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吟诵 本环节的目的在于: 在预习的基础上, 通过反复的诵读 (听读、 默读、 个人读、 小组读、
全班读等形式)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体会主人公淳朴热烈的恋情。 1、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让同学们自由诵读,然后分别请两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其他
同学仔细听并评价是否有错读、漏读、多读、少读现象。
(正音、通假字)
2、全班一起朗读这首诗歌。
3、请同学们自己再默读一遍,思考: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歌?它主要讲述了一个什
么样的故事?
请一两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可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明确: 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
极富写实性, 只言
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 “我”从“搔首踟蹰” ,焦虑异常到“说怿女
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
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 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 这是日常生
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 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 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
活情趣。 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 纯洁朴实, 全无庸俗虚伪之态, 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 对于这样一首爱情诗,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去读呢?) 请两三个学生起来有感情的读一读。师生共同评价。 4、聆听范读,用符号在诗中标出轻重、停顿的处理。教师进行诵读方法的指导(节奏、
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 《诗经》 当中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
《静女》,让我们看一看《静诗经》简介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
1100 年到前 600 年,约五百多年间的
诗歌 305 篇。
《静女》教学设计
李广燕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让学生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通过反复诵读,体
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3、根据诗歌的意境用现代文对诗歌进行改写。
教学重点:
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用现代文改写诗歌。
请同学们 用现代诗的形式改写《静女》。
请同学们看一位同学改写的现代版《静女》:
《姑娘啊,姑娘》
my beautiful
girl ,
既然你已然来到,
就不要让我苦待,
徘徊。
我手里的玫瑰快要凋零。
姑娘啊,姑娘
你送我的萧笛,
鲜红如你的心灵,
樱唇。
我吹响它召唤着你的到来。
姑娘啊,姑娘
这爱情的玫瑰中,
有我对你的祝福,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诗经》中的一些名句引入,出示 PPT:
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 窈窕淑女,
。 2. 执子之手,
。3. 一日不见,
同学们知道这几句诗出自哪部作品吗?(学生回答,从而引出《诗经》
。 )同学们初中就
学过《诗经》当中的一些作品,如《关雎》 ,它用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一个初涉爱河的青年男
3、《诗经》在先秦叫做〈诗〉 ,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 。从汉代起,儒家学者
把《诗》 当作经典, 尊称为 《诗经》,列入 “五经 ”之首。(“五经” 指《周易》、《尚书》、《诗经》、
《礼记》、《春秋》)
4、《诗经》 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 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 分成风、 雅、颂三类。
5、《诗经》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四言为主,重章复沓,反复咏叹。
语气、语调) 。
5、配乐朗诵。
6、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歌,熟读成诵。
(这首诗歌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如果没有,那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
)
三、《静女》改写 这是一首美丽淳朴的爱情诗,著名学者余冠英先生对此诗曾作了极为达情传神的今译:
幽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
幽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我爱红草颜色鲜,我爱你红草颜色好。 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祈祷。
四、小结
五、作业(任选其一) 1、把本首诗改写成剧本。 2、把这首诗配上你喜欢的流行歌曲,在下次课时演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