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辨析题集萃《经济常识》第五课辨析题五、财政税收57.要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提高积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1)按最终用途,国民收入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但积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必须恰当。
若积累过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若积累过多,会造成消费萎缩,最终会使生产的扩大和积累的实现受阻。
只有从实际出发,合理的提高积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才能加快经济的发展。
(2)在积累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能加快经济发展。
58.材料:近年来我国经济以超过7%的速度递增,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
辨题: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我国已没有必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1)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2%的增长速度。
因此,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
(2)认为我国没有必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第一,坚持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
国内市场广阔是我国最大的优势,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强抗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
第二,目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扩大社会投资,鼓励居民消费,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需要一个过程,通过政府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仍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59.国家预算只有做到财政收支完全平衡,才能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1)在预算和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
这样,财政资金得到了是充分的利用,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2)认为国家预算只有做到财政收支完全平衡,才能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则过于绝对。
财政收支差额过大当然不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但是,决不能认为只有完全平衡才能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3)由于国家的经济状况是在不断变化的,预算也不可能在实现了全部财政收入后再安排支出。
因此。
在经济的实际运行中,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60.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1)国家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经济中的作用。
(2)财政收入的增长要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3)如果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最终也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因此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61.国家取得的财政收入越多,企业和个人的收益也就越多(1)国家取得的财政收入越多,则国家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就多,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国民经济能够快速发展,从长远来看,企业和个人也会受益。
(2)但是,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3)所以,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题目观点没有对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个人收益之间的关系作具体分析,而是简单、绝对地作判断,因而是不准确的。
62.在我国,财政收入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因此,财政收入越多越好(1)为了有效地调节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国家政权,保卫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必须强化国家机器,建立强大的国防。
雄厚的财政实力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是任何其它力量都不能代替的。
(2)如果是在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那会使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如果财政收入过多,会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的收入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国家政权也就得不到必要的物质保证。
因此,不能笼统地说,“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63.无国便无税,无税便无国(1)“无国便无税”说的是税收的起源与国家的产生密不可分。
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财政税收;税收的征管依靠国家政权的强制力和税法,离开国家政权和税法,税收的征管就无从谈起。
因此,“无国便无税”。
(2)“无税便无国”指的是税收对国家的重要作用。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为国家实现其职能服务的。
没有税收收入,国家的各项职能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就会名存实亡。
因此,“无税便无国”。
64.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1)认为税收是取之于民,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正确的。
(2)不同的社会制度,税收的性质各不相同,虽然税款都取之于民,但不一定都用之于民。
在剥削阶级社会里,税款取之于民,却不是全部用之于民,而主要是用来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税收主要来源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税收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的发展,而不是加重企业和人民的负担。
国家把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以税收的形式集中起来,不论是直接用于经济建设,发展教、科、文、卫事业,还是用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都是为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所以,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才是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3)公民要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反对偷税漏税,保证国家财政收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65.财政为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积极作用,是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的解析:本题考查的目的在于,能否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来认识财政。
关于财政在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的作用,很容易只从支出的角度来看,而忽略了财政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限制过高收入的一面。
财政如果失去了这方面的作用,将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答案要点:①财政为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积极作用,是通过调节社会分配来实现的。
这种调节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通过社会保障支出,保证低收入者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一方面通过个人所得税限制过高收入。
这表明财政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了生要作用。
②本题观点忽略了财政在限制过高收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因而是片面的。
66.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不具有无偿性解析:本题考查的目的在于,不能把社会主义税收的特性与税收的一般特征对立起来,无偿性并不否定社会主义税收的目的,应注意区分无偿性是针对具体纳税人而言的,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针对人民群众的整体而说的。
答案要点:①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这种无偿性针对的是具体的纳税人,即对某一个纳税人来说缴纳了税款以后与征税者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返还关系。
②税收的无偿性与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不矛盾。
因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人民群众则是国家财政的最终受益者。
③本是观点把税收的无偿性与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立起来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税收同样具有无偿性。
67.发行国债既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国债发行越多越好(1)发行国债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当前,国家适当增加国债发行,用于经济建设,特别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对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2)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3)国债发行要适量,要考虑偿还能力,使用方向要正确。
否则,对经济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笼统地说发行国债越多越好是不科学的。
68.国债发行数量越多越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1)政府通过发生国债可以吸收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将一部分短期资金转化为中长期资金,用于建设国家的大型项目,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2)但不能认为国债发行数量越多越好。
一方面,在数量上,国债的发行量一定要适度,否则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在投资结构上,国债的使用要合理,否则不但不能拉动经济增长,反而会给国家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69.征收储蓄存款利息税,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刺激需求,又可以消除收入差距(1)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开征储蓄存款利息税这一新税种,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居民将一部分存款转化为消费资金,刺激内需的扩大;但另一方面,对于中低收入阶层,尤其是低收入阶层而言,这一税种又减少了他们的收入,降低了其消费。
因而从根本上看,要扩大内需还要靠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2)征收利息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两极分化,但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因为合理收入差距有利于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而消除收入差距是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否定。
70.所有商品中都包含消费税,所有的人都会不同程度地购买商品,所有的人都是纳税人(1)并非所有商品中都包含消费税,我国税法规定11种消费税,除这11种外,购买其他商品则不交纳消费税。
(2)即使是商品价格中包含着税收,也不能说购买者就是纳税人,如果发生了税负转嫁,消费者只是负税人而非纳税人。
(3)在正常情况下,商品价格中不仅包含着销售税金,也包含利润及其他税收、成本等,但这些并不由消费者交纳,消费者不直接负纳税义务,故不会成为纳税人。
(4)可见,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的规定和单位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不同的税种会有不同的纳税人,所以购买了商品的人不都是纳税人。
71.加强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会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个人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它直接涉及公民个人利益,对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2)加强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务征管,不但不会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且,依法查处违法经营、偷逃税款的不法高收入者,正是为了保护合法经营者,照章纳税的纳税人包括高收入者,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投资环境,促进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72.为了鼓励公民积极纳税,国家税务机关应对纳税大户予以重奖(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作为纳税人,应把为国纳税引以为豪,将自觉纳税看成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的具体体现。
(2)每个公民都要依法纳税。
有的地方片面强调重奖纳税大户违背了税收的无偿性,这种认识和做法是错误的。
(3)公民依法纳税天经地义,对依法纳税应给予鼓励,而不能随意给予“重奖”,更不能变相给予税收返还。
73.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与纳税无关(1)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但从纳税人的角度看,有些中学生已经成为纳税人。
如,中学生作为自行车的使用者,已经成为纳税人。
(2)从家庭成员看,中学生也与纳税息息相关。
中学生的家庭如果从事了应税活动或取得了应税收入,中学生就有责任督促其自觉纳税。
(3)从消费者角度看,中学生享受着国家财政提供的社会服务,国家税收的多少,同中学生息息相关,中学生应成为国家税收制度的自觉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