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护理操作

常用护理操作

鼻饲法
一、概念和目的
(一)概念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经管灌入流质食物、水分及药物的方法。

(二)目的
供给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流质食物,鼻饲法适用于昏迷、口腔疾患、食管狭窄、食管气管瘘、拒绝进食者,以及早产儿和病情危重的婴幼儿和某些术后和肿瘤的病人。

二、操作方法
(一)插入胃管的方法
1.在评估的基础上准备用物。

治疗盘内备:
2.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

3.取半坐卧位、坐位或仰卧位。

颌下铺治疗巾。

4.清洁一侧鼻腔,清洁鼻腔。

5.测量①前发际到剑突的距离。

②病人鼻尖至耳垂至剑突的长度。

6.滑润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

(1)胃管插至咽喉部时(14~16cm),嘱病人做吞咽动作,
插管前物品准备齐全,鼻饲液温度为38℃~40℃。

(2)有恶心应暂停片刻,嘱病人做深呼吸或做吞咽动作。

如插入不
畅,应检查口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胃内;如病人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嘱病人休息片刻重插。

7.昏迷病人,由于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在插管前应注意①插管前,去枕。

头后仰;②当胃管插至14-16cm时,将用左手病人头部托起,使其下颌靠进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将胃管插入预定的长度。

8.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有三种方法:
(1)用注射器抽取胃液;
(2)呼气时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碗内,观察有无气体溢出。

(3)将听诊器置于胃部,用注射器向胃内注入lOml空气,可闻及气过水声。

9.固定
10.灌入食物及药物,方法是:先注入少量的温开水,再注入食物或药物,注入完后再注入少量的温开水冲洗胃管,以免食物存积胃管内变质,造成胃肠炎或阻塞管腔。

11.将胃管开口端反折,用纱布包好,固定于病人枕边。

12.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

所有用物每日消毒1次。

13.洗手,记录插管时间,病人的反应、鼻饲液的种类及每餐饮食量。

(二)拔出胃管的方法
病人停止鼻饲或长期鼻饲为减少鼻黏膜刺激,每周需要更换一次胃管。

1.拔管时胃管末端用夹子夹紧。

2.嘱病人做深呼吸,在病人呼气时拔管,边拔边擦。

到咽喉部时迅速拔出。

3.拔管后帮助病人清洁口、鼻、面部,擦拭胶布痕迹。

4.协助病人漱口,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5.洗手,记录拔管时间、病人的反应。

(三)注意事项
1.插管时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

2.插管时动作应轻、稳,尤其是通过食管三个狭窄区时(环状软骨水平处、平气管分叉处、食管通过膈肌处),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3.插管后先证实胃管在胃内,方可灌入食物。

4.鼻饲者需用药物时,应将药物研碎、溶解后灌入。

5.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h。

温度38℃-40℃。

6.长期鼻饲的病人,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胃管每周更换。

方法:晚上拔出,次日晨由另一鼻孔插入。

7.凡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或梗阻、以及鼻腔手术后的病人禁用鼻饲法。

氧气雾化吸入法。

(一)目的
1.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减轻水肿。

2.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3.稀化痰液,促进咳嗽,帮助祛痰。

(二)用物
氧气雾化吸入器:常用的氧气雾化吸入器为射流式雾化器,当
高速氧气气流通过毛细管时,在管口产生负压,将药液自邻近
小管吸出,同时被毛细管口高速的气流撞击,形成细小的雾滴,
并随气流喷出。

(三)操作要点
连接氧气装置与雾化器,氧气湿化瓶内不放水,调节氧流量达
6~8L/min。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

2.使用前,先检查雾化器,以确保各部件完好,无松动。

3.氧气湿化瓶内不放水,以防液体进入雾化器内使药液稀释。

4.在氧气雾化吸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用氧,严禁接触烟火及
易燃品。


雾化吸入疗法,是目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以不同的雾化器利用气体射流的原理将液体撞击成微小颗粒,悬浮在气流中,输入呼吸道,进行局部湿化;同时,雾化液中还可以加入雾化药物,从而减少了全身给药的毒副作用。

雾化吸入疗法,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每次雾化吸入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如用液体过多应计入液体总入量内。

若盲目用量过大有引起肺水肿或水中毒的可能。

2)有增加呼吸道阻力的可能。

当雾化吸入完几小时后,呼吸困难反而
加重,除警惕肺水肿外,还可能由于气道分泌物液化膨胀阻塞加重之故。

3)预防呼吸道再感染。

由于雾滴可带细菌入肺泡,故有可能继发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细菌来源:患儿口腔、上呼吸道、雾化液的感污染。

所以不但要加强口、鼻、咽的卫生护理,还要注意雾化器、室内空气和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应注意:
1)长期雾化吸入治疗的病人,所用雾化量必须适中。

如果湿化过度,可致痰液增多,对危重病人神志不清或咳嗽反射减弱时,常可因痰不能及时咳出而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如果湿化不够,则很难达到治疗目的。

2)一些用于雾化吸入的药物,如痰易净、必嗽平、a-糜蛋白酶、高渗盐水等无可刺激支气管而引起反射性支气管痉挛,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尤易发生。

所以必要时须预先或同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

特别是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更应分外小心。

3)注意防止药物吸收后引起的副作用或毒性作用,如异丙肾上腺素易引起心率失常等。

4)过多长期使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会因过多的钠吸收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5)要避免雾化吸入治疗的呼吸道交叉感染,应做到:雾化器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消毒,每天更换1次;不使用时,整个系统内不应有液体
存留,以免细菌滋生;雾化治疗时应使用无菌溶液。

6)注意防止局部吸入某些药物(如氨茶碱、庆大霉素等)的同时,进行全身治疗也使用同类药物,致使毒性叠加而造成严重后果。

总之,雾化吸入治疗,必须科学应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雾化器种类雾化治疗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成为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
而输入呼吸道,以进行呼吸道湿化或药物吸入的治疗方法。

目前医学上用于临床的雾化器主要有四类:
①超声波雾化器。

②喷射式雾化器。

③微型自动喷雾式雾化器。

④旋转吸入器。

超声雾化器和喷射式雾化器体积均较大,在临床上主要是用于局部气道湿化、抗炎、祛痰等治疗。

微型自动喷雾式雾化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喷出药物剂量可以预先固定,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哮喘病人,如舒喘灵气雾剂、必可酮气雾剂等。

旋转吸入器以往只有色甘酸钠粉末气雾剂,现在国外亦有装入舒喘灵粉末气才剂,应用于治疗各型哮喘病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