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
“门其实开着”
“ 其实很快乐”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
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 把误会交代清楚。 如“我依然 ” “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 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
再如:“下雨天,真好” “ ,真有趣” “有时,我也想 ” “ ,最美 的数字” “我最好的朋友”···
五、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
目的内在关系。 如:触动我心灵的那一幕 如:学海拾贝
《生活因思考而精彩》、 《阳光总在风雨后》《我参与,我快乐》
如:“我参与,我快乐”
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可
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原因, “快乐”是“参与”后必然的情绪反 映。你行文时,就需要注意两方面的 联系,既描述“参与”的过程和细节, 也抒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 缺一不可,只写一点,都不完整。
写作对象——人称
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
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刹那 间,我发现了自我”“我依然——”。 再如:“多想告诉你”“我最想依靠的人是 你”“你误会了我”,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 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 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 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这类作 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 ,突出群体。
“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
不得由衷的抒情; 表明曾经没有想 过、经历过,现在却想怎么样· · · · · · 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 “最”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些”来 突出“这一个”。
“也”
“最”
三、明确写作对象和范围。
经历了,我才懂得
找准对象——我 明确范围——写我所经历的有意 义的事
以《当我面对“1”(哆)、“2”(来)、 “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 音乐的感悟。 此外,《我好想得到一个“A+” 》、 《感悟8—1 > 8 》、 《明天,我飞向β行星》等, 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
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
字,会被扣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被 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 一般是“不 少于600字”或者“600字左右”。 从写 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 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内容更显得丰富, 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
审情感
近几年,中考命题老师都非常重视考生自身的
命题作文的基本原则
标题文字上的限制性原则:一般从文体、字数、人称、
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方面进行限制, 或明或暗对写作提出具体要求。 标题意义上的内在性原则。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 义。标题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 的。看到标题后,就要想到标题的内在含义或隐含义。 命题者常常不是要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而是要求挖掘 题目内在的含义。
写什么 初想一大片,写在纸上边, 再想一条线,不忘挑、比、看, 三想定一点,过好选材关。
写 作 的 基 本 程 序 审题 → 布局 → 立意 → 表达 → 选材 修改
一、学 会 审 题
作文阅卷第二眼看的是文章内容是否与题 目要求相符。阅卷老师看一篇文章,先看文章 的审题是否准确、立意是否准确鲜明、角度的 切入是否得当。若审题错误、立意不明、角度 失当等,即平时所说的“离题”,即使语言再 有文采,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着知识或获得的经验与能力 (2)注意文题中“海”和“贝”的内在关系 (3)文题重点是“拾”,要弄清三个问题: ①谁拾到了贝?——我 ②拾到了哪些贝?——如耐心、信心、智慧、 坚韧等等 ③怎样拾到贝的?——自己的探索或他人的引 导 “拾”是一个过程,要写出“如何拾贝”这样 一个过程。
半命题作文的“填题”
一、“填题”的意义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 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 好一半文。美的文题使人耳目一 新,使读者一见钟情,从某种程 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 文章品位的高低。
二、常见的“填题”问题
1、填题雷同,千“空”一词 如:难忘的____ (一天、假期生活) 当我面对____的时候 (成功、失败) 2、填题宽泛,难以下笔 如:感悟____ (大自然、生活、青春)
面对一道作文题,首先要思考题目的主要内
容是什么,命题者在题干中做了哪些限制、 提出哪些要求,题干中关键词、句是什么, 我的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
接着可以围绕关键词和文章中心层层展开,
构思如何开头扣题,结尾点题。重点思考主 体部分如何切题,运用简易的写作提纲,分 列几条写出每一层的关键句:可以是需要列 举的事例,可以是每一层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也可以是每一层的开头一句。这样能使自己 的思维更加清晰,思路更加开阔。切记:文 中要不少于三次点题。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
可以写,圈外的就不能写。命题者 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我们不能 不细察。有的要明确时间范围 如《夏天的晚上》 《放学的路上》 《记学作文中的一件事》 《记学作 文中的二三事》 《他留在我的记忆 里》 《毕业前夕的他》
四、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
例:学海拾贝 (1)揭示题目中“贝”的比喻义───象征
明确范围
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
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可以怎么 理解?(既‚我‛的范围) “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 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 道题目中的‚我‛又该怎么理解?
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 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 中的“我”就可以是作者以外的人。比 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 说“你在我心里”;或者杜甫对李白说, 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 · · · · · 但“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 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了。虚 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 下。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作文命题最常见的形式,
就是题目已经确定,不必再自行拟题。 如:《在放学路上》、《送别》、《窗 外》、《铭记这一天》、《美丽的瞬 间》、《我想对你说》、《记一件令人 愉快的事》《童年趣事》《波折》《我 最崇拜的一个人》《街头见闻》等。这 看似没有审题的难度,其实命题作文的 针对性很强,带有明显的指向性。 切记:不可改动题目里的任何一个字!
«善意的谎言»
紧扣题眼法
«最珍贵的记忆» «读书真好»
扣住题眼,简略说说你的立意, 体裁,选择的材料以及详略安排
二、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
多的副词有“其 实”“然”“真”“也”“最”。 ______其实很简单 门其实开着 _______ 其实很快乐 我依然 “下雨天,真好” “ _____,真有趣” “有时,我也想 ” “我最,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 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写 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 两件事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 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 植物,审题时都要弄清楚。
例1《这就是未来的我》 例2《老师终于笑了》
例1《这就是未来的我》,题干是“这是 我”,明确本文以写人为主,并且要用第 一人称。写作重点应该放在“未来”二字。 文章应该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人物形 象特点要通过事情来表现。 例2《老师终于笑了》,题干是“老师 笑”,明确本文以记事为主。文章应以 “让老师笑”这个事件为中心,围绕事件, 交代在何时、何地、老师为什么笑了。
六、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的要求。 如:学海拾贝 详:拾贝的过程
七、审清具体的写作要求 一般作文试题都有具体的写作 要求,如字数要求,不得在文中出 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的要求 及表达、书写要求等等,这些都要 一一审清,不可麻痹大意。
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 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 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 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 如:“十六岁 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 最方 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 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 有些地 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 不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 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 记叙文”。
三、特殊符号填题法。
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 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 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 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 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 使形式和内容统一。
如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 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 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 为题,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感受
考场作文审题总原则 中考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 让阅卷老师一时难以把握,最明智的做 法是能让阅卷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比 较清晰地了解作文的主题,也就是说, 要在文章醒目的位置出现点题的句子, 而且,就中考而言,最好让点题的句子 在文中多次出现,给阅卷老师留下较为 深刻的印象。
作文审题步骤
一、审习作内容
具体的填题方法
1、具体事物填题法。 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 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 “难忘的___” 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 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 《当我面对___ 时候》,可填上“那 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 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
2、特定情景填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 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 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如《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 《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 《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 《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
重点分析“题眼”
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 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 1、词语文题,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如:味道。这类词语文题我们可以采取补充法, 什么的味道?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尝过人生百 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 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心香等等 2、短语文题,短语中的修饰语一般来说是“题 眼”。 如:默默地注视。 3、句子文题 ,句子的动词往往是“题眼”。 如:经历了,我才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