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模具失效形式及机理

第三章 模具失效形式及机理

第三章 模具失效形式及机理
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模具失效主要形式
2、掌握磨损失效形式、失效机理以及影 响因素 3、掌握断裂失效形式、失效机理以及影响 因素 4、掌握塑性变形失效失效机理以及多种失 效形式的交互作用
模具的主要失效形式:
1.磨损失效 2.断裂失效 3.塑性变形失效
失效几率
早期失效
随机失效
图1-1 寿命特性曲线
耗损失效 使用时间
第一节 磨损失效
磨损:由于表面的相对运动,从接触表面 逐渐失去物质的现象。
磨损失效: 模具在服役时,与成形坯料接 触,产生相对运动,造成磨损。当该磨损使 模具的尺寸发生变化,或改变了模具的表面 状态使之不能继续服役时。
磨损的分类:
1.磨粒磨损(particle wear) 2.粘着磨损(adhesive wear) 3.疲劳磨损(fatigue wear) 4.气蚀和冲蚀磨损(cavitation erosion and wash-out wear)
图3-9 压力对磨损量的影响
d.磨粒尺寸与工件厚度的比值
工件厚度越大,磨粒越易嵌入工件,嵌入 越深,对模具的磨损越小。
磨粒 工件
( a) dm<t (b) dm=t (c) dm>t
图3-10 磨粒尺寸与工件厚度相对比值对磨损量的影响
提高耐磨粒磨损的措施 : a.提高模具材料的硬度 b.进行表面耐磨处理 c.采用防护措施
图3-8 相对硬度对磨损量的影响
当Hm=Ho时,如II区,为磨损软化状态, 此时的磨损率急剧增加,曲线上升很徒。
当Hm>Ho 时,如III区, 为严重磨损状 态,此时磨损 量较大,曲线 趋平。
图3-8 相对硬度对磨着模具与工件表面压力的增加,磨粒压入 模具的深度增加,磨损越严重。但当压力达到 一定值后,磨粒棱角变钝,磨损增加趋缓。
机理:
图3-20
提高抗气蚀和冲蚀磨损的措施 :
a.合理选择材料(抗疲劳性、抗腐蚀性、强
度及韧性高)
b.降低流体对模具表面的冲击速度,避免涡流
5.腐蚀磨损
定义:模具表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 学反应,再加上摩擦力的机械作用,引起表 层材料脱落的现象叫腐蚀磨损。(在高温或潮 湿的环境中,在酸、碱、盐条件下易发生)
转角处表面纵向裂纹分布形貌
裂纹打开裂面形貌
裂纹开口处(边缘)裂面形貌
工作面上凹坑及周边组织形貌
转角处裂纹两侧组织分布形貌
影响因素:
a.材质(气体含量、非金属夹杂物类型、 大小、形貌和分布状态) b.硬度 c.表面粗糙度(粗糙度值↑,接触点压力↑ 疲劳磨损↑ ) d.摩擦力 e.润滑
提高耐疲劳磨损的措施 : a.合理选择润滑剂 b.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喷丸、滚压)
4.气蚀磨损和冲蚀磨损
气蚀磨损:金属表面的气泡破裂,产生瞬 间的冲击和高温,便模具表面形成微小麻点 和凹坑的现象叫气蚀磨损 。
机理:
气体冲击 气体冲击
固体表面
图1-16 气蚀磨损沟痕示意图
冲蚀磨损:液体和固体微小颗粒高速落到模 具表面,这样的反复冲击,使模具表面材料流 失,形成麻点和凹坑的现象叫冲蚀磨损。
a.表面压力
b.材料性质
材料塑性越高,粘着磨损越严重; 互溶性(成分、性质相同或相近、互溶性大、 易粘结,反之,不易粘结)互溶性↑磨损↑ 晶格类型:面心立方 > 体心立方 >密排六 方 ;相组织:多相<单相 c. 材料的硬度 硬度相差较大,磨损不大;反之亦然。
提高耐粘着磨损的措施 :
a.合理选用模具材料 b.合理选用润滑剂和添加剂 c.采用表面处理
b.擦伤
c.胶合
(a) 涂抹
b.擦伤 当粘结点的强度高于两金属材料的强度时, 剪切发生在较软金属表层较下的部分,有时剪 切也发生在硬金属的浅表层内。
(b) 擦伤
c.胶合 当粘结点强度比两金属硬度高得多且粘结点 面积较大时,剪切破坏发生在一个或两个金属 表层较深的地方。
(c) 胶合
粘着磨损影响因素:
周期后,表面就会产生局部的塑
性变形和加工硬化。在某些组织
不均匀处,由于应力集中,形成
点蚀
裂纹源,并沿着切应力方向或夹 杂物走向发展。当裂纹扩展到金 裂纹从表层产生
属表面或与纵向裂纹相交时,形
成磨损剥落。
鳞剥
实例
中型铝合金成型压铸模
裂纹疲劳扩展形貌
铝合金壳体压铸模
压铸模内腔面局部损伤形貌
表面龟裂形貌(热疲劳裂纹)
5.腐蚀磨损(corrosion wear)
1.磨粒磨损
定义:外来硬质颗粒存在于工件与模具接
触表之间,刮擦模具表面,引起模具表面材
料脱落的现象。
机理:
垂直分力 使磨粒压
入金属表
平行分力使磨 粒与金属表面 产生相对运动

图3-2 磨粒磨损的机理模型
图3-3 磨粒耕犁与犁皱的机理模型
实例
图3-4 灯罩注塑模
粘着磨损分类:
1.轻微粘着磨损(氧化磨损)
当粘结点的强度低于模具与 工件的强度时,剪切发生在结 合面上,这种磨损量不大。
2.严重粘着磨损
图3-17 轻微粘着磨损
当粘结点的强度高于模具与工件其中之一的 材料强度时,剪切面发生在工件或模具的基体 上。
严重粘着磨损分类:
a.涂抹 粘结点的剪切发生在较软金属表面层上部, 当粘结点强度高于较软金属的强度时,被剪切 的金属以涂抹方式转移到硬金属表面上。
图3-5 模腔表面凸台微孔缺陷
图3-6 微孔附近拉伤及夹 图3-7 微孔边缘损失形貌 杂物形貌
影响因素:
a.磨粒的大小和形状 磨粒尺寸越大,磨损量越大,但磨粒的尺
寸到达一定值后,磨损量保持不变; 磨粒的 外形越尖磨损量越大。
b.磨粒硬度Hm与模具材料硬度Ho
当Hm<Ho时, 如1区,模具产 生轻微磨损, 此时磨损率小, 曲线上升平缓。
3.疲劳磨损
定义:两接触表面相互运动时,在循环应力 (机械应力与热应力)的作用下,使表层金 属疲劳脱落的现象称为疲劳磨损。
分类(根据所收载荷的不同): 机械疲劳磨损
冷热疲劳磨损
机理
在模具和工件的相对运动中,
会承受一定的作用力,模具的表
面及亚表面存在多变的接触压力
及切应力,这些力反复作用一定 裂纹从表面产生
2.粘着磨损
定义:工件与模具表面相对运动时,由于 表面凹凸不平,粘着的结点发生剪切断裂, 使模具表面材料转移到工件上或脱落的现象 称为粘着磨损。
机理:
实例
图3-12 制药器成型冲头的粘着磨损
图3-13 冲头的粘着磨损形貌(SEM)
图3-14 铝合金壳体压铸模
图3-15 表面缺陷低倍形貌
图3-16 表面剥离形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