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脑血栓形成
7
二、病因
病 因
血管病变 血液成分的改变 其他
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
常伴有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等高危因素
8
二、病因
病 因
血管病变 血液成分的改变 其他
真性红细胞增多、 高黏血症、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血小板增多症、 口服避孕药等。
9
二、病因
病 因
血管病变 血液成分的改变 其他
二、病因
病 因
心源性 非心源性 来源不明
约占脑栓塞的30%
28
三、病理
脑栓塞常见于颈内动脉系统, 大脑中动脉多见; 病理改变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 栓子多发\易碎\移动性与可能带菌(细菌栓子);
可伴脑炎\脑脓肿\局限性动脉炎\细菌性动脉瘤;
脂肪\空气栓子→脑内多发小栓塞;
六、护理计划与实施
2、躯体活动障碍
计划
实施
学会正确摆放肢体、躯体活动 功能增强;
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尊重患者、避免刺激患者; 生活护理--指导和协助患者,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正确变换体位,定时翻身拍背;
安全护理--防止患者摔伤、坠床,给予安全性保护;
床头不宜过高,应以15°~30°为宜。
20
六、护理计划与实施
3、语言沟通障碍
计划
实施
能说出简单的词或句子;
鼓励患者大声讲话; 鼓励家属、朋友多与患者交谈,并耐心、缓 慢清楚地解释每个问题,直至患者理解; 讲话语速缓慢,给患者充分时间回答问题; 与患者约定手势或用纸片写下日常生活的某 些需要。
21
六、护理计划与实施
4、吞咽障碍
心源性 非心源性 来源不明
占脑栓塞的 60%~75%
最常见的是心房颤动
26
二、病因
病 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 落 肺静脉血栓 骨折与手术时脂肪栓\ 气栓 血管内治疗时血栓脱 落 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 不良(女性多见) 肺感染\败血症\肾病综 合征的高凝状态
27
心源性 非心源性 来源不明
计划
实施
能经口摄取食物,无误吸。
评估吞咽障碍的程度; 鼓励能进食的患者进食,少食多餐; 进食时抬高床头,尽量端坐,头稍前倾; 每次少量进食,让患者充分咀嚼; 患者进食时不要讲话,避免呛咳、误吸。
22
七、护理评价
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是否达到:
1、保持身体平衡,掌握各种运动锻炼方法,肌力增强; 2、感觉障碍减轻或消失,没有发生损伤;
13
四、护理评估
1 健康史
询问病史、诱 因、前驱症状
2 3
4
身体状况 辅助检查
心理-社会状况
14
四、护理评估
2 身体状况
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及一过性失语; 颈内动脉闭塞--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底动脉闭塞--眩晕、复视、耳鸣、吞咽困
难、构音障碍及共济失调等; 大脑前、大脑中及大脑后动脉闭塞--中枢性面 舌瘫与下肢瘫;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突然眩晕、呕吐、眼球震 颤、同侧霍纳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
3、能说出简单的词或句子;
4、能经口摄取食物,无误吸。
23
一、概述
定 义
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 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造成血管腔急性
闭塞,使远端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出现相应的
神经功能障碍。
24
一、概述
脑栓塞
25
二、病因
病 因
栓子来源 风湿性心瓣膜病 心内膜炎赘生物与附壁 血栓脱落 心肌梗死\心房黏液瘤\ 心脏手术 心脏导管\二尖瓣脱垂 与钙化 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 静脉反常栓子)
寄生虫性栓子可发现虫体与虫卵;
可见肺\脾\肾\肠系膜\皮肤\巩膜栓塞; 约30%脑栓塞合并出血。
29
三、病理
30
四、护理评估
1 健康史
询问病史、诱 因、前驱症状
2 3
4
身体状况 辅助检查
心理-社会状况
31
四、护理评估
2 身体状况
眩晕、复视、共济失调、交叉瘫、四肢瘫、发音及
吞咽困难;
语言沟通障碍 与大脑语言中枢病变或发音器官的神
经肌肉受损有关 吞咽障碍 与神经肌肉损伤有关
18
六、护理计划与实施
1、躯体活动障碍
计划
实施
保持身体平衡,肌力增强;
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尊重患者、避免刺激患者; 生活护理--指导和协助患者,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正确变换体位,定时翻身拍背;
10
三、病理
好发部位:大约4/5的脑梗死发生与颈内动脉系统, 1/5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依次为:
11
三、病理
中心坏死区 急性脑梗死病灶 缺血半暗带 再灌注时间窗 再灌注损伤 6小时之内 脑血流的再通超过了再灌注 时间窗的时限,则脑损伤可 继续加剧。
12
脑细胞死亡
脑损伤为可逆性
三、病理
病理分期
15
四、护理评估
3 辅助检查
血液和心电图检查
头颅CT和MRI
DSA
16
四、护理评估
4 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年龄、职业、性格特征、经济状况
评估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
