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基本知识前言灯谜,古称“隐语”“廋辞”、又称“文虎”、“灯虎”。
灯谜是我国汉文化中具有鲜明特质的文字游艺之一。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品浩如烟海。
它是一种文明高雅、益智娱乐的文字游戏,它曲折别致,变化多端,寓意奥妙,耐人寻味,猜灯谜可启发思维,锻炼智力,增长知识,增加生活的情趣。
历来深受群众观点喜爱。
灯谜与谜语灯谜与民间谜语一样,最早起源于古代的“隐语”“廋辞”。
南北朝时南梁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说:“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
”他从理论上对谜语作了高度的概括。
民间谜语除了少量字谜外,都以事物的形体、性能、动作等特征来隐射的,因此,它属于事物谜。
灯谜指的是文义谜。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灯谜与谜语的区别,下面列表予以对照比较。
一、灯谜的定义:灯谜,又叫文义谜,它运用汉字的一字多义,一义多字,笔划部首的象形离合,以音、形、义的变化等特征,令谜底或谜面的某些字或全部文字不做原意解释,引出歧义,从而使谜面和谜底之间达到相互契合的一种文字游戏。
二、灯谜的结构灯谜一般都由谜面、谜目、谜底三个部分(有的谜还得加谜格)组成。
因此,谜面、谜目、谜底被称为灯谜三要素。
如“从上至下广为团结(字一)座”。
这里的“从上至下广为团结”是谜面,“字一”是谜目,“座”是谜底。
(一)谜面谜面,也叫谜题,是灯谜的重要部分。
它是供人们猜射的说明文字,是灯谜谜题的已知部分,是破解谜底的依据和出发点。
谜面可以用现成的词语、诗词,也可以是自撰文句。
除了上述文义谜,还有一些灯谜的谜面不用文字,而用图形或符号或动作或音像等为表现形式,让人猜射,我们通常把它们称作花色谜。
如:1、!(运动项目)棒球2、3、(国艺人)金美心(节日)清明节4、望穿秋水(七言唐诗)正是归时不见归(二)谜目谜目,指所要猜射事物的属性、分类围和数量,是谜面和谜底之间的媒介和纽带,它就像解题的提示和旅游的导游图。
灯谜的容包罗万象,凡世间一事一物都可入谜,所以谜目围非常广,除了字、成语、人名、地名、各类名词(如教育名词、数学名词、电脑名词、音乐名词等)外,有时还会遇到谜目简称或别称。
下面列表略作介绍:谜目简称或别称谜目全称或原称聊目(志目)五唐(七唐)古文目七千六才句《聊斋志异》篇目《唐诗三百首》五言(七言)诗句《古文观止》篇目《千家诗》七言诗句《西厢记》诗词文句(清·金圣叹称《西厢记》为第六才子书)泊人泊浑(泊号)石人、红人列人(汉、宋等)人时人影人影目视目市招《水浒传》中水泊梁山人物名(仅限一百零八将。
泊,水泊梁山简称)《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诨号《红楼梦》人物名(《红楼梦》也叫《石头记》)《东周列国志》人名(汉、宋等)朝代人名当前健在的著名人物电影演员电影片名电视剧名市面上招牌广告用语(如:应时名点、打气二角)谜目的写法较多,如“猜数学名词一”“打数学名词一”“射数学名词一”,意思都是“猜一个数学名词”。
通常情况下,如果是猜一个数学名词,只要写“数学名词”即可;如果是猜两个数学名词,则必须写明“数学名词二”。
