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精)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精)
• “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要求能识 记。 •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要求能识记。 4.理解区域产业结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 了解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表现。 • 知道不同发展水平阶段的区域产业结构特 点。 • 通过活动,学会对实际区域案例的产业结 构或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 阅读材料“区域产业划分”不作知识性要 求。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一、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 业产值比重) •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要 求识记。并识记在这三个指标下的区域发 展水平类型。 • “人文发展指数”不作要求。 • 阅读材料“区域开发方式”不作知识性要 求。
活动目标要求: • 通过对案例的研究,理解以传统农业为主 体的发展阶段和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的特 点,以及在此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案例本身不作知识性要求。 • 训练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 • 数据和图表的分析方法,比较的方法。 6.树立区域的整体性观念。 • 要求建立起区域中各要素,包括自然 区域中的个自然因素之间,社会经济 区域中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之间, 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观念。这里强 调的是观念。
发展要求: 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理解 区域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构 成了区域环境的综合性特征。 • 要求能综合分析自然区域或社会经济 区域实际案例的区域特征及其形成原 因。 说明:“从经济活动所反映的区域空 间结构特点”的相关知识可作为课外 学习内容。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区域的概念”要求能识记。 • “区域的基本特征”要求能够理解,并通 过活动,学会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特征。 • 阅读材料“区域地理学”不作知识性要求。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理 解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
3.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讨区域在不同发展 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不同影 响。 • 通过活动达到的能力训练。 发展要求: 能够运用具体案例分析其区域发展特点。 • 能分析实际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 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 说明:“人文发展指数”可作为课外学习内 容。
二、活动建议和活动要求 建议教学过程中安排两个活动。 活动1:把教材中的探究活动1和活动2合并。 阅读美国匹兹堡案例材料二则,讨论问题: ①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克 利夫兰、布法罗,说出它们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 ②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 纪中叶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③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 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 变化? ④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级阶段相比, 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 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⑤美国东北部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 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活动目标要求: • 通过两个读图活动,了解区域特征分析的 一般方法,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特征;训 练分析应用资料的能力;感悟区域间的差 异。 • 对7张图片所示区域类型(如雨林区域、工 业区)的特征不作知识性要求。
活动2:分析图1—8,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 的角度,说明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观察 图1—9,分析湖南省人口和产业分布变化 的原因,谈一谈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 活动目标要求: • 培养分析、比较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和 差异的能力。 • 能对实际区域特征要素的空间结构、空间 分布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 • 两个案例不作知识性要求。 建议:第2个活动的材料可以用浙江省的资料 替代。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本章知识的地位与作用
必修Ⅰ 自然地理规律 对 立 人类活动状况 必修Ⅱ 环境保护 必修Ⅱ
(宏观 、基础)
必修Ⅲ
(典型案例)
环境问题与
区域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选修Ⅵ (具体、深化)
二、本章基本知识
1、区域的基本含义(特征、空间结构、产 业结构) 2、区域发展阶段(指标与三个阶段) 3、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南北差异、 西部开发) 4、区域经济联系(东西合作、资源调配、 产业转移)
• “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要求能识记。 • “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要求通过活 动,在理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作用因素 的基础上,能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教材 活动中的两个案例不作知识性要求。 • 阅读材料“区域空间结构”不作知识性要 求。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 素,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2.理解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基本特点。 • 知道区域发展阶段的演变过程。 • 理解三个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 • 能分析教材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 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 • 三个活动中的材料和问题分析的结果不作 知识性要求。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格局图不作知 识性要求,仅作为工业化阶段区域不平衡 发展的案例。 • 阅读材料“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作知 识性要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活动建议和活动要求 活动1:建议分为两个活动。 活动(1):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 • 建议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在课内以讨论 的方式完成。 活动(2):读图1—1、1—2、1—3、1— 4,说一说自己家乡所在地与图中的四个地 区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哪些差异?观察图1— 5、1—6、1—7,分别说出他们的区域特征, 谈一谈在地理景观、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 等方面,这三个区域有哪些差别?
活动3:阅读材料,判断区域发展水平和产业 结构特点及原因;阅读材料,探讨工业发 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原因。分析三 种区域的特征。 活动目标要求: • 问题1:要求通过案例数据资料的分析,判 断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提高对不同发展 水平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的理解。 • 问题2和问题3:仅作为巩固性练习。三种 区域的特征分析不作知识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