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第6章1剖析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第6章1剖析
2、统一 SDH各网络单元的光接口有严格的标准规 范 光接口成为开放型接口 任何网络单元在光纤线路上可以互联 不同厂家的产品可以互通 有利于建立世界统一的通信网络
3、强大的网管能力 在SDH帧结构中,丰富的开销比特用于网络的运 行、维护和管理,便于实现性能监测、故障检测 和定位、故障报告等管理功能 4、同步复用 采用数字同步复用技术,其最小的复用单位为字 节,不必进行码速调整,简化了复接分接的实现 设备,由低速信号复接成高速信号,或从高速信 号分出低速信号,不必逐级进行
同步传输模块STM-N(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 Level N)的标准速率为: STM-1 155.520Mbit/s STM-4 622.080Mbit/s STM-16 2488.32Mbit/s STM-64 9953.28Mbit/s
SDH的特点
1、兼容 SDH采用世界上统一的标准传输速率等级: STM-N,N=1,4,16,64 SDH具有统一的网络节点接口 可以承载现有的PDH(如E1、E3)和各种 新的数字信号(如100Mb/s以太网信号、 ATM信元等),有利于不同通信系统的互 联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
PDH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两大体系,三种地区性标准,是国际间的互通 存在困难。北美和日本采用以1.544Mbit/s为基 群速率的PCM24路系列,但略有不同,中国采 用以2.048Mbit/s为基群速率的PCM30/32路系列。 2. 无统一的光接口,无法实现横向兼容 3. 准同步复用方式,上下电路不便 4. 网络管理能力弱,建立集中式电信管理网困难 5. 网络结构缺乏灵活性 6. 面向语音业务
字节由上往下逐行发送,每行先左后右
段开销(SOH) 段开销是在SDH帧中为保证信息正常传输所 必需的附加字节(每字节含64kb/s的容量)主要 用于运行维护和管理,如帧定位、误码检测、公 务通信、自动保护倒换以及网管信息传输 对于STM-1而言,SOH共使用9×8(第4行除外) =72Byte,相当于576bit。由于每秒传输8000帧, 所以SOH的容量为576×8000=4.608Mb/s 段开销又细分为再生段开销(SOH)和复接段开 销(LOH)。前者占前3行,后者占5~9行
1. 2. 3. 4. 5. 6. 7. 8.
SDH的特点总结 新型的复用映射方式:同步复用方式和灵活的映射结构 接口标准统一:全世界统一的NNT,体现了横向兼容性 网络管理能力强:帧结构中丰富的开销比特 组网与自愈能力强:采用先进的ADM、DXC等组网 兼容性好:具有完全的前向兼容性和后向兼容性 先进的指针调整技术:可实现准同步环境下的良好工作 独立的虚容器设计:具有很好的信息透明性 系列标准规范:便于国内、国际互联互通 SDH最为核心的三个特点是同步复用、强大的网络 管理能力和统一的光接口及复用标准
SDH体系
结构——块状结构 一个STM-N帧有9行(同步传输模块) 每行由270×N个字节组成 每帧共有9×270×N个字节 每字节为8bit 帧周期为125μs,即每秒传输8000帧 STM-1传输速率为:9×270×8×8000=155.520Mb/s 字节发送顺序为:由上往下逐行发送,每行先左后右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光纤通信系统
基本结构
实际为双向系统
光通信系统组成: 网元+光缆
光纤通信系统概述
比较详细的点到点的光纤传输系统图
数字传输体制构成
光纤大容量数字传输目前都采用同步时分 复用(TDM)技术 两种传输体制: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 同步数字系列(SDH)
以2.048MB/s为基础速率的制式,每次群的话路 数按4倍递增,速率的关系略大于4倍,这是因为 复接时插入了一些相关的比特 对于以1.544MB/s为基础速率的制式,在3次群以 上,日本和北美各国又不相同,看起来很杂乱
同步数字系列SDH
SDH的产生 1984年美国贝尔提出一种新的传输体制—光同步传送网 (SYNTRAM) 1985年ANSI通过此标准,形成了国家的正式标准,并更 名为同步光网络(SONET) 1986年这一体系成为美国数字体系的新标准。同时,引 起了ITU-T的关注 1988年ITU-T接受了SONET的概念,并进行了适当的修 改,重新命名为同步数字系列(SDH)使之成为不仅适 用于光纤,也适于微波和卫星传输 1989年, ITU-T在其蓝皮书上发表了G.707、 G.708和 G.709三个标准,从而揭开了现代信息传输暂新的一页
1、定帧字节:A1和A2 A1和A2字节的作用是识别一帧的起始位置,以区 分各帧,即实现帧同步功能。A1和A2的十六进制 码分别为:F6和28 对于STM-N帧,定帧字节由3×N个A1字节和 3×N个A2字节组成。在接收端若连续3ms检测不 到定帧字节A1和A2,则产生帧丢失(LOF)告警 A1和A2不经扰码,全透明传送。当收信正常时, 再生器直接转发该字节;当收信故障时,再生器 产生该字节
两种传输体制的演变 • 1976年PDH标准化 • 发展中PDH遇到了许多困难,美国提出了同步光 纤网(SONET) • 1988年,ITU-T(原CCITT)参照SONET的概念, 提出了被称为同步数字系列(SDH)的规范建议 • SDH解决了PDH存在的问题,是一种比较完善的 传输体制,现已得到大量应用。这种传输体制不 仅适用于光纤信道,也适用于微波和卫星干线传 输
SDH克服了PDH的弱点,具有通信容量大、 传输性能好、接口标准、组网灵活方便、 管理功能强大等优点 其国际标准一出现,就受到各国的高度重 视,一些通信大公司投以巨额资金进行设 备和系统的开发,使之很快的进入实用化 阶段,现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成为 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支柱之一
速率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