评估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评估家庭支持及家属情绪。
17
五、护理诊断/问题
躯体活动障碍 与脑病变及肢体瘫痪有关
感知觉紊乱 与脑病变及周围神经受损有关
37
六、护理计划与实施
3、有外伤的危险
计划
实施
无外伤、坠床等意外发生;
指导患者合理休息,并 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动作缓慢,幅度不宜太 大;
避免重体力劳动,外出
活动时有人陪同。
38
七、护理评价
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是否达到:
1、意识逐渐恢复清醒; 2、学会正确摆放肢体、躯体活动能力增强; 3、无外伤、坠床等意外发生; 4、患者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安全护理--防止患者摔伤、坠床,给予安全性保护;
床头不宜过高,应以15°~30°为宜。
19
六、护理计划与实施
2、感知觉紊乱
计划
实施
感觉障碍减轻或消失,没有发生损伤;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屑防止感觉障 碍的身体部位受压; 避免高温或过冷,防止烫伤或冻伤; 患肢远离锐器; 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按摩、理疗及针灸。
4
一、概述
5
一、概述
定 义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CT): 是脑梗死最常见类型,指在脑动脉本身病变
的基础上,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在
无足够侧支循环的情况下,该动脉供血区域的脑 组织发生急性缺血坏死。 90%以上的脑血栓形成是在动脉粥样硬化 的基础上发生的。
6
一、概述
1.超早期(1~6h): 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 胞肿胀, 线粒体肿胀空化; 2.急性期(6~24h): 缺血脑组织苍白\轻度肿胀, 神经细胞\胶 质细胞\内皮细胞明显缺血改变; 3.坏死期(24~48h): 大量神经细胞消失, 胶质细胞坏变, 中性 粒细胞\淋巴\巨噬细胞浸润, 脑组织水肿; 4.软化期(3d~3w): 病变区液化变软; 5.恢复期(3~4w后): 坏死脑组织被格子细胞清除, 脑组织萎 缩, 小病灶形成胶质瘢痕, 大病灶→中风囊。
39
思 考
患者男,64岁,因左侧肢体麻木、瘫痪1周入院。患者1 周前晨起发现左侧肢体麻木,至中午吃饭时出现无力,不能活 动,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无尿便障碍,当地治疗无效 而来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 查体:体温36.5°C,脉搏8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 160 / 90mmHg。神志清楚,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左, 左侧肢体偏瘫,肌张力正常。左侧病理征阳性,左侧痛觉减退。 入院诊断:脑梗死。 (1)该患者主要护理诊断有哪些? (2)该患者主要护理措施有哪些?
急/慢性意识障碍 与脑功能受损有关
躯体活动障碍 与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有关
有外伤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抽搐有关
35
六、护理计划与实施
1、急性意识障碍
计划
实施
意识障碍无进一步加重,逐渐恢复清醒;
病情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血压 休息与安全;
保持呼吸道通畅;
生活及饮食护理。
36
2
一、概述
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是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内或颅外动脉中发生闭塞性 病变而未能建立侧支循环,是局部组织的代谢需要与 可能得到的血液供应之间发生超过一定限度地供不应 求现象。
3
一、概述
特 点
• 起病急,在活动中起病 • 局限性神经缺失症状多在数秒至数分钟内发展到 高峰,为脑血管疾病中起病最快的一种 。 • 栓子来源: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明。
40
谢 谢
41
严重者发生昏迷、全身抽搐;
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
32
四、护理评估
3 辅助检查
头颅CT和MRI
心电图检查
颈动脉超声检查
33
四、护理评估
4 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患者的疾病程度。
评估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
评估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评估家庭支持及家属情绪。
34
五、护理诊断/问题
第七十章 第三节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陈 伟
1
一、概述
定 义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
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 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大部分患者急性起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24 小时以上。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