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腹股沟疝的护理ppt课件

小儿腹股沟疝的护理ppt课件

--
八、健康指导
术后健康指导
1、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和便秘。 2、尽量减少奔跑和站立过久,注意适当休息。 3、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 扁豆、鸡、鱼、肉、蛋等。 4、大一些的儿童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
--
思考 小儿腹股沟疝术后主要的护理要点是?
--
--
三、诊断时注意
腹股沟疝患儿同时应 注意有无隐睾、鞘膜
积液的存在。
--
四、鉴别诊断
典型病例阴囊或腹股沟部可复性肿块诊断并不困难,但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鞘膜积液
阴囊或腹股沟部有一囊状肿物,边界清楚,透光试验阳性甚难还纳,有时疝气与鞘膜积 液合并存在。
2.睾丸下降不全
该病时可在腹股沟管内扪及睾丸,质软为实质性与腹腔内肠管不难鉴别,有时二者可以 合并存在。

3、给予患儿沙袋压迫4h,观察患儿阴囊有无水肿,如出现水肿 立即抬高。
4、术后注意保护好伤口,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七、术后护理
5、由于术后阴囊会有不同程度的肿胀,一般2-3天时间就会消退,若肿胀 不消或发硬,可能有淤血,应立即通知医生。肿胀和淤血不再发展,淤血 会慢慢被吸收。 6、防止腹内压增高:因为术后麻醉药作用消失后伤口会有不同程度上的 疼痛,应多哄一哄或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尽量避免哭闹。术后注意保暖防 止受凉引起咳嗽。
--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诊断
4
鉴别诊断
--
5
治疗
6
术前术后护理
7
健康指导
--
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 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
出生时约90%的腹膜鞘状突尚未闭合,或闭锁不 全,生后2年约半数仍呈开放状态,鞘状突的开放和 腹腔压力的增高如便秘、咳嗽、腹水、腹部肿瘤和 长期哭闹等使腹腔内容物(小肠,网膜,卵巢,输 卵管等)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
小儿腹股沟的护理
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 肖廷
--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小儿外 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 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80%在生后2~3个月 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腹股沟疝分为腹 股沟斜疝和直疝,斜疝较常见,直疝罕见。小儿疝 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2倍, 右侧多见。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
六、术前护理
手术前
1、向家属解释疝气的致病因素、诱发原因以 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手术的方法。
2、消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哭闹、用力排便
3、给予患儿家属饮食宣教
4、完善相关检查
--
七、术后护理
1、给于患儿心电监护4h,低流量吸氧2L/min,密切观察患儿生命

体征变化。

2、给予饮食宣教,4h后可进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睾丸肿瘤
阴囊内肿块为实性、质硬,不能还纳腹腔。
--
五、治疗
小儿腹股沟斜疝最好的治疗是手术治疗。手术时机最好在6个月后 进行。但如发生嵌顿疝,手术应当提早进行以防反复嵌顿导致严 重后果。
1.非手术疗法 6个月以内的小儿因有严重的疾患不宜手术时,可暂 时采取疝带疗法,期望其自行愈合。
2.手术疗法
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及有嵌顿史的腹股沟斜疝。近年来,国内外使 用小儿腹腔镜做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安全可靠、恢复 快且不易影响精索睾丸的发育,可同时治疗双侧疝或治疗一侧探 查对侧而不增加痛苦。
典型表现
典型症状是一侧腹 股沟出现一个圆形 有弹性的可复性肿 块,大多数在婴儿 期出现(在出生后 数天、数月或数年 后发生)。
--
2、.嵌顿疝
1、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 无法回纳腹腔),就会出现腹 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 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 阻症状; 2、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 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 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 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 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 发症。
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 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 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
二、临床表现
1、可复性疝气
1、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 结、站立、腹部用力时,腹股 沟处肿物出现或增大; 2、在平躺、腹压减低或用手 按压时肿块变软或还纳腹腔; 3、一般疝内容物降下时并无 症状,年长儿可能有下坠感; 4、男性斜疝60%在右侧,左 侧占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