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对资本市场进行规范运作,使我国上市公司提高对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工作的加强。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完善发展
为了不断地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内容就是建立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指出实施内部控制方面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最后得出有意义的,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形成
随着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市场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快速的发展,内部控制被企业越来越重视。
内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的实施,能否合理保证经营的合规合法,能否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以及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完整,能否把企业由于财务制度的缺陷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是企业未来发展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对本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评估,根据一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对其合理性和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且将评估结果传递给外部信息的使用者。
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信息
的披露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现状及前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作用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的重视。
二、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上市公司近几年来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
量上都大大的提高,但是对于内部控制的整体发展状况却不能使信息的使用者得到满意。
在我国,证监会在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相比于一般性质的上市公司,我国对证券公司,上市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的要求更高。
由于对于一般性的上市公司的规定较简单,从而使得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过程过于形式化,从整体上看,我国内部控制的规定比较完善,但是其中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监事会对于公司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发表独立意见,但是没有披露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多数公司的信息披露都只是流于形式。
因此,对于我国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完善。
三、产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
(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不完善
在一些民营企业中,往往存在着权财力过于集中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内部控制的披露过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起到披露的作用,致使企业的发展存在严重问题,容易使企业陷入盲目的扩张,资金周转困难等重大决策性的失误中,给企业带来财务危机。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不统一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语概括、按内部控制规定的完全披露以及只披露内容而没有自我评估报告和注册会计师审核报告。
这种公司不仅回避了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的缺陷披露,也使得外部信息使用者对本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不能全面了解,使内部控制没有达到存在的意义。
内部控制的格式也分为三种:在监事会报告中披露、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在重要事项中披露。
对于格式的不统一,就为控制制度的披露留下了漏洞,使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随意性,这样就未明确上市公司要求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为无法追究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合格提供了便利。
(三)对控制制度的实施没有有效监管
企业管理层往往在成本的考虑因素中,有意的节约人力成本以求办事效率的提高,经常出现身兼数职的员工,这样造成员工的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
这就违反了内部控制的要求,没有科学有效的把职责分工,只有让分工与职务达成制衡,才能杜绝舞弊的问题出现。
很多企业能够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但是却没有有效的实施监管制度,这就使得内部控制的制度形如虚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对内部控制的有效需求不足
外界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是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强大动力,但如果信息需求不足,就势必会造成公司为了规避成本对内部控制敷衍了事。
当然,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量取决于信息需求
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需要它,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花自己的时间去研究它,只有与经济利益相关的时候我们才会去分析。
这与信息需求者的文化程度,数据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于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信任度也有很大的关系。
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发展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简易之举,它需要漫长的摸索与研究,需要上市公司,监督管理部门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
对于我国现有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上市公司的执行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深入探讨研究出一套完善可行的专属于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体系的完善和健全
首先,不仅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有关信息在年度报告中进行披露,而且对于内部控制的评价意见也要求证监会和独立董事所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发表看法。
其次,证监会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应该做出详细具体的规定,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增强对上市公司披露行为的有效规范。
对于内部控制报告,应该表明董事会和管理者当局对于内部控制的首要责任,公司是否已经在标准设计的基础上颁布了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在有关标准及程序的基础上有没有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公司是否发现重大缺陷,在重大缺陷发生后,是否对此项缺陷采取了有效的相关措施,公司能否声明企业的内部控制
是切实有效的,并且可以保证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公司资产的完整安全性。
最后,在内部控制报告中,还应该在符合公司的成本效益原则下,简要的描述企业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使信息使用者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对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进行鼓励
我国的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实行的是强制性的披露制度,强制性的信息披露确实可以有利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但是这种强制性也存在对于披露要求的合理性的弊端,从宏观上说对于内部控制信息,首先,我国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求仍然不足,其次,上市公司所提供的内部控制信息也存在着很多缺陷,最后,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在相关的规定方面仍然不够完善。
基于以上三点,目前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采取强制性的要求难度较大。
即使采取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本身也存在着很大缺陷:一方面,对于内部控制信息的供给,上市公司存在着有限性,强制性的信息披露政策纵然可以增加上市公司供给量的信息,但在执行成本和保护上市公司合法权益的制约性的前提下,强制性的信息披露所发挥的作用还是有限的,在社会成本的披露高于社会效用时,强制性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另一方面,使用强制性信息披露对于自愿披露本身所具有的信号传递性作用的丧失,就目前来看,自愿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显然不普遍,但是采取强制性信息披露却阻碍了上市公司存在这样的动机,尽管也存在着一些企业正在尝试着去这样做。
(三)对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加强监管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在证券市场监管制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合理完备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才能鉴定投资者信心,使证券市场的透明度发挥重要的意义。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方法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对于信息披露违规者,提高他们的违规成本,以此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这样做不仅可以加速我国证券法中民事赔偿制度的完善,还可以责令违规者赔偿受害者的损失,对违规者通过违规行为所获得的非法利益进行有效的剥夺,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违规者对违规期望的收益;另一种是对于证券监管系统,增强他们的有效威慑作用,使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管形成一个互相制约的监管框架。
监管部门的首次信息披露以及持续信息披露的监管目前还存在许多漏洞,在监管部门尽快改进监管程序的同时,还要不断充实监管工作的人力,对监管法规不断地完善,对信息披露的监管不断增强。
这样才能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使信息披露的风险预警系统尽快的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j].会计研究,2009(2)
[2]王浙伟,余剑梅.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视角,2011,10
[3]钱红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j].审计
月刊,2011,9
[4]姚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版管理,2012 ,1
[5]向宏志.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分析[j].资本市场,2012,6
作者简介:李冰(1977-),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研究生,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田冬卉(1990-),女,黑龙江省佳木斯人,本科在读,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9级学生,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