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毕业设计内容
毕业设计
7 劳动定员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1 劳动定员
对劳动定员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达到设计产量时矿井定员和劳动生产率 指标。
7.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4)
煤质分析,瓦斯含量,煤的自燃及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
水文地质特征:采区内含水层的特征及充水条件,承压水的水位及对开采的影响,采区 预计涌水量。 采区储量计算:储量计算的方法和参数,并将计算结果汇总成表。
毕业设计
4.2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工作面作业方式确定。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计算。
4.3 采煤方法及采区参数
e)主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列出,包括文献编号、作者姓名、书
名或文集名、期刊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页码等); f)致谢辞;
g)附录(包括设计图纸、原始数据、计算程序及说明、过长的公式推导以及外文
文献译文等。其中,设计图纸可另附)。
毕业设计
3)毕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对说明书的编写要求: a)叙述要简明扼要。对所采用的资料和主要依据要结合实习矿井的条件叙述确 5~2万字为宜(包括专题部分)。 b)文理通顺,字体工整清楚,要求用钢笔书写或由计算机打印。由计算机打印 说明书时,打印前打印的原稿应由指导教师审查批准。 c)文字说明应与所绘制的图表密切配合,不得出现矛盾。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 说明书,指导教师应使其重新编写或抄清。 d)对于所引用的公式和主要原理,以及引证的依据,均应在文字说明的右上方 加注编号该编号应与说明书正文后所附的参考文献编号相符。
表1 编号 巷道 名称 掘进断面 上宽 /m 下宽 /m 高 /m 断面 /m2 上宽 /m 采区巷道断面表 净断面 下宽 /m 高 /m 断面 /m2 掘进 方法
4.6 采煤工作面配备和生产能力验算
计算采煤工作面单产,确定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目,备用工作面及掘进头的设 置,采区生产能力验算。
毕业设计
切。不能生搬照抄《煤矿开采学》等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说明书正文一般以1.
毕业设计
f)说明书中引用的公式,均应将所有符号及单位加以说明,计算时将数字代入 后,可直接写出答案,不必将计算过程详细列出。
g)说明书中所出现的计量单位及符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h)说明书中所有的表格,均应注明名称,并按章编号。 i)说明书的章节,一般应按大纲规定编号,如果次序及内容需要变动时,应经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图纸应满足以下要求:
1)正确反映设计的内容和意图;
2)设计符合《采矿制图标准》的各项要求; 3)图面布置整齐、均匀、清洁、美观; 4)线条清楚,尺寸准确,比例标准; 5)字体工整。
毕业设计
对毕业设计图纸的图幅作如下规定; 1)图纸一般采用一开(0号)原张绘制,若井田或采区尺寸较小时亦可采用对开(1 号),若不满足井田或采区尺寸要求时,图纸亦可拼接。 2)图纸四周应有图框,四边各留15~20cm。 3)图的右下角应有规定式样的图题栏,其格式和尺寸(mm)如下:
图(1∶5000,1∶2000,1∶1000)。
以上两图尽可能绘制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地质剖面图上。
3.2 井筒及井底车场
所选主要下山(集中下山或暗斜井),竖井或斜井的具体位置(坐标及标高), 井筒或巷道断面与装备(附井筒断面图1∶50或1∶20)。 井底车场形式,硐室布置和调车方法(附井底车场平面布置图1∶500,机车运 行图表)。
生产条件 面长×采高×近尺
表3 编 巷道 号 名称 巷道 长度 /m 掘进 速度 /m/月
200×年 掘进 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月
巷道施工顺序表 200×年
毕业设计
5.2 井下灾害预防
5.2.1 预防瓦斯和煤尘爆炸
防止瓦斯积聚。煤尘飞扬和防止瓦斯煤尘爆炸的具体措施,井下有害气体 的预防。
4.7 采掘工作
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工艺,采煤机械设备,作业制度,循环方式人员配备和劳动组织 (附工作面布置图、循环图表、工人出勤表,炮采时附炮眼布置图及爆破说明书),回
采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
各类巷道断面及支护方式的选择,掘进机械配备,各类巷道的掘进速度。 移交生产及达到设计产量时回采工作面接续安排(格式见表2)。
毕业设计
1.3 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 阶段划分与上(下)山开采,开采水平的数目和位置。 井筒形式、数目、位置,井筒断面和装备(附井筒断面图)。 井底车场形式(附井底车场图)。 井田开采程序,回采方法,主要生产系统。 说明书中附井田开拓平面、剖面图。
1.4 矿井延深的必要性
矿井延深的必要性。 延深水平地质资料的可靠程度及补充勘探的要求。 设计的主要依据、设计特点。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毕业设计
