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辩证法思考摘的要: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
本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对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和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企业管理自然辩证法可持续发展1. 引言面对变化迅速的社会环境,出现了众多企业发展失败的现象,如何使企业在未来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
企业发展是指企业能够适应未来未知的环境,使企业得以进一步运行,实现企业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眼前利益。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利用系统的理论和自然辩证法的观点从全局把握局部、从长远把握近期、从质变把握量变地探索企业发展战略的本源和具体方法。
应该把辩证法思想融入到企业理念之中,使之指导企业的战略制定,以做到宏观和微观的结合,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结合。
2.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和所取得的成绩,又要考虑企业在未来的市场中能够保持并且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以期在更大的范围内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做到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2.1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指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相关要素具有承接性、连续性,也就是说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因此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眼前的利益也要考虑未来的长远利益,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去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2.2不断创新的精神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自于创新,特别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因此要时刻拥有创新的精神。
2.3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成功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对环境的变化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只有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展现竞争优势,企业才能有质的提高。
2.4要有战略性的目标企业可持续发展就是依托现有的资源和实际情况,通过对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和预测,而提出的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最高目标,企业的一切计划和活动都要服从于或者服务于这个战略目标。
3. 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两个重要的条件,首先要有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其次要有适宜它生存的外部条件,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企业良好发展的要素。
内部要素与企业的管理体制有关,包括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企业文化及管理水平等。
外部要素影响着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以及获得资源的能力。
3.1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经营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通过对顾客、竞争者以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共同信念和经营目标。
传统的经营理念以近期的获利为目的,只是重视到了企业在收入、利润、规模等方面的扩大,而没有考虑到企业的经营行为对公众、对周围环境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这是一种只顾眼前的短期行为,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企业生存的首要条件是客户的支持,因此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而让客户满意的前提是必须要使企业的员工满意。
所以说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企业的经营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3.2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它可以使员工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凝聚力,把企业的一切当作自己的事情来进行思考,即承担责任的表现。
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促进并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良的企业文化则会导致企业的不当行为,最终会使企业走向衰败甚至是破产。
因此,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建设。
3.3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并得到持续发展就要重视创新。
创新的内容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
3.4企业的客观条件企业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产品就要推陈出新,就要对现有的生产工艺与流程进改造,这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企业的客观条件就成了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资金短缺、技术工艺落后客观条件,是许多企业最棘手问题。
4. 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处理好的几个辩证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对立统一规律的要旨就是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要用对立统一规律指导我们的管理工作。
4.1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持续是基础,生态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
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内在自然性与超越自然性的对立统一。
企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改善、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企业只有在自然环境优越的时期才能长期的发展,在一个遭受严重污染,资源耗竭的环境中,企业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目前的核算体系还不能充分反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资源过度消耗损失和环境污染成本等原因,要想减缓全球面临的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等生态变化,解决水、能源、原材料等供应日趋紧张的难题,企业必须下大力量调整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努力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发展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要充分重视社会效益,才会使自己的品牌效益得到提高,无形资产得到增值,才能有健康长远的发展。
4.2企业追求绩效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一个企业能不能实现持续成长,既取决于促进企业成长的因素,又取决于制约企业成长的因素。
随着企业经营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增长,应该由过去比较重视促进成长的因素转向兼顾促进成长因素和制约成长因素,企业要在追求绩效和风险防范之间寻求平衡。
4.2.1在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基础上实现风险最小化企业的经营业绩要考虑风险因素,将企业承担的风险和对应的收益紧密联系,避免企业的各个部门因盲目追求某些单项指标而承担不必要的过高的风险,造成企业价值的流失。
要统筹兼顾企业的资源与风险,避免风险的积累失控。
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使企业的利益关系人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并从中取得充分的信心。
4.2.2识别战略风险,避免进入高危区域要把企业的风险防范战略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紧密地结合,拓展满足战略要求且与自身资源相符的经营领域,把握市场机会。
要关注和分析风险倾向和风险承受度,确定在何时和哪些领域加大风险承担量,使企业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快捷的反应,以保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4.2.3重视非传统风险企业业务流程与it的结合日益紧密,业务流程控制已转变成为it控制。
如it风险已成为企业风险管理不能忽视的内容。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其所服务的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近几年来的一些灾难性事件几乎都利用了信息系统的漏洞,这就要求企业重视非传统风险的防范。
4.3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企业是社会组织体系中的一个成员,在承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社会的“公民”,必须与社会其他成员和谐共处。
将“社会责任”变成商业惯例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获得持续成长的必要支撑。
4.3.1要维护雇员的合法权益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和谐,既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不断改善雇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企业家的重要使命。
4.3.2要实现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赢在当代市场经济理论中,融入了不少人文主义思想。
赤裸裸的利益追求和你死我活的竞争方式已受到普遍质疑。
在坚持市场竞争基本原理和规则的前提下,大家更期待一种“共存、共赢”的竞合结局。
应该说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企业追求持续发展的精神基础。
以此为出发点,企业在处理相关利益者关系时,要体现出“各得其所、相得益彰”的原则。
在内部,处理好股东、经营者、技术人才、普通员工的关系,在合理的利益均衡与和谐的人际环境中求发展;在外部,处理好客户、供应商、经销商、银行、税务部门、所在社区等各种合作伙伴和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求得企业内部生命系统与外部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顺畅。
4.3.3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也应关注整个社会的进步。
树立“取之社会,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在保持企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时刻关怀社会弱势群体,支持各种社会公益事业。
5. 结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辨证法,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研究自然辨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自然规律,促进企业管理的系统化和最优化, 进而能有效地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张培林,王学彦,张雅春.自然辨证法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蒋黔贵.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创新.[3]刘帮成,姜太平.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企业管理,2000.[4]孙素巧,张凤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学术论坛.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