1.字2.离合字3.常用语4.口语31.中国省区名32.市县名33.首都34.外国地名61.出版、发行词语62.体育词语63.体育项目91.计划生育词语92.外国人名93.古代人名94.现代人名5.俗语6.成语7.哲学名词8.法律名词9.政治经济学名词10.交通运输词语11.集邮词语12.电信词语13.商标14.商品名15.广告词语16.税务词语17.金融词语18.保险词语19.股市词语20.货币名21.财会词语22.军事名词23.国名35.名胜古迹36.文学名词37.书名38.报刊名39.唐诗句40.宋词句41.诗词句42.古文句43.词(曲)牌名44.戏剧名词45.剧种46.剧目47.中国电影名48.外国电影名49.中国电视剧名50.外国电视剧名51.音乐名词52.乐器名53.歌名64.排球词语65.足球词语66.围棋词语67.象棋词语68.桥牌词语69.数学名词70.物理名词71.化学名词72.生物名词73.农业词语74.花卉名75.工业词语76.机械词语77.电脑、网络词语78.建筑词语79.汽车零部件80.自行车零部件81.环保名词82.西医词语95.作家名96.歌唱演员名97.电影演员名98.戏剧演员名99.运动员名100.科学家名101.《红楼梦》人名102.《水浒传》人名103.《水浒传》诨号4.《三国演义》人名105.神话人物106.称谓、职务名107.祝辞贺语108.谦辞、礼貌用语109.民俗词语24.外交用语25.中国民族名26.名词27.中国古代史名词28.中国近现代史名词29.世界史名词30.地理词语54.歌词55.美术名词56.书法名词57.摄影名词58.曲艺形式59.广播电视用语60.中央电视台栏目83.医疗词语84.中医词语85.病名86.西药名87.中草药名88.中成药名89.穴位名90.人体部位110.即物赠(三)谜底谜底,是指谜面所隐射的、要人猜射的容,是灯谜隐藏在的部分,也可以说是谜面和谜目所提问题的答案。
例如:谜面谜目谜底永远学先进(礼貌用语)老师好灯谜有两条基本法则:1、一谜一底;2、谜面与谜底不能有相同的字,也就是说,猜射时谜底与谜面有相同的字,那肯定不对,就要避开那个字重新猜想。
猜射灯谜并不难,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要有广博的知识;2、要掌握灯谜基本知识和一般法门;3、多猜射,多动脑筋。
字义会意法一、别解法别解,会意在猜灯谜中一向被推为”正宗“的手法。
一条谜有了别解才有谜味。
别解是谜味的“载体”。
谜面与谜底的扣合要有别于语文畴的解释,不能机械呆板地按面底词句的规化意义即本义去解释,而应该别取意境,从汉字意义衍化,笔划增损,谐音象声,象形以及反义相扣上去理解。
运用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谜面或谜底的某些字(或词)不作原意解释,而是用它的另一种意思(歧义)来扣合。
一般表现三种形式,即谜面别解、谜底别解、面底双别解。
(一)谜面别解。
谜面文义取岐义解,但谜底文字却取本义解。
例1、猎户斗豺狼(电影)星星星。
谜面似乎是讲猎人打猎的情形。
但却在谜面上罗列了三个星座名称,“猎户”、“豺狼”是现代天文学的星座名,“斗”是我国古代二十八宿之上,因而猜射时应先对谜面进行别解,再运用归纳法得出谜底“星星星”。
例2、“归来泪满襟”。
(客家民俗词语)哭嫁。
面句中的“归”本作“归来”解,作者别解为“女子出嫁”的“嫁”。
(二)谜底别解。
谜面文义取本义解,但谜底文字却取岐义解。
例3、伤口愈合(经济名词)创收。
“创收”本义是“创造财富增加收入”,但如今将谜底的“创”别解作“创伤”,“收”别解作“收缩”,“伤口愈合”,也就是创伤合拢长好了。
例4、“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客家景点古迹)谜底:灵台山。
谜面上的心,别解成“灵台”,“眉”却用王观”山是眉峰聚”的字义,比作“山”,别解的面目全非。
(三)面底双别解。
谜面和谜底都有有字或词不按本义而按岐义解,然后面底再互为扣合。
例5、汉钟离(服装名)男背心。
谜面原是神话人物八仙之一,今别解为”汉子的钟爱有所转移“,谜底原是一种服装名称,却别解为”男人变了心“,例6:之子,辛勤劳作(客家美食)谜底:田鼠干。
面句说的是庄稼汉在干活,入底却成田鼠在干坏事,再通过“干”音的多义,便成了餐桌上风味美食“田鼠干”,面底别解却增加许多谜趣。
二、正扣法此法亦称正面会意法,它是通过对谜面字义、文义以别解方式进行正面思考、联想、推敲,从而恰到好处地将其谜底悟出。
例7、婚姻法(打数学名词)谜底:结合律。
