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沿煤矿0.45Mt/a新井设计方案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I)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 (1)第一节矿区概述 (1)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4)第三节煤层特征 (9)第二章井田境界和储量 (14)第一节井田境界 (14)第二节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14)第三节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15)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7)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17)第二节矿井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 (17)第四章井田开拓 (19)第一节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19)第二节矿井基本巷道 (23)第五章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 (31)第一节煤层的地质特征 (31)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2)第三节采区车场和硐室布置 (33)第六章采煤方法 (34)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 (34)第二节回采巷道布置 (44)第七章井下运输 (46)第一节概述 (46)第二节采区运输设备选择 (46)第三节大巷运输设备选择 (59)第八章矿井提升 (60)第一节概述 (60)第二节提升设备及选型 (60)第九章矿井通风及安全技术 (62)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选择 (62)第二节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72)第十章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80)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矿区概述一、交通位置福沿煤矿位于盐津县城北东10°方向,距县城35 km。
属滩头镇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04º15′29″~104º18′19″北纬:28º15′31″~28º16′45″。
盐津县有昆铁路、渝昆高速公路通过,矿区有5km简易公路与昆铁路滩头火车站相通,经此南下可至、,北上可达、。
渝昆高速路北连、、,南抵、,交通较为方便(详见图1-1-1)。
盐津县至邻近市、县的公路里程见表1-1-1。
表1-1-1 盐津县至邻近主要市、县交通里程表二、地形地貌矿区位于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
山脉走向与主要构造线方向一样,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矿区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南部高北部低,地形多呈反向坡,平均坡度角为30~40°。
矿区沟谷十分发育,地形切割强烈。
位于矿区中部的五道河为最低点,海拔+495m,是矿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
最高点为矿区东北矿界的的无名山,海拔+1210.7m,相对高差715.7m。
属构造侵蚀剥蚀地貌。
三、地表水系矿区地表水系属关河支流五道河流域,矿区沟谷十分发育,但多为季节性溪沟。
五道河由矿区中部由南向北径流,是矿区的主要河流,主要接受地表径流、泉水和矿井水的补给,雨后溪沟流水出现暴涨暴落,且持续时间比较短暂,流量为0.4356~12.2988m3/s。
切割整个煤系地层,对矿井开采有较大影响。
图1-1-1 交通位置图五道河的小支流纸笕沟,发源于T1f2地层中,横切地层走向延伸,在福沿煤矿主平硐北侧汇入五道河,下游为常年流水,主要接受泉水和大气降水的补给,2010年7月27日测得流量为0.0584m3/s,下游切割煤层,对煤矿开采有一定影响。
四、气象矿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秋夏天气晴朗,冬春雨雾绵绵。
据气象站观测资料,区年最大降雨量1575.4mm(1973年),最小降雨量781.2mm(1972年),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71.5mm,月最大降雨量212mm;每年6~9月份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68.20%。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02.1mm,10月~次年5月为干旱期。
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高气温34.3℃,最低气温﹣2.6℃。
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及西南风,而7级以上大风多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6~4.8m/s,最大风速为21m/s。
五、地震2012年09月07日11时19分,省市彝良县与省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发生5.7级地震, 12时16分,彝良县又发生5.6级地震;盐津县有强烈震感,受灾严重;2010年10月18日上午5时49分,省市盐津县发生4.6级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动态参数区划图》(1:400万)、《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盐津县地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六、经济概况盐津县位于省东北部地区,昆铁路、渝昆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南北,交通便捷,处于长江经济带、攀西—六盘水经济区的腹心地带,是赤水河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置于国家重点工程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建设前沿。
