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象印染环境影响报告书

金象印染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目录 (I)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由来 (1)1.2编制依据 (1)1.3评价原则与目的 (2)1.4评价重点及环境保护对象 (3)1.5评价范围 (3)1.6评价标准 (3)1.7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6)第二章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7)2.1自然环境概况 (7)2.2社会环境概况 (8)第三章迁建项目工程概况 (11)3.1项目名称 (11)3.2项目性质 (11)3.3建设规模 (11)3.4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1)3.5主要技术指标 (11)3.6总平面布置 (11)3.7公用工程 (12)3.8劳动定员与生产安排 (12)3.9建设进度安排 (12)第四章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4)4.1现有企业污染源分析 (14)4.2迁建项目工程分析 (16)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1)5.1水环境影响分析 (21)5.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21)5.3声环境影响分析 (28)5.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31)5.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31)第六章清洁生产及污染防治对策 (33)6.1清洁生产措施 (33)6.2水污染防治对策 (34)6.3废气污染防治对策 (37)6.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对策 (38)6.5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38)6.6建设期污染防治对策 (39)6.7环保投资估算 (40)6.8环境管理与监测 (40)第七章污染物总量控制与选址合理性分析 (41)7.1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41)7.2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41)7.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42)第八章公众参与调查 (43)8.1公众参与目的与意义 (43)8.2调查方式及内容 (43)8.3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43)第九章评价结论及建议 (44)9.1评价结论 (44)9.2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49)第一章总论1.1项目由来杭州金象印染有限公司原与杭州天虹集团有限公司天美印染厂共同经营的,现因临平城区旧城改造,根据规模规划要求,天美印染厂不能在现有厂区经营,需另行选址。

经余杭区同意,拟将天美印染厂搬迁至崇贤工业园区。

该项目在搬迁同时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技术装置层次,更有利于发展崇贤轻纺行业规模经营及区块优势。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800万元,投产后形成2800万米家纺布艺印染生产能力。

为科学客观地评价项目建成后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环保主管部门有关规定,该建设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环保角度论证项目建设及选址的可行性,提出防止或最大限度削减环境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杭州金象印染有限公司于2003年5月委托浙江大学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室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任务。

本室接受委托后,对现场进行了实地踏勘,对厂区及周围地区社会、气象、水文及污染源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进行了工程分析与污染源调查,最终编制完成本环评报告书。

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年4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7)《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国发(1996)31号文件;(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国家环保总局,1993年9月;(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国家环保总局,1996年7月;(10)“关于颁发《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试行)的通知》”,浙环开[1986]62号文件;(11)《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年8月;(12)“关于同意杭州金象印染有限公司搬迁技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杭州市余杭区经济发展局文件余经中心[2003]59号,2003年4月;(13)余杭区崇贤工业园区规划;(14)《杭州金象印染有限公司2800万米家纺布艺印染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兼实施方案》,杭州金象印染有限公司,2003年6月;(15)杭州金象印染有限公司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16)杭州金象印染有限公司环评委托书。

1.3评价原则与目的(1)通过对建设项目厂址周围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调查及监测,掌握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概况;(2)通过对原有生产线污染源强以及同类型厂家的生产线污染物排放源强的调查与分析、“三废”处理处置措施及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确定该技改项目产生的主要污染因子和源强;(3)对技改项目拟采用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4)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建成投入运行后可能对周围环境空气、水、声环境质量及项目建设地周围环境卫生造成的影响及范围;(5)评价过程中,严格贯彻优先采取清洁生产措施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对技改生产线提出合理的、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真正实现项目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6)为上级管理部门决策,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4评价重点及环境保护对象1.4.1评价重点根据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特征及建设项目特点,确定本次评价重点为废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兼顾废气、噪声以及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分析。

1.4.2环境保护对象根据建设工程的具体特点及对该区域现状的初步现场踏勘,确定水环境保护重点对象为项目所在地附近的新桥港,噪声和大气保护对象为项目东面约50m处的居民。

1.5评价范围1.5.1地表水评价范围主要为项目所在地附近的新桥港。

1.5.2大气拟建厂址为中心,边长4km的范围内。

1.5.3声环境厂址厂界外200米范围内。

1.6评价标准1.6.1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项目纳污水体为新桥港,属京杭大运河水系,根据水功能区划分,评价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1。

表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二级标准,其中联苯-联苯醚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2。

表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3)噪声由于该项目位于工业园区,因此区域声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3类标准,靠近居民住宅一侧声环境质量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3。

表1-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6.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前,废水经厂内处理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中的Ⅰ级标准;待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后,废水经预处理达到Ⅲ级标准(或污水处理厂进管水质标准)后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具体标准值见表1-4。

表1-4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废气导热油锅炉燃油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的二类区Ⅱ时段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5。

表1-5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Ⅱ时段标准3(3)噪声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Ⅲ类标准,靠近居民住宅一侧厂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Ⅱ类标准,见表1-6。

表1-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厂区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中工业企业厂区内各类地点噪声标准,见表1-7。

表1-7 厂区噪声限制值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具体标准见表1-8。

表1-8 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1.7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中有关环评工作等级划分规则,确定本评价等级。

(1)水环境评价等级确定预计该迁建项目废水日排放量为2710.4m3/d,废水经厂内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根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确定本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2)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确定根据初步工程分析结果确定项目排放的废气主要导热油锅炉燃油废气、热媒废气等,确定SO2、NO2、TSP为项目主要空气污染因子,根据HJ/T2.2-93,确定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3)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该迁建项目位于工业园区,且噪声源为一般生产设备,根据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判据,确定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第二章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该迁建项目拟建于崇贤工业园区,所处地块为二类工业用地,该项目西侧为崇超路,东侧约50米处有几户农居,北侧和南侧现状均为农田,该项目距崇贤热电公司300米左右。

项目具体地理位置附图1。

2.1.2地形、地质地貌杭州市余杭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和浙西丘陵山地的过渡地带。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致以东苕溪一带为界,西北为山地丘陵区,属天目山余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都在此,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窑头峰和红桃山;东部为堆积平原,地势低平,塘漾棋布,为著名的杭嘉湖水网平原,海拔2~3米;东南部为滩涂平原,地势又略转高亢,海拔5~7米,其间孤丘兀立。

地貌分中山、低谷、高丘、河谷平原、水网平原、滩涂平原等单位,其中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1.48%。

2.1.3植被与土壤全区共有土地12.26万公顷(183.97万亩),其中耕地4.53万公顷(68万亩),占36.96%;林地3.8万公顷(57万亩),占30.98%;水域面积1.25万公顷(18.77万亩),占10.2%。

区内自然植被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草等6个类型。

全区土壤种类有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12个亚类、39个土属、79个土种。

土壤总面积102370公顷,其中山地土壤48460公顷,占47.3%;旱地土壤19330公顷,占18.95%;水田土壤34580公顷,占33.8%。

2.1.4水文情况余杭区水域面积125km2,占全区面积的10.2%,主要河流有苕溪、京杭大运河和上塘河,常年可利用水资源13.3亿m3。

项目纳污水体为新桥港,属于京杭大运河水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