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打造有效交际课堂
摘要: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具有很强的情境性,生活是口语交际最好的情境。
教师要潜心发掘和提炼生活中有价值的、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交际话题来创设交际情景,利用生活中的实物、结合绘画展示、串词成段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联想,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
关键词: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c)-0000-00
口语交际教学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教法,使学生饶有兴趣的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的观察、思考、想象。
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苏霍姆林斯基语)。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教师只有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阅历水平,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口语交际情境,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口语交际兴趣,萌动想说的欲望,产生敢说的胆量,达到会说的目的。
1利用实物,再现情境
小学低段学生的智力、思维和情商等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对感性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因此,在口语
交际教学时,要善于利用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创设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情境,这样的情境易于学生观察,从而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
如《喜欢吃的水果》口语交际片段教学设计:
以“物”现“境”,以“境”激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儿童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
t:今天,老师来到你们班做客,你们欢迎吗?(欢迎)怎么欢迎?
t:真是一群懂礼貌的小主人,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猜猜是什么?为什么?(指名摸,说感觉,让学生继续猜。
)s:(光光的,硬硬的——是西瓜)(猜后逐一将水果放到讲台桌上。
这些都是“水果”板书水果)
落实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的体验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触觉来感知各种水果的特征,也是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之一。
举一
t:好,接下来,只要你能说出苹果的大小、形状、颜色、味道,(板书:
大小、形状、颜色、味道)你就能吃到它。
可是得记住,你要是说得太晚了,可不能只重复别人的,还得有点儿自己的话,行吗?s:(苹果又大又红,吃起来又香又甜。
苹果又圆又红,甜甜的,可好吃了。
)
t:你爱吃苹果吗?好,你把“我爱吃苹果”加进去,再说一遍。
s:苹果又大又红,甜甜的,可好吃了。
我爱吃苹果。
t:谁把“我爱吃苹果”放在前面说?
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
关积累还不行,还要学转换、学表达。
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不仅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还渗透了句式调换训练,以增强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的能力。
t:唉,真让我失望。
苹果都只剩下两个了,还没谁喊我一声,谢我一声。
s:我也爱吃苹果,苹果又大又红,像一个红气球。
t:多么能说会道呀!给,一个大苹果。
s:(笑呵呵地说)谢谢老师!
就这样,老师一句幽默风趣的点拨,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在交际中要尊重别人、讲礼貌的教育。
反三
t1:还没奖到水果的小朋友,你们想吃吗?(那好,现在不拿苹果。
谁来拿别的?让学生先说后拿)
t2:这次要说得让小朋友服气,你才能拿到水果。
引导学生进行生生评价,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更能倾听
他人发言,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
s:老师,我爱吃梨子。
梨子又大又黄,水份很多,也很甜。
t:我认为可以送一个梨子,因为☆☆说出了梨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味道。
s:老师,我爱吃香蕉。
香蕉像一个弯弯的月牙,黄黄的,香香的,特别好吃。
t:我认为可以送,听他这么一说,我觉得香蕉很美。
以上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中,我力图打破常规,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引入课堂,要求学生认识一些水果,说出水果的名称,进一步了解水果的有关知识;能用恰当说出自己最爱吃的水果的名称、样子、颜色和味道等。
学生在实物为对象的表演中所生成的语言,凝聚了学生当时的情感,是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
同时,表演为学生提供了与人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敢于交际,乐于交际的情感。
2结合绘画,创设情境
绘画语言能力表现的是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等直观形象的图像展示给学生一定的情境表达事物与思想的能力,是一种观察(眼)、创造(脑)和表现(手)的智能运作能力。
培养画画是学生表现自我的最好形式。
对于动手画画,低段年级的小学生尤其喜欢,他们画的虽然没有那么形象、逼真,但学生通过涂涂抹抹出可爱的小兔子、小猫,五颜六色的小花等之类的画,来表现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生活,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的需要,这种涂鸦其实是情境创造的萌芽。
如上完如上完“找春天”一课时,我设计了课外作业,让学生去
观察大自然,把他观察到的春天画出来。
第二天在课堂口语交际课时,我让孩子们把昨天的作业——“找春天”的图画放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让学生用几句话赞美自己画中的“春天”。
学生柯志霖这样说:“我画的是公园里的春天,瞧,公园里各种各样的的小花开了。
柳树的枝条上抽出了翠绿的嫩芽,小草也悄悄地钻出小脑袋凑热闹哩!”谢典玉兴冲冲地拿出自己的画,指着画说:“老师,你瞧,这是我在小姨家找到的春天,爬山虎一点一点地向白白的墙壁高处前进呢。
”小女生谢典玉刚坐下,林泽心也迫不及待地抢着表达自己画中的景物,“大家请看我的画,我这是在放学路上找到的春天,路旁的松树一点一点地拉长了自己的身体,树下有几棵小草、几朵野花正在仰望松树哥哥哩。
”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讲述作画经过,向伙伴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夸一夸他人(自己)的画等多种形式,将“画”与“话”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儿童在创造才能得以施展的同时,享受到了创作成功的欢乐,激发了他们乐于表达的热情。
3串词成段,创设情境
教师写出几个课文中学过的词语,让学生串词成段,以间断性的词语创设成完整的情境,并在运用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对口语交际培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如我上完课文《画家和牡童》时,让学生用标出文中的词语,并选自己喜欢的词语编一个小故事,这种作业虽然有一定难度,但避免了单调性、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
学生还是很有热情的。
有
一学生编道:“我和妈妈到华联商厦“趣味宫”玩。
我们刚走进去,就看见许多人看一个小朋友在画画,只见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好了。
围观的人都夸赞不已。
接着,我跟随妈妈来到鞋柜前,妈妈想帮我买一双漂亮的,可是那鞋子的价钱太贵了。
我沉思片刻,最后决定不买了。
妈妈夸我懂事哩!”由于没有内容的限制,形式不约束,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能得到充分展示。
如上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文中的认读字组成词语编故事,其中有位学生这样编道:“我家有一只小巧玲珑的小花狗,它长得可爱极了,灰黄相间的绒毛,圆圆的脑袋。
白天我时常带它去散步,晚上,它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睡大觉……”
串词成段其实是对生活的原始积累的再现和梳理,低段教学的目标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意识,因而不需要太讲究立意,只需要词语运用恰当即可。
总之,通过利用各种情境的创设,把口语交际的课堂“迁移”到生活中去,拓展到小学生的身边,在感性体验中使口语交际活起来,使学生乐起来,使课堂起到“余音绕梁”的效果,使低段学生“想说、敢说、乐说”,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萧惠珍.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解读.2006.
[2] b.a.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
[3] 刘诗洪.浅谈小学语文听说训练.四川教育学院,2000,08.
[4] 杜红梅、李长中.中美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的个案比较.教材研究,2006,03.
[5] 孙飞.浅谈小学口语交际情境的设计.语文报教师版总第133期,2008,12.
[6] 靳光勇.课堂中的问题情景——创设情境巧提问.小学语文教师,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