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的临床应用 -康复科

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的临床应用 -康复科

4、经院论证会通过的项目,由分管职能部门下发批准开展的通知,列为当年新项目,可参加新技术、新项目评奖。
安徽省立医院
一、申请项目国内外开展现状
神经系统的复杂及广泛性,决定了神经康复对象的“多体征”问题,包括运动、感觉、平衡、痉挛、言语与吞咽、认知等。如何有效实现神经功能重建?丰富的多功能系统可以满足。三甲医院的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WOND2000F系列产品),将丰富的物理治疗与运动疗法,主被动结合助力技术,多通道多模式组合技术,应用发挥到极致,为神经功能重建提供一套综合解决方案,避免了其他生物反馈及电刺激产品的应用局限性,已成为广大用户的首选产品。该系统是美国明尼苏大学神经电生理技术生产的全新双通道功能康复训练设备,利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多媒体运动跟随训练技术、功能电刺激结合,通过示范效应,让患者跟随进行肢体训练,即收缩训练肢体的骨骼肌肉,用患者自己的肌电信号反馈回仪器,控制电刺激输出,具有生物反馈、认知再学习、促进本体感觉恢复的作用。
3.过多过强刺激,诱发痉挛加重;
4.患者感觉差,电流强度过大,导致局部皮肤烫伤;
5.电极接触不紧密、设备漏电,导致患者触电、局部出现疼痛;
6.治疗过程中设备倒塌,损伤患者。
应急措施:
1.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充分了解患者情况,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控制好基础疾病,治疗中注意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二、该项目的适应症以及开展该项目的目的、意义(如果是替代已开展的技术则应说明新技术的优势所在)
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WOND2000F系列)产品主要特色及优点:①视频“同步跟随”训练多媒体技术,使患者运动训练更具实效,可直接指引患者什么才是正确模式的运动,以及如何去运动。②WOND2000F2具有真正的双通道软件,包括左右分频显示:两套独立工作时钟设置且互不影响如同两套独立的设备;独立工作模式自由设置,并支持不同模式的通道组合治疗;两套独立输出的声音提示系统(明显区别于传统的两点刺激或反馈产品)。③独有的失神经电刺激及工作软件,能满足失神经状态下的功能电刺激,包括吞咽障碍、构音障碍、截瘫、周围神经损伤等,大大扩展了临床应用范围。④根据用户需要,可扩充“可见光治疗模式”,满足平衡、认知、促醒等临床康复的需要。⑤按专业临床要求的硬件,让所有以“小盒子”为基础的竞争产品无法比拟,具有更大的输出功率、更专业的参数设置、更快的采样速度、更丰富的刺激输出。
实施方案:
1、制定本项目纳入标准:
入选标准:生命体征稳定、神经源性疾患所致肢体功能障碍、符合本诊疗系统的适应症患者,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进行性高血压、呼吸功能衰竭、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恶性肿瘤、结核活动期、高热、生命体征不平稳、局部皮肤破溃、感染等,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技术上难点:
部分听理解功能减退、注意力易分散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视觉、言语等反馈;小部分原发病重、遗留严重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恢复过程相对缓慢,患者或家属因经济原因治疗中途退出;没有特定的经费支持,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评价仅限于使用粗糙的主观性大的评定量表,无法对每位患者进行更精确的疗效评价,如:表面肌电图、脑部功能性磁共振等检查。
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适用于卒中病人的全程康复治疗(包括急性期、偏瘫期、后遗症期)、小儿脑瘫康复治疗、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痉挛状态、废用性肌萎缩、关节运动受限、神经功能性障碍、吞咽及构音障碍、尿失禁的治疗等。
开展该项目的目的、意义:①康复医学科病人使用: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以偏瘫患者为主,提升其功能障碍肌肉的肌力水平,校正运动模式,缓解痉挛,提高与改善基本步行能力,手功能的基本恢复,最终提高ADL能力;特殊临床体征的辅助物理治疗:神经性吞咽障碍、尿失禁问题、神经性失语症等,促进功能恢复;脑循环治疗改善脑循环。②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病人使用:重症病人的早期促醒:利用多种物理因子对基本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实施促醒治疗;预防性康复:软瘫期神经促通、肌痉挛预防、改善废用性功能状态及后遗症,如肌萎缩、关节受限等;特殊临床体征的辅助物理治疗:神经性吞咽障碍、尿失禁问题、神经性失语症、面瘫等,促进功能恢复;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恢复基本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③骨外科病人使用:预防性康复:伤残肢体的神经促通(促进周围神经再生)、预防肌痉挛、改善废用性功能状态及后遗症,如肌萎缩、关节受限等;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伤残肢体的基本功能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特殊临床体征的辅助物理治疗:神经性疼痛治疗,(包括术后、关节痛等),缓解疼痛。④小儿脑瘫中心病人使用:小儿顶核仿生电刺激(脑循环治疗):可促进脑循环、改善脑功能;神经肌肉促通治疗: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矫正运动模式:包括斜颈、内外翻足等;痉挛肌肉的对抗训练(拮抗肌肉刺激):缓解痉挛;肢体运动再学习训练:可提高肌力、校正运动姿势、提高协调控制能力等。
2.对于脑外伤术后、大面积脑卒中病人可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控制训练量,以不疲劳为原则;
3.避免过多过长时间刺激;
4.对于感觉障碍患者,避免电流强度过大,控制在40mA以内;
5.尽量使用专用电极使电极与皮肤接触紧密,定期行设备安全检查;