2 开采范围与生产能力
2.1 开采范围及储量
延深水平的境界、尺寸和面积。 延深水平的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及开采损失。
2.2 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3
井田开拓
延深水平(阶段)的划分,阶段斜长,阶段垂高,延深阶段上下水平标高,划 分的依据。选用延深井筒的方式,竖井、斜井、暗井,主要下山(集中下山或 暗斜井)、分区下山等巷道型式的选择,具体位置的确定,巷道长度。
毕业设计
2)矿井开拓剖面图,比例为:1∶1000、1∶2000、1∶5000~1∶2000。 3)采区或带区巷道布置平面图,比例为1∶1000或1∶2000。图中要求有采区范 围内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坐标网,指北方向,采区边界,地质构造,采区内 主要准备巷道和硐室,正在生产的工作面回采巷道,为接替工作面掘进的巷 道,工作面停采线,区段或分带的划分线,与采区准备巷道相连接的一部分 开拓巷道,相应地点配备的采掘及通风设备,采区生产系统,图题栏,井巷 标号及名称等。 4)采区或带区巷道布置剖面图,比例为1∶1000、1∶2000。 5)采煤方法图或车场等施工图,比例为1∶50,图中要求有工作面平面图,最大 与最小控顶距剖面图,加强支护段两巷剖面图,正规作业循环图,劳动组织 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工作面设备标号及名称,图题栏等。
指导教师同意。
j)说明书应按统一的格式装订。 k)在说明书后要注明主要参考文献,其写法顺序是先作者姓名、参考资料或文
章名,出版地点,出版社名,最后是出版年月日。
m)其它未列内容应按学校教务处和有关课程的规定执行。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基本内容(以矿井水平延深为例)
1 矿井概述 1.1 矿区概况
矿区(矿井)地理位置、交通、地形地势及地震(附交通位置图)。
毕业设计
与毕业设计说明书配套的毕业设计图纸(不包括毕业设计说明书 中的插图)5张,分别为: 1)矿井开拓平面图,比例为1∶2000、1∶5000或1∶10000。图中要求
有主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坐标网,指北方向,矿井边界,地质构造,
矿井生产初期开拓工程,矿井生产后期开拓工程,工业场地保护煤 柱线,矿井开拓剖面图剖面位置线,开采水平、采区或带区(分带) 边界线,首采区或带区首采分带简化的巷道布置,达到设计产量时 回采工作面位置,其它采区上、下山开掘位置,图题栏,井巷标号 及名称等。
5)图中应区分出已掘和待掘巷道,已掘巷道按巷道标准图例,待掘的煤、岩及
半煤岩巷道均以虚线(双线)示之。 2.毕业设计说明书插图
说明书中的插图一般可大致按比例绘制,要求其尺寸大体与实际情况相似。
说明书插图可直接绘在说明书的纸上,亦可单独绘制附在说明书中,说明书 应留出插图的位置。 所有插图均应按章编号,并在图的下方注明图的名称。 说明书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
5.2.2 防止水患
开采范围内老塘和积水情况,矿井突然涌水的可能性。 预防突然涌水的措施,避灾路线。
5.2.3 预防火灾
煤的自燃性,矿井已发生火灾的原因分析。 预防火灾的措施,避灾路线。
5.2.4 其它事故的预防
顶板、运输和其它事故以及职业病的预防。
毕业设计
6 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6.1 提升设备
采煤方法选择及采煤工艺。 采区参数:采区斜长及走向长度;回采工作面长度及推进速度;区段平巷维护方式
的选择,煤柱尺寸的确定;区段斜长和数目的确定。
4.4 采区巷道布置
采区巷道联合布置的确定。 采区上(下)山的位置和数目。 区段划分,区段平巷(包括集中平巷与分层平巷)与层间联络巷道的形式与布置。 采区巷道布置应提出几个可行的方案,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附各方案示意图)。 附图: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1∶2000,1∶1000)。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毕业设计
3.3 水平接续时的技术措施
上下水平接续时,交替期间的技术措施; 上下水平各生产系统(提升、通风、排水)协调方法;
临时开凿井巷工程方案选择和施工方法,现有设备充分利用的可能性。
4
采区设计
4.1 采区地质特征
采区概况:采区位置、范围及煤层赋存情况;与邻近采区及地面的关系。 采区煤层及其顶底板特征:煤层厚度、夹石层及其变化规律;煤层顶底板岩性、物理力 学性质;煤层间距;煤层的煤岩类型及物理性质。 采区地质构造对煤层的影响情况。
毕业设计
3.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格式与工作量 1)为使学生掌握撰写技术报告和科研论文的基本方法,统一毕业设计的技术标准 和规格要求,所有说明书和论文报告必须按以下格式编写: a)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b)毕业设计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c)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目录(统一按1,1.1,1.1.1等层次编写,并注明面码); d)正文:(包括文献综述、如正文中引用的符号较多,可在正文前列出符号表。 计量单位统一用国际单位制,引用的技术数据或重要论断要注明出处);
3.1 水平延深方案的选择
毕业设计
煤层分组,主要大巷的布置,采区的划分,同时生产采区的个数。 井田开采程序和顺序。 主要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