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念的种类

概念的种类

(2)、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2个有效推理形式)
(3)、下反对关系直接推理(2个有效推理形式)
(4)、差等关系直接推理:(4个有效推理形式)
全称判断真特称判断必真
全称判断假特称判断真假不定
特称判断真全称判断真假不定
特称判断假全称判断必假
12、性质判断变形的直接推理
(1)、换质法推理遵守的两条规则
(1)、结论改变前提的联项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2)、结论中的谓项变为前提中谓项的矛盾概念
有效形式:
(2)、换位法推理遵守的两条规则:
1、前提中的主项在结论中换为谓项,前提中谓项在结论中换为主项
2、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前提中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可以周延也可以不周延
3、前提和结论的质相同
有效形式:
(3)、换质位与换位质连续交替法推理
即可以换质—换位-----再换质---在换位
反对关系:a,b两个概念,外延全异,并且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其邻近属概念的外延
3、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
定义过宽: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定义过窄: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2)、被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同语反复:在定义项中直接出现了被定义项。
•判断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取决于语句中所规定的对象的属性是整体具有还是其中的分子对象也具有。
正概念:也叫肯定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负概念:也叫否定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2、概念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同一关系):
设a,b两个概念,外延全部重合。即所有的a都是b ,同时所有的b都是a
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第二格: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是谓项位置
规则: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大前都是主项的位置
规则: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
结论必须是特称判断
16、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
对称关系:在对象a与对象b之间,如果a对b有R关系,反之b对a也必定有R关系,即当aRb真bRa必真,那么关系R就是对称关系.
非传递关系:在a,b,c三个对象之间,如果a对b有R关系,并且b对c也有R关系,则a对c可能有也可能没有R关系,即aRb真并且bRc真,则aRc可能真也可能假的时候,关系R就是非传递关系。
18、联言判断的真假值
一个联言判断的真假是由联言枝的真假来确定的.当且仅当联言判断的各个联言枝都真时,该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只要有一个联言枝是假的,那么该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定义循环:在定义项中间接出现了被定义项。
(3)、定义项必须用清楚确切的概念。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定义含混;在定义项中使用了含混不清的概念。
以比喻代定义:定义项用了形象比喻。
(4)、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定义用否定联项:
4、划分的规则
(1)、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划分子项的外延之和等于划分母项的外延)
1、概念的种类
单独概念:只有一个分子对象的概念;普遍概念: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的概念。
判断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取决于其外延中分子对象数量的多少,仅仅包含一个分子对象就是单独概念,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就是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非集合概念:不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1)每一次概括必须是由种概念推演到属概念。
(2)哲学范畴不能概括
7、性质判断由四部分组成:主项,谓项,联项,量项
主项:表示性质判断中所断定的对象的概念(S)
谓项:表示性质判断中所断定的对象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的概念(P)
联项:表示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之间联系的概念
量项:表示性质判断中主项数量的概念
8、性质判断的种类:决定性质判断不同种类的词项是(量项)和(联项).
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则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有效形式:否定肯定式:或者P,或者Q
非P(或非Q)
所以,Q(或P)
数理逻辑符号:(P∨Q)∧P Q
(P∨Q)∧QP
22、不相容选言推理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就必然要否定其余的选言肢
否定除一个以外的其余选言肢,就必然要肯定哪个未被否定的选言肢。
有效形式:
1、肯定否定式:前提中肯定一个选言肢,结论就必然要否定其余选言肢
所以,只有Q,才P所以,如果Q,那么P
27、假言换质推理
规则:1、改变假言前提前、后件的真值
2、改变假言前提的逻辑联结项(前提是充分条件假言联结项,结论变为必要条件假言联结项,前提是必要条件假言联结项结论是充分条件假言联结项)
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或只有P,才Q
所以,只有非P,才非Q所以,如果非P,那么非Q
第二:反对关系: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二者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即其中一个判断为真则另一个判断一定为假,如果其中一个为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A与E
第三:下反对关系: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二者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即其中一个判断为真则另一个判断真假不定,如果其中一个判断为假则另一个判断一定真
I与O
第四:差等关系:在同质的条件下,全称判断真,则特称判断必真,全称判断假,则特称判断真假不定,反之特称判断假。则全称判断必假特称判断真,则全称判断真假不定。
交叉关系:设a,b两个概念,a概念的外延与b概念的外延相互只有一部分相重合,即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并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
全异关系:设a,b两个概念,a概念与b概念的全部外延没有任何部分相重合即所有的a都不是b并且所有的b也都不是a
矛盾关系:a,b两个概念外延全异,并且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其邻近属概念的外延
17、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传递关系:在a,b,c三个对象之间,如果a对b有R关系,并且b对c也有R关系,则a对c必定有R关系,即aRb真并且bRc真,则aRc必真的时候,则关系R就是传递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
反传递关系:在a,b,c三个对象之间,如果a对b有R关系,并且b对c也有R关系,那么a对c一定没有R关系,即aRb真并且bRc真,则aRc必假的时候,则关系R就是反传递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设a,b两个概念a概念的全部外延包含于b概念的外延之中,并且a概念的全部外延仅仅是b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即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
真包含关系(属种关系)
如果a概念的外延包含着b概念的全部外延,并且b概念的全部外延仅仅是a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即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
也可以换位-----换质---在换位---再换质
他的有效形式看书.
13、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不同的判断
同时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大项、小项、中项三个不同的词项
14、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四条基本规则:
1、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
违犯此项规则犯:“中项不周延”错误
2、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是周延的。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是周延的。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3、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犯“两否定推结论”逻辑错误
4、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只能是否定的,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否则犯”由否定推肯定的逻辑错误”
要么P,要么Q 或 要么P,要么Q
P Q
所以,非Q 所以,非P
数理逻辑符号表示:
【(P∨Q)∧P】 Q 或 【(P∨Q)∧Q】 P
2、否定肯定式:前提中否定一部分选言肢,结论中必然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逻辑形式:要么P,要么Q
非P (或非Q)
所以,Q(或P)
数理逻辑符号:【(P∨Q)∧P】Q
【(P∨Q)∧Q】P
23、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及其真值
充分条件的含义:有P就有Q,没有P是否有Q不一定,这样P就是Q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 数理逻辑符号表示:P Q
前后件的关系是:有前件必然有后件,没有后件必然没有前件
P
Q
P Q












第3页
24、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及其真值
必要条件:如果没有P就必然没有Q,如果有P则是否有Q不确定,则P就是Q的必要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形式:当且仅当P,则Q
数理逻辑符号形式:P Q
或(P Q)∧(P Q)
什么叫有充分必要条件联系: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就必假
P
Q
P Q












26、假言易位推理
遵守的规则: 1、对调假言前后件的位置
2、改变假言前提的逻辑联结项
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只有P,才Q
19、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几个选言肢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并且可以同真的选言判断。
逻辑形式:P或者Q
数理逻辑符号:P∨Q(相容析取)
真值: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组成它的各个选言肢的真假,当且仅当一个相容选言判断的各个选言肢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该相容选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所有选言肢都是假的,则该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任何一个三段论推理,当且仅当全部遵守这四条一般规则就是有效的,合乎逻辑的.
由上述一般规则导出如下两条规则
(1)、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2)、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则结论只能是特称的
15、三段论的格
1、三段论的格
第一格:中项在大前提中处于主项位置,在小前提中处于谓项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