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整理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整理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科目代码:437)包括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两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了解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方法的涵义与适用范围,了解实务方法的各种工作模式及工作技巧,了解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的内容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三编社会工作方法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1.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2.简述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

3.论述危机介入模式的工作过程与技巧。

4.论述任务中心模式个案工作的过程与技巧。

5.试述叙事治疗方法的基本理念。

4.个案管理???(1)方法要素,是一种助人的方法;(2)工作对象要素,个人和家庭;(3)过程要素,是一个面对面的工作过程;(4)科学和艺术要素,立足于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艺术化运用;(5)双向性要素,调动资源为个人和家庭服务,以协助个人和家庭对其所处社会环境进行调适。

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在个案工作中,工作者在与案主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中,充分调动案主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案主的问题、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案主本身及外部资源,增进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案主成长的目的。

(特点:性质、目的、手段和途径)三、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一)19世纪到20世纪初——个案工作的起源1.产业革命与贫民问题(1601《济贫法》)2.宗教的源头(人道主义思想)3.查默思的贡献4.慈善组织会社(二)20世纪初到20年代——个案工作的专业化与学科化(三)20世纪30年代——从精神医学的洪流到功能派个案工作的发展(四)20世纪40年代以后——社会个案工作的多元化发展时期(五)20世纪80年代以后——综融取向和后现代主义的个案工作视角第二节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与基本技巧一、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一)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现有案主、潜在案主、现实性心理反(应是指案主求助时出现的一种情绪和态度反应,表现为对工作者的态度预期与现实差距之间的比较以及求助时忐忑的心情。

)主要工作:了解求助者的意愿并进行适当处理,促使求助者进入案主角色;澄清求助者期望;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如有必要,转介其他机构以便求助者得到适当的服务。

(二)对案主的需要与问题进行评估主要工作包括收集资料(案主、所处环境)和评估(三)(2)目标应与机构的功能一致(3)目标应是案主和工作者共同协商的结果(4)目标应由近及远,由易到难。

应该指出,个案工作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每一步骤中都含着对案主和工作过程的不断评估与总结,工作者应该根据对案主的动态发现、案主的进步和社会资源的实际状况而不断调整工作和帮助的策略,以符合案主的最大利益。

二、(一)技巧是通过学习发展出来的,复杂而有组织的行为系统,它指向一个特殊的目标或以一个特殊的活动为中心。

(二)社会个案工作者所需要的技巧1.沟通技巧2.关系技巧3.过程技巧(1)接案和约定技巧(2)评估技巧(3)签订契约技巧(4)介入技巧(5)检讨及终结技巧(三)增进社会工作技巧的方法1.做工作全程记录2.督导3.顾问与咨询(一)危机的涵义1.危机是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2.危机可以是一种正常状态3.危机是一个过程4.危机是问题与希望并存(二)危机与压力的异同1.危机与压力的比较2.危机与压力的关系3.危机的征兆(三)危机介入的技术1.开始阶段2.中间阶段3.结束阶段(四)与危机介入有关的理论与要注意的问题1.有关理论人格理论自我心理学观察学习理论2.介入时要注意的问题二、任务中心模式及其实务方法(一)发展历史(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五个阶段:(1)问题探索(2)协议(3)工作者与案主共同制订出具体的目标(4)迈向目标,完成任务(5)结束(三)工作阶段中的步骤与方法1.开始接触、探索和协议阶段2.阐述目标及要完成的任务3.结束阶段(四)任务中心模式的优点(1)任务的系统性(2)对象的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3)强调案主的优点及他们资源的重要性(4)地位的对等性(五)任务中心模式要求的能力三、社会——心理模式(一)社会——心理模式一种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方法(二)心理防卫机制——人格结构——自我强度1.心理防卫机制2.人格结构(“三我”)3.自我的强度(三)“社会——心理”模式的框架1.理论基础2.针对问题3.目标4.案主角色5.工作者角色四、行为治疗模式(一)四种学习形态1.反应学习2.操作学习3.观察学习4.认知学习(二)行为主义个案工作的主要技巧与过程1.技巧(1)正强化(2)负强化(3)角色扮演(4)榜样2.过程与步骤(1)建立关系(2)评估问题(3)行为正强化(4)布置作业(5)评估(三)行为主义个案工作的框架(1)理论基础:学习理论(2)适应为题:恐惧、社交困难及问题行为(3)目标:小且具体,可以测量以便进行评估(4)案主角色:测量行为的基础、频率、强度、周期、环境,写日记记录行为。

(5)工作者角色:行为评估,支持案主。

教育者五、叙事治疗模式(一)叙事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1.后现代主义思想2.社会构建主义认为信仰、价值观、制度、风俗等构成我们社会现实的事物,都是由一个文化中成员间的互动建构出来的。

(二)叙事治疗模式的特点治疗过程就是工作者和案主一起辨识和编写另外的、对案主更有益的故事的过程,这一过程将人们从压抑的文化假设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三)叙事治疗的过程(四)叙事治疗的技巧1.问话2.结构式问话3.开启空间的问话4.发展故事的问话5.意义性问话6.故事的建构7.回响与强化第四节社会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一、中国社会个案工作的经验积累(一)理念第一,个人与家庭工作介入的视角第二,个人问题与环境关系的整体观和综合治理(二)组织机构和工作者的身份(三)方法1.直接疏导法2.运用网络和改变环境3.行政——辅导方法4.社会个案工作的领域与内容二、社会个案工作的实践问题第七章社会小组工作1.试述社会小组工作的涵义。

