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编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荷载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地下室顶板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顶板加固措施及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临时施工道路加固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钢筋加工场及材料堆场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支撑体系搭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梁板底支撑施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后浇带支撑施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安全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临时施工道路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材料堆放与限载使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后浇带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安全技术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支撑架的验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支撑架的拆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1、编制说明本工程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因本工程特点及现场场地限制,主体结构施工时主要材料的转运、钢筋加工场及材料堆场、施工电梯布置以及混凝土浇筑需要在地下室顶板上进行。
根据现场实际要求,在设计消防车道或消防登高场所内设置临时道路,在地下室顶板设置加工场及材料堆场,位置详见附图。
考虑结构安全,需对作为施工道路、加工场及材料堆场部分的顶板进行加固,加固采用钢管扣件脚手架支撑。
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现对其支撑体系布置、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安全措施方面加以阐述,特编制此加固施工方案。
2、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计算手册》;(2)《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7) …………建筑、结构施工图纸等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项目规划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
本项目一期工程包括6栋33~34层高层住宅,高度96~99m;周边设2层商业,一栋3层幼儿园,高度15m以内,下设一层地下室。
6栋33~34层高层住宅采用剪力墙结构;2栋2层商业及3层幼儿园采用框架结构,楼板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地下室一层车库采用梁板式框架结构体系。
2、荷载概况本工程地下室高度为,顶板厚度为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配筋为双层双向C10@150,局部附加钢筋为C6@150、C8@150、C10@150、C12@150、C14@150等。
地下室顶板考虑覆土厚度为≤米(覆土容重为18KN/m3),消防汽车通道及室外消防登高面均布活荷载为20KN/m2,其余地下室顶板施工活荷载为5KN/m2。
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拟在地下室顶板消防车道及室外消防登高面设置临时施工道路,荷载按55t钢筋车考虑;在地下室顶板的其余位置设置钢筋加工场、材料堆场,荷载按40KN/m2考虑。
3、地下室顶板布置地下室顶板设置的临时施工道路宽为米,钢筋堆场为米×米,其余材料堆场为米×米。
三、顶板加固措施及计算1、临时施工道路加固措施顶板加固采用×钢管搭设的满堂脚手架(计算按×),立杆纵横间距均设置为900mm,步距1500mm,每根立杆上端采用U型顶托,顶托梁主次龙骨为100×100的木方,立杆基础为地下室底板,底部均设置100*100*50的模板垫块,扫地杆距地为200mm。
脚手架稳定性计算:本计算偏安全考虑,不考虑地下室顶板的承载力,立杆纵横间距均为900mm,步距为1500mm。
(1)车道区域荷载P=55000×10-2×(放大系数)=715KN钢筋运输车分前四轮后八轮,最后排轮压最重,但计算时,取车轮所有受压区域为6000mm×2400mm计算,所以平均最大轮压荷载为:q=715÷÷=㎡(2)钢管支撑验算单车轮区域每根立杆承受轴心压力:N=()××=每根立杆受荷载≤[N]=(3)立杆稳定性验算根据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i 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A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W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2);——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mm2;——计算长度 (m);l参照《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l= kuh (1)= (h+2a) (2)l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u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u =h为立杆步距,取为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顶板支撑点的长度;a =;按公式(1)的计算:l= kuh=××=/i =×100/=164 查表=l=×103/[××102]=204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205N/mm2,满足要求!按公式(2)的计算:=(h+2a)=+2×=ll/i =×100/=120 查表==×103/[××102]=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205N/mm2,满足要求!2、钢筋加工场及材料堆场计算顶板加固采用×钢管搭设的满堂脚手架(计算按48×),立杆纵横间距均设置为900mm,步距1500mm,每根立杆上端采用U型顶托,顶托梁主次龙骨为100×100的木方,立杆基础为地下室底板,底部均设置100*100*50的模板垫块,扫地杆距地为200mm。
(1)钢管支撑验算每根立杆承受轴心压力:N=()××=每根立杆受荷载≤[N]=(2)立杆稳定性验算根据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i 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A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W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2);——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mm2;——计算长度 (m);l参照《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kuh (1)l= (h+2a) (2)l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u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u =h为立杆步距,取为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顶板支撑点的长度;a =;按公式(1)的计算:= kuh=××=ll/i =×100/=164 查表==×103/[××102]=134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205N/mm2,满足要求!按公式(2)的计算:l=(h+2a)=+2×=/i =×100/=120 查表=l=×103/[××102]=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205N/mm2,满足要求!四、支撑体系搭设1、梁板底支撑施工方法1)采用×脚手钢管满堂搭设,立杆纵横距为,步距为,每根立杆上端采用U型顶托,顶托梁主次龙骨为100×100的木方,立杆基础为地下室底板,底部均设置模板垫块,扫地杆距地为200mm。
2)排架的四个外立面均连续设置剪刀撑。
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6m),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
7.603.80木方2、后浇带支撑施工方法1)采用×脚手钢管满堂搭设,立杆横距为,立杆纵距为,步距为,每根立杆上端采用U型顶托,顶托梁主次龙骨为100×100的木方,立杆基础为地下室底板,底部均设置100*100*50的模板垫块,扫地杆距地为200mm。
2)排架的四个外立面均连续设置剪刀撑。
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
五、安全保证措施1、临时施工道路安全保障技术措施1)在地库上的临时道路两侧,做高的围护栏杆,入口与转弯处,悬挂限重、行驶路线标识。
2)大型运输车辆如混凝土搅拌车、钢筋运输车需地磅过磅。
确认驶入地库上临时道路的每辆总重量控制在60吨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