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公司
褐煤掺烧心得体会
我公司于10月31日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会议,详细介绍了苏龙等电厂掺烧褐煤的经验,并传达了华北公司总经理李恩仪的指示精神,并就公司掺烧褐煤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生产副总经理为常务副组长的褐煤掺烧领导小组。
公司本着“快速掺烧、大比例掺烧、科学掺烧”的原则,设备管理部加强设备的巡视检查,尤其是加强了制粉系统的消缺和维护工作,同时着手设备改造工作,为下一步提升掺烧比例打好基础;运行人员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技术措施,认真监视、精心调整,确保制粉系统各参数在规定范围内不越限,牢固树立安全警戒意识,将制粉系统防爆工作放在首位,确保掺烧褐煤工作顺利进行。
我公司掺烧目标暂定为燃煤量总数的20%,根据设备状况逐步加大掺烧量。
11月3日至11月13日掺烧量为4000吨,11月13日至11月20日为5500吨,11月20日至11月26日掺烧8500吨,截至目前共计掺烧约18000吨,掺烧比例由最初的10%已加至20%以上。
掺烧中暴露的问题如下:
我厂锅炉采用直吹式制粉系统,燃烧方式为四角切圆、固态排渣,五层煤粉燃烧器配置五套制粉系统,七层二次风、两层燃烬风。
每层煤粉燃烧器周围配有周界风。
点火方式为等离子点火方式(A磨)。
为了做好节油和锅炉燃烧的稳定,掺烧基本方式为#1、#2煤仓大同煤,#3煤仓褐煤,#4煤仓轩岗煤,#5煤仓为混煤。
此种方式优点如下:1、有效地保证了各种负荷下褐煤均得以掺烧。
2、能够满足高负
荷所需的燃料量,不至于因褐煤的发热量低被迫降出力运行。
3、底部两层制粉系统为设计煤种,能满足低负荷的燃烧稳定。
4、在事故情况下可以做到等离子点火投入运行,保证A制粉系统燃烧稳定,节约燃油。
5、避免了#3磨的频繁启动,减少了煤粉自燃的几率,安全性最高。
因褐煤远远偏离设计煤种,运行过程中还是要做些调整,煤种对比表如下:
设计煤种是大同煤
褐煤煤质报告
从煤质看我厂褐煤与习惯认识的褐煤还是有所区别,一般说褐煤水分大,灰分大,挥发份高,发热量低,但是从我厂来的褐煤看,水分偏高,灰分不高,收到基挥发份接近设计煤种,发热量3000大卡左右。
因我厂无配煤装置,因此褐煤的掺烧仅限于每台炉的3号磨,即采取分磨磨制,炉内混烧的原则。
因此针对3号磨我厂单独制定了磨制褐煤的技术措施。
主要是:
1、一次风速保持30米/秒以上。
防止一次风管堵管和烧坏喷燃器口。
2、磨运行过程中出口温度严禁超过65℃。
磨煤机启动时,磨出口温度也不应高于70℃,防止磨煤机自燃和爆炸。
3、停止磨煤机时,应关闭热风门,用冷风进行吹扫降温,防止煤粉堆积,停磨后煤粉自燃爆炸。
4、磨加载压力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降低。
5、运行人员应加强运行磨煤机检查,发现漏粉现象和积煤现象及时消除清理。
6、褐煤煤仓应保持低料位运行。
7、褐煤煤粉细度保持在35%到45%之间。
一、掺烧褐煤的经济性问题
由于我厂掺烧时间较短。
掺烧褐煤的经济性问题是个长期的工
作,短时间不可能做出很好的说明。
掺烧褐煤将增加供电煤耗,现处于计算中,尚无具体数值,
二、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1、磨出口温度低。
由于褐煤的水分高多达40%,一次风热风温度280℃与320℃之间,一次风量明显不足,一次冷风不投入,全部开展一次热风门,磨出口温度在磨制褐煤时,一般情况维持在50℃左右,最低为45℃。
目前看还没有发生一次风管堵管的现象,估计将来随着掺烧褐煤的增多堵管的几率也将增大。
2、磨排矸石#1炉3号磨曾出现褐煤的大块燃烧的情况。
原因为因褐煤的排矸量较小,排矸不及时引起。
磨制褐煤时,磨煤机内温度的控制应严格不要超过65℃,防止磨内煤粉自燃。
3、自从掺烧褐煤后收入炉煤硫份平均在 1.1%左右,最高达1.6%。
我厂设计是0.76%,比设计值高了将近1倍。
因此将加大尾部受热面硫酸腐蚀。
根据计算折算硫份为0.5%,烟气的露点温度将提高到125℃以上,势必对我厂空预器尾部烟道等处产生硫酸腐蚀。
由于掺烧时间较短,硫份对低温受热面和高温受热面金属的影响还不能最终确定。
冬季我厂环境温度较低,排烟温度也随之降低,低温腐蚀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目前我厂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投入一、二次暖风器提高排烟温度,加强尾部烟道的吹灰。
随时间的推移,估计会暴露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空预器堵灰,另一就是尾部烟道低温腐蚀。
现阶段正密切关注。
4、至于其他方面的问题。
像水冷壁结焦、排渣量以及对除灰
除尘无明显变化,炉内至今还未见结焦现象。
三、配煤方面的问题:
我厂既定目标是掺烧20%,实际在掺烧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
1、由于褐煤大块较多,且都是通过汽车运输,容易造成汽车卸煤
沟的堵塞。
如采取煤厂卸车,斗轮上煤方式,又极易引起斗轮机卡塞,要有专人负责清理杂物,方保证斗轮机的正常上煤,因此增加了上煤时间。
2、我厂没有单独配煤设施,上煤、卸煤手段单一,火车来煤后与
上煤形成矛盾。
若是火车集中来煤,褐煤掺烧工作就要暂停。
3、煤场褐煤的大块问题,现燃料部门正在积极协调,通过供煤户
加装碎煤装置加以解决。
随着褐煤大块问题的有效处理,我厂掺烧褐煤的比列也将逐步走入正轨,估计比例将达到30%。
现我厂正在做配煤设备方案,如设备投入后,掺烧量还将继续提高。
四、掺烧褐煤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最主要还是防止煤粉自燃爆炸的问题。
1、由于褐煤易燃,着火温度在350℃左右,因此煤场存煤应有人定期巡视,同时注意火种的管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褐煤的翻烧最好不要超过15天。
2、制粉系统防止煤粉沉积。
给煤机加强检查,防止皮带下燃煤积存自燃。
发现制粉系统漏粉要及时处理,要有防火、爆燃预案、消防设施要无缺陷投入;停磨时要将磨内煤粉磨制干净,如果事故停炉
或停磨时间长一定要将磨内煤粉人工清除。
对于煤仓如果磨煤机长时间停运,应将煤仓的存煤排空。
及时排矸,防止矸石在矸石箱自燃。
3、要注意运行过程中磨煤机参数的监视。
对于没有改造过的一次热风系统,热风出力是不够的,煤粉湿度大必将影响煤粉的流动性。
因此一次风管的风压和风速要加强监视。
防止煤粉堵管。
以上是我厂掺烧褐煤的一点心得体会,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