1+1)2 =4 (人际关系良好,更佳的效果)(1+1)3 =8 (人际关系甚佳,最佳的效果)┈┈┈┈小结: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获得成功。

人际关系基本概要1、种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作多种划分,其中有单向关系和双向关系;和谐关系和不和谐关系等。

单向关系如广播、影视、出版物、会议讲话、做报告。

反映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通常属于公共关系。

我们都认识国家领导人,可是他们并不认识你我。

人际关系好坏,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事业成败。

我们应重视从不和谐的人际交往中汲取教训。

如寝室内部同学不合,将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

2、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接触期:由陌生到相知。

涉入期:由相知到相识。

(自我坦露,倾听,情绪表达,同理心)亲密期:由相识到相爱。

(爱情,自我否定,批评,承诺)恶化期:(冲突和背叛)解体期:孤单3、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因素和评价人际关系的要素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因素:(1)认知层面(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一些认知、信息层面的讯息。

如:对方的能力、为人、年纪。

(2)情感层面(人际关系的调节因素):交往时的情绪交流。

如:我喜欢他的个性,跟他在一起感到很快乐。

(3)行为层面(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互动时的行为。

如:我们周末常常一起去打球。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应注意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平等原则。

尊重与平等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感情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

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自重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的兴趣爱好。

②诚信原则。

诚信包含着诚实和守信两方面的意思,“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

诚信历来被视为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