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梗死患者护理论文-脑梗死治疗论文

脑梗死患者护理论文-脑梗死治疗论文

脑梗死患者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方
法:本组脑梗死患者77例,依据病情分型并进行分类化管理,积
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患者生
命体征,及时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并加强各项护理工作。结果:
本组77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与细心护理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
转。结论: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认真贯彻各项护理工
作、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采取积极措施能有效减少脑梗死患者
致残率及致死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为取得满意疗效提供重要保
障。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病情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大脑血液循环
障碍,大脑缺血乏氧,进而引发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从而产生相
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均有
所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文献报道脑
梗死致残率高达80%,大大加重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而在脑梗死
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细致周到的护理极为重要,是治疗过程顺利进
行并最终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障。近年收治脑梗死患者77例,
经过认真细致的护理后,所有患者均症状好转出院。在整个护理工
作中,取得了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7例,男45例,女32例,男女之比1.41:1;年龄
64~83岁,平均73.2岁;病程1~17年,平均9.3年;住院时间
21~72天,平均32.1天;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痛头晕、
偏瘫及失语等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经过头ct检查最终确证为脑
梗死,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
护理方法
严密观察病情:主要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意识状态
能够直接反应脑梗死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面积及脑组织水肿程
度息息相关,一旦发现患者意识状态有恶化趋势,应立即报告医生
作出相应处理。瞳孔的变化也能提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瞳孔不等
大、对光反射迟钝均提示病情恶化,针尖样瞳孔提示脑干梗死,若
双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则提示脑疝可能。
监测生命体征:1血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升高可不作特殊
处理,当血压超过220/120mmhg时降压需慎重,应使用对脑血管作
用较小的降压药物,切忌舌下含服钙离子拮抗剂;2脉搏和呼吸:
脉搏变缓提示颅内压有升高趋势,患者呼吸快而不规则、出现潮式
呼吸及叹息样呼吸时,提示呼吸中枢受累,情况危急,应立即采取
抢救措施;3体温:患者体温居高不下,排除感染因素应考虑中枢
性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如戴冰帽、冰敷大血管处、温水擦浴等措
施。
其他:1防止褥疮:患者常伴有肢体偏瘫,长期卧床容易产生褥
疮。可于褥垫上加用海绵垫,并保持患者床铺整洁干燥,定时为患
者翻身按摩,按摩时可擦拭活血药物如红花酒精;2按时叩背,保
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及时排出,防止肺部感染出现坠积性
肺炎,注意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禁止叩背;3每天为患者进行口腔护
理,脑梗患者特别是大面积梗死患者可有意识障碍甚至吞咽障碍,
口腔分泌物残留过多会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4饮食护理:脑梗死
急性期患者应暂时禁食,并通过鼻饲法给予营养支持。
康复指导:1感觉障碍康复:可嘱患者自制木钉盘,并用各种材
料如砂纸、铁皮、橡胶、纺织品等缠绕,刺激患者患处皮肤,从而
促使感觉功能恢复。2运动障碍康复:按摩瘫痪肢体,2次/日,每
次5~10分钟。对于痉挛性患肢应注意手法轻柔,使痉挛肌肉得到
充分放松;而对于迟缓性患者则应适量加重力度以刺激肢体肌肉的
兴奋性。患者被动活动时应按照关节的生理特点进行活动,一般先
大关节再小关节,幅度也是从小到大,痉挛性肢体活动缓慢,迟缓
性肢体适当加快。肌力ⅱ级以下患者鼓励患者自己活动,可知道其
对患肢发出冲动,反复训练以早日恢复神经传导功能。为提高患者
自我照顾能力,可鼓励患者锻炼健肢以代替患肢完成日常活动。3
转移训练:训练患者床上起坐,床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以加强患
者日后自理能力;4失语训练:对于失语患者应加强语言训练,指
导患者从单字-单词-短句-短语逐级训练。
结果
本组77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与认真细致的护理后,均有不同程
度的好转后顺利出院,整个治疗过程顺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
亡病例。其中基本治愈30例(39.0%),显效27例(35.1%),有效20
例(25.9%)。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发病高峰年龄>60岁,起病较急,
且患者多为老年人,易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其他慢性
疾病。对于这样的患者,护理难度较大,且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并发
症。认真贯彻各项护理工作、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采取积极措
施能有效减少脑梗死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
心,从而为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吴霜,张继荣,龙燕,等.三级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综合
功能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5(1):62-64.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
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王文.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基层医生读本,2007.
4黄永禧.康复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