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文字题整理注意:第四页开始是各题详解,前三页是目录本资料题目来源于学生自拟,答案系佚名本人整理。
佚名以及众多的同学实在对某班某些答案混乱的试题有所不满,因此依照课本重新总结答案。
仅供参考。
因为老师说的题型里没有我出的那种材料分析题,因此我出的题目在下面不再列出。
题型:选择、填空、判断各10分,共30分名词解释3道共15分,简答题共20分,800字以上论述文35分一、解释类简答题/名词解释题1、什么是文学?2、什么是话语蕴藉?3、什么是隐含的读者?4、什么是话语?5、什么是陌生化?6、什么是文学消费?7、什么是期待视野?8、什么是文学批评?9、什么是艺术真实?10、什么是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还原与异变?11、什么是再现论?12、什么是文学意象?13、什么是创作主体?14、什么是文学话语?15、什么是文艺学?16、什么是文学活动?17、什么是意识形态?18、什么是文学创作动机?19、什么是象征性?20、什么是诗艺性?21、什么是虚实相生?22、什么是含蓄?23、什么是互文性?24、什么是直觉?25、什么是模仿?二、简答题1、请阐述文本与世界的三种关系。
2、结合实例,简述文学活动的文化内涵。
3、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4、请阐述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
5、文学理论研究的特点是什么?6、历史主义关于阅读“应该重视还是忽略读者”的争论的观点是什么?7、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价值诠释活动?8、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9、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的具体表现?10、巴特在1968年赫赫有名的论文中他宣告“作者的死亡”。
如何理解这一说法?11、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反批评传统》提出文学四要素为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组成,分点论述四者之间的关系。
12、作家为什么创作?13、文学的真、善、美如何体现?14、文学创造为什么是一种特殊的生产?15、“潜在图示”是谁提出的并具体阐释其主要内容?16、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是什么?17、艺术灵感和艺术直觉的区别是什么?18、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分别是哪几个?试简述他们之间的关系?19、请用你学到的知识来从本质特征、表现特征、形象特征、思维特征、鉴赏特征五方面分析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20、请简述文学活动发生的相关学说21、请简述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22、请简述文学创造主客体关系所具有的特征三、分析阅读题(共20分)材料一:结构主义之滥觞常被追溯至瑞士语言学家A的著作B(英文名: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1916)A区分了语言的两个(对立)面——它是如何被实践或被说的(他称之为parole或言语),以及作为一个整体的语言体系(他称之为langue或语言)。
A用“共时性”(synchronic)来指称语言的系统的维度,用C(diachronic)来指称语言的历史的或时间的维度,它在时间中是如何随着它的被说或实践而存在变化。
——Ryan 《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1、请分别指出A、B、C分别是什么(分别为1分、1分、2分,共5分)2、按照A的论述,语言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哪两种成分?这两种成分如何区分?(4分)材料二:“我的观点是,最有用的就是把‘文学’视为人们在不同时间出于不同理由赋予某些种类的作品的一个名称,这些作品处于被米歇尔·福柯称为‘话语实践’(discursive practice)的整个领域之内;如果有什么确实应该称为研究对象的话,那就是一整个实践领域,而不仅仅只是那些有时被颇为模糊地标为“文学”的东西。
——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3、请概述伊格尔顿的观点。
(3分)材料三:......无可否认,小说可以比现实生活更为真切,现实生活有时候会把局面搞得混乱不堪或者绝对错误。
让拜伦在希腊死于热病而不是在为希腊争取独立的战斗中被子弹打死,这是生活的愚蠢。
让维多利亚时代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一直活到20世纪,或者让罗伯特·麦克斯韦尔悄悄地逃向大海以躲避公众的羞辱,这是历史的疏忽。
要是让历史来处理这件事情,那它是可以大擅胜场的。
然而,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小说是无法说出真相的。
如果作者停下来向我们保证,她现在所说的都是真实的——这种事情真的发生过——我们还是会认为这是虚构的陈述。
——伊格尔顿《理论之后》4、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小说具有的特征。
(4分)5、如果你是一位作者,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好小说。
(4分)答案详解一、名词解释1、文学是什么?(注意!一班出题人所提供的本题答案是错误的,请大家自行根据课本整理或根据以下内容整理。
)答: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中外古代时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记文献统称为文学。
现代专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
文学的形象不具有造型艺术的直观性,而需借助词语唤起人们的想象才能被欣赏。
这种形象的间接性既是文学的局限,同时也赋予文学反映生活的极大自由和艺术表现上的巨大可能性,特别是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上,可以达到其他艺术所不可及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魏晋南北朝曾将文学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现代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体裁。
在各种体裁中又有多种样式。
(出自《辞海》)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
通行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理论教程》第45-49页)2、什么是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概念,是将现代“话语”概念与我国古代古典文论术语“蕴藉”相融合的结果。
