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脑梗塞急性病护理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病情相对危重[1]。
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做好基础护理,对防止进一步梗塞、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通过对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到在心理、呼吸道、肢体功能锻炼、褥疮和便秘的预防、饮食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 临床资料
本组170例均为住院患者,男79例,女91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39岁,其中39-59岁20例,60-70岁62例,71岁以上88例。
一侧肢体偏瘫110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CT扫描证实有不同部位梗死灶,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2 护理与体会
2.1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多在无其他前驱症状时发生。
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睡眠中发病,过后或次晨被发
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偏瘫,或失语等[2]。
本组病例中有110例发生偏瘫,言语含糊10例。
患者和家属都很难接受眼前的现实,对起病前的健康十分留恋,而更多的是担心日后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问题。
由此忧心重重,悲观失望。
针对家属及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在安慰家属及患者的时候,特别让家属与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热情地向家属及患者介绍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病程、时间及预后。
其次,向患者说明起病1周内是疾病关键期,多数典型病例在1-2d内脑水肿达到高峰[3],有可能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面发展,还有可能有继续发生梗死的可能,让家属和患者有个思想准备。
病情发展到稳定期,要让家属和患者对什么是脑梗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再次,从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感到温暖、亲切,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愉快地接受治疗。
2.2促进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脑梗死大多发生在老年人,本组病例中60岁以上150例,占本组病例的83%。
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大多患者有呼吸道功能减弱、神经反映迟钝,以致造成咽部肌群完全或不完全麻痹,口腔分泌物滞留,肺部感染。
本组病例就有20例发生肺部感染。
一旦感染后,肺部痰液就增多。
对症状轻的患者,应鼓励他们在分泌物多时,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咳嗽,尽量把痰咳出。
注意配用多功能摇床,在病情许可时取半坐卧位,头偏向一侧,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帮助痰液的排除。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护士将手指并拢,空心适度拍打,震动患者背部,由上而下,由两侧至中央,反复
进行5-10min促进排痰;若患者咳嗽反射弱,则在其吸气终末,护士可用一手指稍用力按压其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交界处,刺激其咳嗽,必要时吸痰或按医嘱予雾化吸入。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所用的吸痰管及无菌液要保持无菌、动作应轻柔、无创、敏捷。
口腔、鼻吸痰管各部位要专用。
2.3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注意翻身防褥疮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肢体偏瘫的人数较多,本组病例中就有110例发生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家庭的社会的生活状况。
因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就成为康复的重点,康复的目标是最终使患者恢复行走,把残废减轻到最低限度。
国外学者一致认为,肢体停止运动1周即可引起肌萎缩[4],因此,康复应及早进行,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5]。
在临床中,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在恶化48h后,就应着手进行康复训练。
首先,对患者进行肌力的评估,然后和家属一起制定锻炼计划。
具体做法是:在不妨碍治疗时,第2天即开始让患者被动活动,先在床上活动,练习翻身、移动及躯干活动。
训练翻身时,嘱患者曲肘,用健手托住病肘,将健腿插入病腿下方,在躯干旋转同时,用健腿抬动病腿转向健侧,然后让家属配合上肢做伸肢运动,下肌做曲肌运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
随着患者病情好转,能坐稳后,要及时进行站立、行走锻炼,可搀扶患者下床,练习站立、行走、下蹲,也可由家属帮助,扶支撑物如床边、床头柜站立,在多次反复后让患者徒手站立,步行时先原地踏步,走时
宜缓慢,量力而行,注意要时时有人陪伴。
据报道,脑血管病所致偏瘫患者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在20h内即可发生褥疮[6]。
偏瘫的肢体影响自行翻身,皮肤长时间受压后便会发生褥疮。
所以,在注意肢体锻炼的同时,对本组的病例,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必要时使用气垫床、气圈。
对昏迷、病情危重及肥胖者不宜翻身的患者,使用软枕垫于腰骶部,使其悬空,交替侧睡,减轻骶尾部受压。
由于护理得当,本组170例患者无发生褥疮。
2.4注意训练排便习惯,预防便秘发生患者由于疾病的缘故,需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很容易发生便秘,而便秘患者排便费力可以使颅内压升高,进一步使病情加重。
在以往的病例中,入院1周后,大部分患者便出现便秘。
因此,要及早预防。
首先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训练在床上排便,要为患者创造一个排便的环境,如叫相邻床位的陪护暂时回避,注意用屏风遮挡,并教会患者如何用力。
平时,还要教会患者按结肠蠕动的方向按摩下腹部,以促进肠蠕动。
饮食方面注意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结果基本上预防了便秘的发生。
2.5做好饮食及出院指导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正确指导,能促进疾病的康复,指导家属调理好三餐,搭配好营养,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对于食欲不好的,应采取少量多餐的办法,尽量保证足够的热量。
与此同时,要注意做好患者出院后的指导。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根本原因,应积极地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
饮食摄入注意多食蔬菜、水果、植物油,少吃蛋黄、奶油、动物内脏,可以进
行适度的体力劳动,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要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情绪十分重要。
另外要按时用药、继续坚持功能锻炼等。
对于本组170例脑梗死患者,出院后的一段时间,坚持定时电话回访和随访,跟踪指导,使患者在出院后得到顺利的康复。
经过悉心护理,本组病例均能良好地度过危险期,并在住院期间学会了自理知识,较好地杜绝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季平,主编.临床内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姚景鹏,主编.内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06.
[3]邝贺龄,主编.内科急症治疗学[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7.
[4]邓艳红,梁柯.家属配合感觉输入法在脑梗死急性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15.
[5]朱镛连.加强神经康复学的研究工作[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1(4):195.
[6]王晓玉,张淑连.中风初起的家庭护理措施[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