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马停停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词,会写“奥”,正确读“遐想、悬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认识月球,了解月球的未解之谜。
3、对说明方法有初步的认知。
(微视频)
4、引导学生感受月亮的神秘与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月球有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月亮的神秘与魅力;认识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始检测,小组展示。
1、认读词语。
(1)主持人指一组读词语。
生生评价
(2)主持人指另一组读。
(3)全班齐读。
2、听写词语。
(1)小主持人听写。
(2)小组检查,汇报。
(3)相机强调重点词语——奥秘。
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小组汇报,文章主要内容?(板书:景色未解之谜)
二、品味语言,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一)月球引发的遐想——相机出示第一段“遐想”部分。
1、师点拨理解“遐想”:
什么是“遐想”?那么美好的遐想就是美好的想象。
大家看着这么美丽的月色。
你想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
(二)认识月球的样子——相机出示第二段。
(出示):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是一片荒漠。
1、师点拨理解“奇异”,引导学生说心中的感受。
2、对比朗读。
出示1、2段。
男女生对比读。
(三)了解月球的未解之谜。
1、小组汇报,作者讲述了哪几个未解之谜?
梳理板书:杀菌?植物生长?年龄?
2、小组合作:
“选择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谜,大家讨论一下什么地方令人费解?观看微视频,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介绍给我们的?”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A、杀菌部分:
点拨理解“一下子”:(课件出示两个句子:细菌一下子都死了。
细菌都死了。
)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感受“一下子”
B、植物生长部分:
体会两个实验的不同之处,发现做比较的说明方法。
C、年龄之谜:
出示: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
(1)数字的用处——数字讲究精确。
列数字是一个好的说明方法。
(2)体会“估计”的科学性——不精确但是更加真实,真实就是一种科学精神。
三、梳理困惑,拓展延伸。
1、理解“……”单独成段的涵义。
2、生补充月球的未解之谜。
3、三个谜只是作者举了三个例子。
板书:举例子。
4、语言可以省略,但是探索的过程不能省略。
课下大家继续搜集一些关于月球探索的小故事。
探索无止境,祝大家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