在文学艺术领域,“蕴藉”特指汉语文学作品中那些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
而话语蕴藉是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
文学总是能以一定的话语形态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是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
所以,文学直接地就是以话语蕴藉的形态而存在。
(出自《文学理论教程》第68-69页)3、什么是隐含的读者?由伊瑟尔提出。
任何一个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经替自己设定了具体的阅读对象,这些对象更多的时候不是现实存在的,而是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加以召唤。
换言之,作者在创作作品的同时,也在召唤作品潜在的读者或者可能的读者。
同样,读者不是要等作品正式出版后才登场,而是从创作开始就一直处于在场状态。
(出自《文学理论教程》第35页)4、什么是话语?答: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工具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
索绪尔认为,言语指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
福柯认为,“话语”是语言结构与言语结合而形成的更丰富的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出自《文学理论教程》第64页)5、什么是陌生化?答:是俄国文学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是艺术作品增加可感觉性的各种手法的统称,又是使文学作品具备文学性的手段。
以不用习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是以一种陌生化眼光、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艺术效应。
(原答案)6、什么是文学消费?答: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
(广义的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相对。
)狭义的文学消费则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下以的文学消费与文学鉴赏相对。
)(出自《文学理论教程》第299页)7、什么是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有心理图式简称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
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次。
(出自《文学理论教程》第325页)8、什么是文学批评?(老师说文学批评这学期没讲,所以不会考)答:(1)从文学批评与文学的生产、接受层面上看,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与文学创造密切相关;文学批评是在接受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是接受活动的一种形式或一部分,因而文学批评与文学接受有着内在的深刻关系;文学批评兼及文学活动的各种现象,其中也包括对文学批评自身的价值和判断。
(2)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实践性、倾向性、论证性和社会性。
(出自《文学理论教程》第346-350页)9、什么是艺术真实?答:“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
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亦非科学真实,而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的真实。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内蕴性、假定性、主观性、诗艺性(出自《文学理论教程》151-153页)10、什么是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还原与异变?一部文学作品完成之后,作家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便凝固在本文中。
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就是在特定语词序列的串引下还原原作家心自中时形象、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
但实际上,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
由读者阅读产生的“第二本文“中,虽然或多或少包含着还原的客体内容,但由于充满着读者的个性创造,因此,“第二文本”必然会产生异变。
包括形象的异变、情感的异变和思想观念的异变。
异变:(1)作品形象的异变: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当读者根据特定文本“还原”人物或其他有关形象时,总要把自己熟悉的人物或事物,附着到作品中的形象上;总要根据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兴趣爱好,对文本潜含的形象进行个人感情色彩的加工。
(2)情感的异变:读者的期待视野不同,唤起不同程度或者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
(出自《文学理论教程》第333页)11、什么是再现论?再现论是从世界的观点来认识文学的本质而形成的一种文学的本质观,它注重从文学作品再现世界的逼真性来确定文学的本质及其价值标准。
再现论说明了文学内容的来源,强调文学与外界事物与自然的相似性和真实性。
却忽视文学的文体性、创造性的本质,也忽视文学的存在形式的本质探讨。
过分强调文学的思想材料;对文学的审美本质,诸如想象、情感等有所忽视。
(原答案)12、什么是文学意象?是作家艺术构思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经过人的想象、创造和加工虚构出来的形象,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蕴追求的体现,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原答案)13、什么是创作主体?是指在创作活动总处于主动和主导地位的具有审美创造能力的人,即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艺术家。
创作主体具有一般社会主体相同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意识性、实践性和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