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洪山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7七上·泰州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 . 某些部门稍一放松,那些制假造假的地下工厂又如雨后春笋一般兴旺起来。
C . 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学写散文一举便成功,他已在校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散文,真是妙手偶得啊!D .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根深蒂固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特功能的衣服。
2. (2分) (2019八下·桐庐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茅盾将自己的情感寄寓于白杨树这一客观事物,被赋予伟岸、质朴、坚强等精神气质,从而使白杨树具有了独特的象征意义。
B . 正如练字要临摹字帖一样,模仿、借鉴优秀作品的某些写作特色进行仿写训练,是我们青少年学生进入创作之路的基础。
C . 这位志愿者值守西湖边两平方米的“微笑亭”,多年来风雨无阻,志愿服务时数累计超过1.1万小时以上,让各地游客备感暖心。
D . 如果吃饭时玩手机,血液就要分出一大部分供应给大脑和眼睛,这会严重导致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受到影响,造成消化不良。
二、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3分)3. (3分) (2019七下·大同期末) 给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字注音。
我们既从《黄河颂》那激昂的旋律、磅礴________的气势中领略诗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又在《老山界》里读到了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坚强意志。
我们既然听到了甘愿为美丽的故乡牺牲一切的《土地的誓言》,又看到了巾帼英雄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飒________爽英姿。
古今中外,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祖国有着近乎本能的热爱,爱国的方式多种多样。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4. (1分) (2019七下·沙坪坝期中) 语文实践活动。
在班级开展的“语文就在我身边”的综合实践中,要求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完成以下任务。
(1)(积累成语)大量积累成语并在语文实践中正确使用成语,这不仅可以让语简洁明了,而且还能使语意准确得体。
请你依据下列分类,按要求在横线上各写一个不同类型的成语。
数字成语:________生肖成语:________季节成语:________(2)(了解文化)为加深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感情,班级将举办“传统节日知多少”主题班会。
下面是班会的活动内容,请你参与。
①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出一条活动标语。
②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传统节日、与之相关的一副对联或一句诗、你家乡过这个节日时的两项活动。
(3)(鉴赏文学)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
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
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锲而不舍的精神;A________。
请仿照前面句子在A处续写一句话。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5. (8分) (2017七上·北京期中) 补写句子(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草枯鹰眼疾,________。
(王维《观猎》)(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飘飘何所似,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5) 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6)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
(刘禹锡《秋词》)(7)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8) 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9)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________。
(朱自清《春》)(10)《咏雪》中两个描述大雪纷飞情景的比喻句,请把你认为更好的一句写出来________。
(11)《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平原开阔、江面波平浪静、扬帆前行的景致表现了出来。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3分)6. (3分) (2018七上·阳江期末) 名著阅读(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正确的—项是()A .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表现作者对反动派和旧势力的抨击和嘲讽。
B .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论语》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C . 《西游记》中唐僧一路西行,先后收了三个徒弟。
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在高老庄收了沙和尚,在流沙河收了猪八戒。
D . 《西游记》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以及取经的缘起等内容;第十三到第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经历的八十一难和师徒终成正果的内容,是小说的主体部分。
(2)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
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
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
”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
”好行者,拽开步,走近前观看,那怪物: 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
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
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
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
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折。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
上述文字出自《西游记》________(故事情节)表现出了孙悟空 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特点。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0分)7. (20分) (2016八下·永德期中)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春天的美好,学校开展以“寻觅春天的踪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请你围绕主题为这次活动拟写一个活动标语。
(2)【方案设计】这次活动的方案,同学们已经设计好了两种形式,请你再设计一种。
形式一:编一辑“春天日志”形式二:谱一支“春天赞歌”形式三:________。
七、对比阅读 (共1题;共16分)8. (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狼》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②一狼洞其中洞:(3)翻译下列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屠户的机智体现在哪里?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本文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八、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4分)9. (20分)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把“三哼经”改为“山海经”行不行?为什么?(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句话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4)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5)作者可回忆的事很多,为什么要详写买《山海经》一书的事?10. (17分)(2017·随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江德斌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
《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
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据2月20日《新京报》)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
《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
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
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
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
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