5、电极固定:常用刺激强度小于40mA,一般为20mA~32mA;肌宽为200HZ~1000HZ;
7、治疗开始前,先选用合适刺激强度(病人耐受),用鼠标点击“单次”测试中,完成训练指定动作目标,如踝背屈动作出现,再点击开始,方可开始治疗;
8、嘱患者注意观看机器的电脑屏幕提示和听机器的语音提醒,完成指令动作;
9、治疗时间约20 分钟,刺激停止,治疗结束,取下电极,关机。
(二)腕背伸训练
1、插电,开机;
2、选用PBF模式;
3、我们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卧位,用95%的脱脂酒精对指总伸肌表面皮肤进行脱脂处理;
4、在患者的前臂中上1/3交界处,治疗师分别用拇指和中指抵住桡、尺骨,食指放在拇指和中指之间的中点,将白色电极贴于食指尖处,棕色电极紧靠白色电极贴放,将红色电极贴于患侧手背近腕任意处,绿色电极紧靠红色电极贴放,将黑色电极贴于患侧前臂任意处。
2、签署知情同意书;
3、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和家族疾病史)、近期的药物治疗情况;
4、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体温、血压、神经系统等,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评估疾病再发的风险。
5、功能评价:应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Lindmark平衡功能测试、
3、根据患者现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合患者的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开始治疗。
4、分别于治疗中、后不同阶段运用治疗前所用量表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定,评估治疗效果,找出患者不同恢复时期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行有针对性治疗,并详细记录。
5、整理资料,分析社会效益(主要为患者功能改善情况和满意度)及经济效益。
五、标准操作规程
(一)踝关节背屈训练
1、插电,开机;
2、选用PBF模式;
3、让患者保持坐位或仰卧位,用95%的脱脂酒精对胫前肌的表面皮肤进行脱脂处理;
4、将白色电极贴于患侧胫骨粗隆下方四指宽、胫骨嵴外一横指宽处,棕色电极紧靠白色电极贴放,将红色电极贴于患侧足背稍上方偏内侧,绿色电极紧靠在白色电极贴放,将黑色电极贴于患侧小腿任意处;
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等量表对患者治疗前进行全面功能评定,找出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师正确操作与指导下应用该系统进行功能训练,治疗总时间约8周,治疗师记录每次治疗经过及疗效和不良反应;
6、分别于开始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8周不同阶段运用治疗前所用量表对每位患者进行功能评定,评估治疗效果,找出患者不同恢复时期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详细记录;
对于各种原因所致肢体瘫痪病人特别是合并患肢感觉障碍患者,康复治疗除各种促通技术外,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结合视觉代偿、言语刺激等生物反馈治疗非常重要。国内外用于瘫痪肢体的传统的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绝大部分为单纯的电刺激治疗,未结合视觉代偿、言语刺激等。本项目采用的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除了给予功能性电刺激以外,还给予患者视觉反馈、言语刺激等生物反馈,通过不同治疗模式,可给予正、负反馈,同时它还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找出患者新的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及缩短疗程。
5、在电极固定后,让患者患侧手臂自然平放在台面上,掌心向下,也可用软垫将腕稍稍提高。
6、调节刺激强度和脉宽:常用刺激强度小于40mA,一般为20 mA~32 mA;肌宽为200HZ~1000HZ;
7、治疗开始前,先选用合适刺激强度(病人耐受),用鼠标点击“单次”测试中,完成训练指定动作目标,如伸腕动作出现,再点击开始,方可开始治疗;
三、开展该项目的技术路线、技术难点、实施方案
技术路线:
1、筛查:制定本项目的患者入选标准,签知情同意书。
2、对入组患者进行全身各大系统全面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运用与功能障碍相关的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前的康复评定,排除该项目的禁忌症如:恶性肿瘤、结核活动期、局部皮肤破溃、感染等,了解患者存在哪些功能障碍。
工作基础:
由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厂家-广州市三甲医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该设备工程师对我科负责该项治疗的医务人员进行系统、规范化培训,我科指定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设备操作,培训结束后,经过严格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设备操作;提供不小于6平方米的场地安放一台该设备和一张治疗床,治疗环境相对安静。
预试验情况:
我科自2010年6月南区开科设立病房购入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WOND2000F系列)一台,并投入使用,每天满负荷工作,每天约20-25人次。患者满意度高,功能改善明显。该项目涉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儿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协作,需要医院给予一定的协调支持。
安徽省立医院
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申报表
新技术新项目名称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的临床应用
申请科室康复医学科
协作科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儿科
项目负责人倪朝民范文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