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动画制作
1、策划:动画制作公司、发行商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商(出钱的人),共同策划应该开发怎样的动画片,预测此种动画片有没有市场,研究动画片的开发周期,资金的筹措等多个问题。
2、剧本:开发计划订立以后,就要创作合适的文字剧本,一般这个任务由编剧完成。
可以自己创作剧本,也可借鉴、改编他人的作品。
3、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制作可见之前应该对素材进行收集与整理,素材一般有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图标、按钮等。
生活中的素材:物理离不开生活,许许多多的素材就来自于我们身边,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相机、DV、扫描仪、录音机等记录下生活中的文字、图像、视频等素材。
利用图书馆、音像制品商店等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协议,相互交换、信息共享,租借、拷贝、扫描、购买等方法获得一些必需的珍贵课件素材。
4、风格设计:奠定了一部动画的视觉风格,包括概念设计,角色造型设计,场景设计等工作,将抽象的视觉风格转换成具体的实行规范,使美术风格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保持一致。
动画师在工作时,永远是“先思考,后绘制”,而不是一上手就开始画或者操作电脑。
在设计一个角色动作的时候,会先根据情节来了解角色在“做什么”,然后根据角色性格、背景、情节的前因后果等因素来了解角色当时在想什么并将之表现在动作中,最后,是让观众能与角色感同深受,动画师会思考角色当时的“感觉是什么”,为角色的动作加上情绪。
5、角色造型设计:这个阶段的角色造型包括:基本模型图和能显示性格特点的草图。
这些草图基本能显现角色造型的风格式样,形象特点和造型水平,直接关系到投资人对这一选题的态度和信心。
6、场景设计:场景设计侧重于人物所处的环境,是高山还是平原,屋内还是屋外,哪个国家,哪个地区,都要一次性将动画片中提到的场所设计出来。
7、画面分镜头: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目的就是生产作业图。
作业图比较详细,上面既要体现出镜头之间蒙太奇的衔接关系,还要指明人物的位置、动作、表情等信息,还要标明各个阶段需要运用的镜头号码、背景号码、时间长度、机位运动等。
8、设计稿:设计稿是表示镜头影像基本构成的设计图,也可称其为施工图,是动作设计和背景艺术家创作的基础,也是导演用来经营摄影表的形象和空间参照依旧,其中包括:规格框、背景线图、动作线图、人景交切线、运动轨迹、视觉效果等。
9、背景绘制:背景是根据分镜头设计稿中的背景部分绘制成的彩色画稿。
10、原画:镜头中的人物或动物、道具要交给原画师,原画师将这些人物、动物等角色的每一个动作的关键瞬间画面绘制出来。
11、动画中间画:动画师是原画师的助手,他的任务是使角色的动作连贯。
原画师的原画表现的只是角色的关键动作,因此角色的动作是不连贯的。
在这些关键动作之间要将角色的中间动作插入补齐,这就是动画中间画。
12、做监:也就是进行质量的把关。
生产一部动画片有诸多的工序,如果某一道工序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肯定会影响以后的生产工作。
因此在每个阶段都应有一个负责质量把关的人。
13、电脑描线、上色、合成、输出:最后用指定的颜色给中间帧上色。
如果说剪辑是动画制作中汇整镜头的过程,那么合成则是汇整镜头元素的过程。
合成阶段要在电脑中合成上色后的关键帧、中间帧和背景还有特效制作,色彩调整,光影设置等工作,对最终的影片视觉效果影响甚大。
14、剪辑:是对动画的影像与声音做最后的修饰,整合与输出,动画的剪辑现在已经全面数字化,也被称为“非线性编辑”。
所谓非线性编辑,是指利用电脑软件来剪辑影片,可以任意地移动片段的时间和位置、改变动作的速度、修饰画面的色彩或添加特殊的效果,比起传统的胶片剪辑方式,电脑非线性编辑更加快速与灵活。
15、配音:一部影片的声音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请一些观众熟悉的明星来配音。
好的配音可以给影片增加不少色彩。
16、序列帧输出:将做好的flash动画导出序列帧及音频
17、影片输出:最后将动画输出成品,完成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