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摘:数学教育注重的是思维发展和能力并重,即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们要把掌握知识和技能作为重点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体现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数学能力在数学基础知识上有更高层次的地位,具有可操作性,是解题的具体手段。

所以,我们要通过培养学生数学解题的能力,逐步培养数学思想,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和方法,书本上的知识才能够变成自己的能力,数学思想形成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自然显现出来了。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参与者,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增强教师课程合作、互相学习的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等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它不同于一般的合作,除了具有合作的一般特征,同时还有其自身的特点,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教育领域的能力扩展。

当然,合作的能力是在教师合作之中逐渐形成并使教师掌握的,是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合并使用、优势共用这些促成因素在后天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师在课程能力合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有目的的训练和长期的培养,这也是教师能力形成的基本方法。

一、在教学中教师课程合作的两种方式
1.理论学习是教师课程合作的先导
要想达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课程合作能力的目标,教师就要对数学教育理论进行学习,这既是对数学教师素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增强自身能力的发展需要,更是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需要。

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为未来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2.经验交流是教师课程合作的纽带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协作探究式教学的学科,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是为教师寻找差距、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平台。

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以及课堂活动安排上都有所不同,通过教师间的课程合作能力培养,可以帮助教师积累知识、总结经验。

在合作中具体的经验交流可以分为:校内经验交流、校外经验交流、网络经验交流等。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自身能力上去了,接下来就需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求学习者必须有强大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把数学学习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数学思维的培养又是在不断解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1.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
审题是做数学习题的第一步。

审题时一定要仔细,要经过思考,挖掘题目中可能隐藏的条件。

有些学生就是很马虎,审题的时候粗心大意,觉得题目简单就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结果白费工夫,得不偿失。

很多学生在考试后才发现丢分最严重的就是那些简单的题目,因为往往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没有把思维放在审题上了,掉以
轻心,最终导致解题错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题目中的隐藏条件。

2.加强对错题的思考和研究
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教师和学生都不应该害怕解错题,应该正视错题。

因为错题是学生获得解题经验,从中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儿的宝贵途径。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错题的原因,经过研究后从中总结出教学思想,深化对缺陷知识的理解,寻找解题的方法,并使学生掌握同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为此,我让全班学生都准备了一个错题本,专门摘抄自己平时出现错误的题目,然后在每道题的后面写上分析,包括解题思路,运用到哪些知识点等等,而且要求学生要不断地拿出错题本来复习,加深印象,以至于不会在下次做同样类似的题时出错。

3.训练学生一题多解的习惯,强化培养的效果
数学中存在很多有趣现象,一个题目有多种解题思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教师要在讲解题目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题目的解法。

新课改也提出了要求,要把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

数学是一门比较灵活的学科,很多时候同一道题目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对于每一道题目都采用新的方法解决,活用知识,训练思维。

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不一样,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善于寻找另类的解题方法。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但是只要找对方法,就一定能学好数学。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多思、善思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对此加强重视并在课堂实践中积极执行,有效推进数学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涂荣豹.数学解题学习中的元认知.数学教育学报,2002(04).
[2]徐根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实践[j].丽水师
范专科学校校报,2004(02).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