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公开课)

书法(公开课)


48
49
50
51
52
53
中国书法由汉字而衍化出的一种特 殊的艺术语言。它能达其性情,形其哀 乐,融抽象性与哲理性于一体,它是世 界上唯一以文字为艺术载体的东方艺术 瑰宝,了解中国书法的产生、 发展以及成熟的演变过程, 能够帮助我们领略中国书法 艺术之美,激发我们热爱祖 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10
(二)隶书:继往开来的时代 隶书亦称汉隶 ,是汉字中常 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 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 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 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 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 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 之称。 11
秦隶
12
汉隶
13
汉代的隶书书法欣赏
54
王羲之
24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简已具备行书的风貌
25
《兰亭序》
26
27
28
颜真卿 《祭侄文稿》
29
苏轼 《寒食帖》
30
晋 王珣 《伯远帖》
王献之 《鸭头丸贴》
31
(五)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 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 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说文解字》 中说:“汉兴有草书。存字之梗概,损 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 创之意,谓之草书。” 32
4
甲骨文
5
大篆:籀文
6
大篆:金文、石鼓文
7
小篆(亦称秦篆)
8
《仓颉篇》
李斯小篆书法
《泰山刻石》
9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逝 世的前一年,他不畏钱江险 涛,东下会稽(今绍兴), 祭过大禹陵,登上天柱峰, 俯瞰东海涌潮后,命丞相李 斯手书《会稽铭文》。李斯 奉命连夜写毕后的隔日,他 又采岭石镌刻,然后立于会 稽鹅鼻山山顶(后叫刻石山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会稽刻石”。
宋以后,字体已无大的建树和突破,
仅在原有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风格,以
发挥个性为主。
37
宋四家 苏东坡的书法书卷气极浓,给人以 超脱世俗之感;黄庭坚的书法体势异 常开张,以特别紧密或特别疏松作巧 妙对比,在豪宕中不时露出韵致;米 芾因其生性倜傥不羁,以顿挫为含蓄, 结构矫侧练达,神采淋漓;蔡襄的书 法也颇有新意。 38
《丧乱得示二谢帖》
《独坐贴》
王羲之草书
33
34
35
典故:
张丞相(张旭)素好草书而不工。当 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 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 之。当波险处,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 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 不自识,诟其侄曰:“胡不早问?致予 忘之!” 36
(四)名家辈出:书法艺术的个性化时代
史晨碑 华山庙碑
14
(三)楷书、行书、草书:书法艺术的成熟 在由篆到隶的演化中,由于毛笔快写 和笔法发展的缘故,草书便产生了。隶法 解体后,写得近于谨严些的就成了楷书, 写得近于奔肆些的就成了草书,介乎真、 草之间的就是行书。至此,汉字的几种书 写形式均已产生,写字也不仅仅在于实用 ,美感和享受也成为发展的动力,书法艺 术进入成熟时期。 15
书 法
授课人:赵云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 传统艺术,是汉字的书写 艺术,因祖先发明了用毛 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
2
中国汉字的形体演变, 大体上经历了甲骨文、 大篆、小篆、隶书,再 到草、行、楷等几个阶 段。篆、隶、楷、行、 草便构成中国书法的五 大字体。
3
(一)篆书:书法艺术的产生
从书体的归类上,我们把 甲骨文、大篆、小篆都归并 到篆书。
清代是中国书法史的一个重要 转折时期,书法流派呈现出前所 未有的大分化。有扬州八怪之称 的郑燮则是游弋于碑帖之间的书 家,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美誉, 书法揉入画兰、竹之笔意,形成 自己独特的风格。
46
“民国四大家”分 别指谭延闿(楷书)、 胡汉民(隶书)、吴 稚晖(篆书)、于右 任(草书)
47
毛泽东是中国书法界公认的20世纪的 书法大家,其独特的“毛体”书法艺术已 为书法界所公认,毛体书法受到了中国广 大书法家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毛泽东手 书古诗词,在书法境界上已臻出神入化。 从百幅真迹来看,毛泽东的书法和诗意极 为融洽,浑然一体,豪迈、苍凉、委婉、 激越。毛泽东的书法在六十至七十年代, 已达到了巅峰。有人形容其有“二王”之 秀逸,张旭之狂韵,怀素之放肆,苏黄之 雄厚。
39
40
41
4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3
元代书家、画家 集于一身者居多, 书家不事丹青尤可, 画家则决不可不习 书法。中国画有题 跋文款即始于元代, 这对后世的书法绘 画艺术的影响极为 深远,赵孟頫为元 代书法的代表人物。
44
明人书法基本上为元 代书法的延续,没有 大的突破,以祝允明、 文征明为代表。
45
一,草、楷、行各体已完全成熟,中国书 法的技法体系基本形成。 二,书法走向完全自觉的阶段,书法在社 会各阶层普遍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欣赏对象 。 三,文人有意识地追求书法之美,把书法 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并在技法功夫、 审美风貌上孜孜以求。 16
楷书
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 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 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 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 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楷书的特点 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 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今。 17
楷书之祖钟繇的书法
18
“二王”的楷书作品
19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楷书书法(值得注意的是魏碑)
20
21
颜真卿书法
《多宝塔碑》
22
柳公权书法
《玄秘塔碑》
23
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 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 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 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 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 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 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 “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 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