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舞台放飞青春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老师的角色中国古云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当中的“阅人无数”可以理解为:生活阅历、生活实践经验丰富。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会出现“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初衷吧!
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用书中是这样定义这一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①。
从中我们不难理解,所谓的综合实践活动主体是学生,并以学生的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
也就是说,“实践”是这课程的主线,这地位之重可想而知。
纵观本地区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教师拿着课本可以讲是“老鼠拉龟”——无从下手。
要不就是跟孩子们呆在教室里,就着教科书上的问题,看着书中的图案一个一个讨论,一个一个分析,一个一个总结,如教改前上语文课一般。
为何导致这种现象?我大胆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农村小学的教师其实都是身兼多科教学的全能教师。
就我自己而言,我就身兼6个学科的教学了。
迫于其它科或学校其它杂务的压力,没能分身或已经没有精力研究这门课程。
导致对这门课程的落实不到位。
其二,由于任教综合实践的教师们是没有经过任何专门培训的,导致有部分教师对这一课程认识度不足,缺
乏理论和实践的准备,缺乏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素质。
由于以上两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变成了自编、自导、自演的“绝对主角”,而学生则成了“忠实观众”。
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什么角色出现?又将起哪些作用呢?
我觉得要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势必要先转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同时必须落实“实践”这条课程的主线。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转型与落实。
一、做好学生的“参谋长”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改变以“科学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
综合实践课程正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活动。
这里说到的“引导”我们该如何引导呢?
在国家军队当中,只要是团以上的单位都有“参谋长”一职,他的主要职责是整理战斗信息,为军事首长提供资料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我觉得这“参谋长”一职也适用于班级的综合活动中。
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童年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感兴趣的人和事,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教师会提出质疑“在综合活动的开始阶段就有一系列的‘大动作’要准备,如‘选择研究课题’、‘设计活动研究方案’等,这么繁重的任务要求小学生自主完成,能行吗?还不是老师越俎代庖的事!”是啊,以前我们的老师总是喜欢走在前面,牵着学
生的手,小心翼翼地带领学生向前。
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要求教师从幕前策划撤到幕后参谋,把智慧的舞台交回给学生,因为倡导学生对课题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如教《成长与网吧》时我并没直接道出这个主题,而是让班里的同学自己讨论近段时间班里有什么不良的想象,这种现象导致了什么后果。
然后同学们在班长的带领下结合班里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各种分析。
经过分析后得出了:1、部分同学有去网吧或在家里上网比较频繁而且时间比较长的现象。
2、这种现象导致了班里部分同学平时无心学习,整天想入非非。
但只要提及到网络游戏则会变了一个似的,在班里侃侃而谈。
最终导致了个人成绩急速下滑,同时班里的总体成绩也受到影响。
得出结论后我顺势提问了一句:“为什么小小的一台电脑,一条网线,会使这么多的同学着迷呢?真的不明白他们在玩什么游戏?”话语一出,立即有个同学站起来说:“梦幻西游”。
又有一个站起来说“QQ农场”。
其他接着说“QQ飞车”“开心乐园”……答案五花八门,正中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要提及到网络游戏则会变了一个似的,在班里侃侃而谈。
突然一个同学大声的喊:“老师,我平时不是不想玩游戏,而是家长管理比较严。
我现在很想知道同学最常玩的游戏是什么,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呢,不如人们来一个调查好吗?”一语中的,这是我最想听到的,何来不想之意呢?于是立即向全班提问:“这位同学的提议,大家赞成吗?”结果可想而知,全班的反应非常积极,写方案的写方案,分工的分工,顿时班里传出了热烈的讨论声。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所以我们更加应该把“策划权”下放给学生。
我们只能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一旁给学生当当“参谋”。
二、做学生的“忠实伙伴”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性、关注过程和具有生成性,敲掉学生自主学习和亲生经历及积极实践,体现参与,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编者的话)我们做教师的怎样才能获取学生各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呢?我想我们必须要成为学生的“忠实伙伴”才能做到。
其实做学生的“忠实伙伴”还有两点好处的:
1、使学生倍感亲切,觉得老师和自己之间没有界限了,老师是自己的伙伴了,可以与老师一道探寻智慧的乐趣,从而更加地有动力去探究、实践。
同时塑造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民主、平等的形象。
2、可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日后指导学生的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深教师对学生的思想、个性、特长、社会背景等各方面的了解,从而使师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活动交往者。
在执教《中秋节》一课时,学生提议要自己做灯笼、写谜语。
我当然支持啦,但我只是个会做简单灯笼的老师,而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单单做简单的可能满足不了他们。
于是我发动了同学们回家请教老人家或上网查找灯笼有怎样的做法,需要怎样的材料。
第二天,同学们就纷纷地向我汇报可以这样做,可以那样做。
于是我就特意安排了时间让在班级里与学生一起制作独具个性的灯笼。
经过了努力,
我们在欢笑中把自己的灯笼做好了,从中我加深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个性、喜好等各方面的了解。
在后两天的日记中学生对做灯笼这件事的描写是非常多的,其中有一个学生写道“今天老师和我们一起做灯笼,我不小心给竹子弄伤了手,还流了点血。
说实在的,那可真的有点痛。
可看到老师一直参与我们的活动,特别是看到老师给水彩弄脏了脸时,老师的动作、语言真的是让我捧腹大笑,‘痛’早就飞到千里之外了。
”
教学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必须把关怀人性、塑造人性作为天职,千方百计唤醒美好的人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做学生的忠实伙伴,是什么现在教育的当下之急。
(浅析和谐教育下中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作者:丁新华)
三、做好学生的“主持人”
“主持人”的角色是我们大家都是非常了解的,主持人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主要职责是组织串联一次节目的各个部分,也有解答问题或介绍知识或提供娱乐的但决不是那一次活动的主角。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就需要像主持人一样,主要任务是把学生的实践成果串联起来,而展示、交流的机会则是要返还给学生。
同时教师要倾听学生的认识和感悟,适时地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鼓励他们独立的见解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并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并适时给予相应的认可。
在《可怕的白色污染》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到展示阶段时,有一个“最佳合作小组”的内容,奖品是一些文具。
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
的兴奋度,每个小组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讲述自己小组是如何分工合作,中途有什么趣事或发生了什么困难事情,小组是如何解决的。
这时,我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活动过程时给予肯定,并适时提问点拨,以完善深化他们的表达。
结果,同学们在介绍自己的时,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有情节。
有一组同学还把当时的情境拍下来,做成了PPT,让我们一起分享。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
这次活动,无疑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处事应变能力也是一次提升。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找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地参与和指导好实践活动。
让我们共同努力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这块教学阵地,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此文条理非常清晰,理论结合实际,采用了大量的课堂实例进行论述,并紧紧围绕“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一题目进行论述。
建议,在三点角色展开论述前的那部分可以归结为一个大点“小学综合实践课堂的概念以及现状分析”,下面可分成2个小点“概念”以及“现状分析”(内容不用改,只需要加小标题),然后三个角色就是第二大点(加标题),最后,加上三、总述(就是结尾部分)。
加上摘要、关
键词以及参考文献就perfect!绝对在镇上极有竞争力(参考文献的格式请参考我附件中那个通知的最后面内容)。
感谢你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