将“婚姻”直解为“结合”,法“直解为”律“,比较平通易懂。
例8、一骑红尘妃子笑(家药一)乐果。
谜面取唐诗,讲的是贵妃见到荔枝送来而发出了笑声,”乐“是为了”果子“(荔枝)。
例9、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打电影导演)谜底:王武夫。
谜底说的是成吉思汗这个王只是一介武夫而已,映扣谜面。
三、反扣法其特点是根据谜面的提示,从反面或对面的联想会意来寻出谜底。
例10:闭关自守难兴邦”(已故艺人)谜底:国荣。
底从反面会意“开放国家才能兴旺发达”底面意南辕北辙。
例11、读新书,读好书(成语)不念旧恶。
从谜面作反面会意,“读新书,读好书”,就是“不读旧书,不读恶书”加以简缩,并把”读“直解为“念”。
例12、劣质商品可调换(常用语)好不容易。
此谜猜时属整体反扣,谜面反面解释为“好的商品不容调换”,反扣谜底,通畅自然。
四、侧扣法亦称夹击法。
面底之间即非正扣,也非直接反扣,而是旁敲侧击或两面夹击的方法,从中寻得谜底。
夹击法一般借用三个意义密切相关字眼或事物(如,左中右、上中下、海陆空、天地人、松竹梅、佛法僧等)。
例13:岁寒三友唯见松竹(外国城市)不来梅。
古人把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只见松、竹,当然不见梅了。
例14、南腔北调我不爱(鲁迅著作篇目)好东西歌。
由“东南西北”夹击出谜面中缺了“东西”二字,,“好”作“喜好”解。
例15、生旦末丑(俗语)眼不见为净。
猜时把“生旦净末丑”五种京剧角色排列出来,对照分析一下,就知夹击少了“净”,正合俗语”眼不见为净。
五、分扣法谜面不是以整体的含义来揭示谜底,而是将其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分别扣合得出谜底。
例16:“又到来,定居山水间”(客家戏剧、曲艺)汉剧。
上半句扣得“汉”,下半句扣得“剧”,谜底昭然若揭。
例1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外交名词)照会。
谜面选取用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前句扣“照”,后句扣“会”。
例18、出师未捷身先死,铜雀春深锁二乔(七字俗语)英雄难过美人关。
前句出自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扣合“英雄难过”;后句出自杜牧《赤壁》正面会意扣”美人关“。
六、承启法谜底必须与面句的上下文句,或是承上或是启下的在联系,根据谜面题意通过联想,会意推敲出谜底。
例19、先国家,后集体(外电影)谜底:第三个人。
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原则是:先国家,后集体,第三个人。
谜底承上启下加上别解进行扣合。
承上法:此法是以上下文连贯意义现成的句子的下句为谜面,猜射时应承接上句含义来求得谜底。
例20、“忽闻岸上踏歌声”,(古诗目连作者)“送友人,白”。
面为白诗,承上句“白乘舟将欲行”,谜底顿读别解为“送/友人白”而扣合。
例21、笑问客从何处来(古称谓)童生。
面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名句。
承上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含义,即可推出谜底“童生”。
例22、老大徒伤悲(词牌一)谜底:少年游。
谜底承上句“少壮不努力”而得底。
启下法:此法是以上下文连贯意义现成的句子的上句为谜面,猜射时应承接下句含义来求得谜底。
例23:“问渠哪得清如许”(教育名词)“生源流动”。
面为朱熹诗,启下句为“为有源头活水来”而得底。
例24、此曲只应天上有(外电影二)在人间、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