该县经济相对落后,57.2%的收入来源于农业耕种。
滩头镇位于盐津县东北部关河东西岸,距县城30km,区居民以汉族为主,杂居少数苗族;由于区地形切割强烈,坡陡地贫,旱地多、农田少,农作物以玉米、红薯、土豆为主,大米、小麦产量均低;经济作物以烟叶、药材为主,产量有限;矿产资源主要以煤炭、石灰石为主,水力资源主要以关河、五道河的水资源为主。
区工业不发达,生产规模较小,加大煤炭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七、地面建(构)筑物及设施矿区围主要地层未发现珍贵的动植物化石遗迹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层剖面、构造、地貌景观等,不属于地质遗迹保护地。
区无名胜古迹、动植物生态保护及旅游景观保护区。
矿区围具有少量村庄和零星民房散户与乡村公路,大部分村庄均位于矿区开采围外,栗子村27户人家全部已经搬迁至福沿二号井的坝子里,矿区围无需留设保护煤柱。
八、矿区开发简史区煤炭资源区划属兴隆场煤矿区,该矿区是盐津县的主要含煤区,有17个小型生产矿井,不属国家规划矿区,该区煤炭资源开采历史悠久,福沿煤矿周边有小煤窑2个,现已关闭。
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一、地形地貌矿区属于构造剥蚀低—地貌,山脉总体呈西南-东北向展布,与构造线基本一致,总体地势北东和西部高、中部低,地形坡度30°~50°,区沟谷发育。
矿区围最高点位于矿区围东北部的无名山头,标高+1210.70m,最低点位于矿区围中部的五道河,标高+495m,为矿区最低基准侵蚀面,相对高差715.70m。
二、井田勘探程度根据矿井地质构造特征和C3、C5煤层的稳定程度,确定的勘探类型正确,基本工程间距选定恰当。
利用19个C3巷道见煤点,13个C5巷道见煤点,施工勘探钻孔5个,每平方公里工程点数量达到6个。
工程布置达到《煤、泥炭地质勘查规》(DZ/T0215~2002)对相应资源/储量类别的要求,各类资源/储量空间分布适当,全区探明的保有资源储量占总保有量的37%,探明的+控制的储量占保有量的54%,可以满足矿井设计的需要,勘探控制程度较高。
三、地层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宣威组(P2x),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永陵镇组(T1y)及第四系(Q4)。
各岩层主要特征如下:(一)二叠系上统(P2)1、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出露于矿区的西北部,地貌多为高地或山脊,厚300m左右,矿区围未见底,以灰绿、墨绿色杏仁状、气孔状玄武岩、凝灰岩组成。
2、宣威组(P2x)出露于矿区北部,呈条带状分布,出露面积0.69km2。
为本区的含煤地层,由于易风化,故地貌上多以沟谷、山坳的形式出现。
厚125.34~152.64m,平均厚度139.99m,与下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以C5煤层底板为界分上下两段。
1)上段(P2x2)岩性主要由粉砂岩、细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煤层(线)组成,厚度32.81~43.25m,平均厚度36.92m。
按照岩性组合特征从上到下一般分19小层,分述如下: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灰色粘土岩、细砂岩为主,薄~中厚层状构造,显水平层理,夹煤线,含植物化石与少量草黄色菱铁矿结核,厚度3.31~7.28m,平均厚度5.57m。
C1煤层:半亮型煤,厚0.28~1.13m,平均厚度0.60 m。
灰色泥岩,含植物化石,厚度1.15~2.13m,平均厚度1.79m。
深灰色砂质泥岩,泥状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显水平层理,含大量植物化石和少量菱铁矿结核。
厚度1.62~3.58m,平均厚度2.71m。
深灰色粉砂岩,含少量植物叶片化石与少量草黄色菱铁矿结核,夹深灰色砂质。
厚度2.06~7.80m,平均厚度3.75 m。
深灰色砂质泥岩,泥状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显水平层理,含大量植物化石和少量菱铁矿结核。
厚度0.87~3.43m,平均厚度1.95m。
深灰色粉砂岩,含少量植物叶片化石与少量草黄色菱铁矿结核,夹深灰色砂质。
厚度1.12~4.06m,平均厚度2.76 m。
灰-浅灰色粘土岩,含草黄色球粒状菱铁矿。
厚度0.14~1.80m,平均厚度0.89 m。
深灰色粉砂岩,含少量植物叶片化石与少量草黄色菱铁矿结核,夹深灰色砂质。
厚度1.21~4.30,平均厚度2.21m。
浅灰色粘土岩,顶部夹炭质泥岩,含植物化石,含灰色肾状菱铁矿结核。
厚度0.24~2.01,平均厚度0.79m。
C3煤层,黑色半亮型煤,稳定性好,可采。
厚度0.90~1.54,平均厚度1.13m。
浅灰色泥岩,含植物化石,厚度0.44~2.21,平均厚度1.54m。
浅灰色细砂岩,局部夹深灰色砂质泥岩。
厚度1.78~5.12m,平均厚度3.14m。
深灰色粉砂岩,含少量植物叶片化石。
厚度1.56~5.48m,平均厚度2.91m。
浅灰色粘土岩,底部夹炭质泥岩,含植物化石,厚度0.22~0.51m,平均厚度0.36m。
C4煤层,黑灰色半暗-暗淡型煤,局部可采,厚度0.00~0.87m,平均厚度0.42 m。
灰色粘土岩,含植物化石。
厚度0.63~3.57m,平均厚度2.17 m。
C5煤层,黑色半暗型煤,厚度0.98m~2.62m,平均厚度1.37m。
本次勘探资料显示,该层位在矿区中部较薄,向两侧逐渐增厚。
2)下段(P2x1)岩性主要由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煤层(线)组成,厚度90.43~110.21m,平均厚度103.07m。
按照岩性组合特征从上到下一般分27小层,分述如下:灰色粘土岩,含植物化石。
厚度0.41~6.17m,平均厚度2.06 m。
C7煤层,黑灰色半暗-暗淡型煤,厚度0.31~1.41m,平均厚度0.56m。
灰色粘土岩,含植物化石。
厚度0.72~3.09m,平均厚度2.24 m。
浅灰色细砂岩,局部夹深灰色砂质泥岩。
厚度0.99~1.54 m,平均厚度1.30m。
C8煤层,灰黑色暗淡型煤,不可采。
厚度0.34~0.61 m,平均厚度0.43 m。
灰色粘土岩,含植物化石。
厚度0.58~9.03m,平均厚度4.09 m。
深灰色砂质泥岩,局部夹浅灰色粉砂岩,含大量植物叶片化石。
厚度0.99~6.17 m,平均厚度2.72m。
C9煤层,灰黑色暗淡型煤,不可采。
厚度0~0.45 m,平均厚度0.2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