2.试述小组工作的三个主要模式的主要内容。

3.试述卡兰德等人的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模式。

4.为什幺对小组工作中的互动进行控制?怎样有效地进行控制?5.简述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一、小组工作的缘起与发展过程(一)缘起小组工作方法的产生与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紧紧相连(二)小组工作的形成(三)小组工作方法的发展互动与方案活动达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

(二)以小组工作对人的发展下定义社会小组工作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它通过有各种志愿结合的团体,在小组工作员的协助下,于闲暇时间内实施。

(三)以小组工作对人的治疗下定义社会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

社会小组工作的功能有四个方面:(1)影响个人发生转变(2)社会控制(3)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4)再社会化四、小组类型小组的六个基本特征(1)小组存在于一个人以上(2)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3)成员对小组持有认同感(4)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5)小组中有自己的控制方式(6)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氛围(一)以小组成员的关系来划分:初级小组与次级小组初级小组,:成员可以用面对面的方式与任何一个人交流,成员之间有亲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可以相互表示积极地或消极的感情。

次级小组: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或兴趣,但相互的影响较小而且关系不很亲密。

(二)以小组的组成来划分:组成小组与自然小组组成小组:通过外部的影响或干预聚合起来的小组,有机构发起和主办人发起两种。

(俱乐部、工作小队、志愿小组等)自然小组:是以自然的方式而不是外部的推动力构成。

(家庭、自由小组、友谊网络等)(三)以小组的工作结构来划分:正式小组与非正式小组正式小组:具有正式的小组结构、确定的目标和态度。

非正式小组:不缺有正式的结构。

(四)以成员的参与程度来划分:志愿小组与强制小组志愿小组:因成员自身动机和主动性而形成强制小组:不是因成员自身的动机和主动性而形成。

(五)以成员进出的自由程度来划分:封闭小组与开放小组封闭小组:从小组的聚合开始到结束,成员自由进出的程度较低,小组较少变动。

开放小组:小组过程的任何时间成员都可以自由出入。

(六)以小组工作的目标来划分:朋辈小组、教育小组、服务或志愿小组、兴趣小组、治疗小组、社会化小组、自由小组或互助小组。

(一)心理学理论(二)学习理论(1)传统条件反射理论(2)强化条件反射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三)系统理论二、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一)社会目标模式1.理论基础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的观点,强调社会系统和群体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个人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变迁的途径来实现。

2.模式特点社会目标模式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重点,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二)治疗模式也称临床模式,小组是一种为治疗个人问题或矫正个人有问题的行为或态度的手段,治疗模式以行为修正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为基础。

(三)互动模式互动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场论,它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本身。

三、相关的小组工作模式(一)过程模式认为小组的发展有可以被清楚标明的阶段,强调时间、过程和发展阶段,以及小组成员与发展的关系。

(二)行为模式以行为理论为基础,以对个人的治疗为工作的焦点,鼓励小组成员与小组中的其他人员直接接触,工作员借助行为修正的技巧给予直接干预和指导。

(三)任务中心模式与治疗模式有相近之处,关注个人的问题,但同时更关注工作的目标,为实现工作的目标,在小组的不同阶段它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

(四)小组中心模式可以使小组成员在积极投入有共同利益与相互认同的小组经历中提高他们的社会角色责任,增进自我满足,从而促进社会功能。

第三节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2.阶段Ⅱ——权利和控制期3.阶段Ⅲ——亲密期4.阶段Ⅳ——分辨期5.阶段Ⅴ——分离期二、小组工作过程1.沟通与互动2.沟通方式三、小组中的控制(一)在小组中使用和发展小组规范小组规范有两种:小组成员自己发展起来的规范;社会工作者发展起来的规范。

(二)恰当地利用小组中的角色和地位(三)提高小组凝聚力和小组目标⑴认可每个人的独特个性及行为的多样性⑵认可小组是多种多样的及行动是多样化的⑶真诚地接待每一个人⑷建立有目的助人关系⑸鼓励及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⑹适当修正小组过程⑺鼓励成员根据自身能力参与小组活动⑻促使小组成员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⑼鼓励小组成员通过冲突去体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⑽为小组成员提供各种新机会⑾明智地运用制约⑿有区别的运作工作方法⒀对个人和小组的进步不断进行评估⒁热诚、人道和严于律己二、社会小组工作的技巧(一)小组工作的一般性技巧⑴建立关系的技巧⑵观察的技巧⑶组织和介入的技巧⑷领导的技巧⑸沟通的技巧⑹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⑺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⑻评估小组过程的技巧(二)有效促进沟通的技巧⑴主义信息传递的外部环境⑵注意语言的选择⑶提供合作性的目标⑷关注和调整小组中的互动模式(三)组织会议的技巧及小组工作者的角色1.组织会议的技巧⑴形成良好的开始⑵把握讨论的进程⑶做好总结⑷完善的结尾2.小组工作者在小组会议中的角色⑴示范者⑵促进者⑶调解人⑷支持者第八章社区工作1.什么是社区工作?其目标是什么?2.试述罗斯曼社区工作三模式的基本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