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一学年历史导学案学案编号:3
设计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字:
一批:二批: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以问题为主,学生学会归纳、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重点: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重难点解析】
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征和影响 (C级理解)
(1)原因:
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
②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③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的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
④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⑤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⑥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
(2)特征
①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表现尤为突出
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代表了生产力最高水平.
③经济重心的南移受政治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
④南移方向是由北向南,由内地向东南沿海
⑤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影响深远
(3)影响
①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我国古代文化重心的南移.宋室南渡,加速了文化重心的南移.此后,中国的文化重心与经济重心合并,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②经济重心南移使我国古代后期各王朝的财政经济重心与政治军事重心分离,促进了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运输线----大运河的发展,提高了漕运在各朝的政治经济地位.
③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全国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比较(C级理解)
【学法指导】
利用学科自习,结合教材,梳理基础知识, B类基础知识需要背诵。
理科班只完成A、B 类的问题,文科班学生完成C类问题,D类问题文普班不做要求。
学生可依据课本和参考资料,在学案上可列一列要点,不会的地方划出,以备小组探究。
【知识梳理】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A级背诵)
1.依据:司马迁依据汉代( )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2.表现
(1)山东,山西经济区:①地理分布:黄河流域②特点: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
③地位:是传统()区,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2)江南经济区: ①特点:地势复发,气候炎热潮湿,多为原始森林覆盖,不利于开发:( )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②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3)龙门碣石以北: ①地理位置:指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 ②特点: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 ③地位:经济实力极为有限.
3.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呈现出( )和( )的特点.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A级背诵)
1.原因: 中国古代,( )不断.
2.概况
(1)第一次高潮
①时期:两晋之际
②背景
A汉族统治阶级的内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 山东, 山西沦为主战场.
B东晋南朝政权在南方的建立
③表现:中原人口纷纷向( )迁徙.
(2)第二次高潮
①时期:唐( )后.
②背景: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
③表现:大批北方人口涌入( )及其以南地区.
(3)第三次高潮
①时期:( )之际
②背景: 靖康之变引起北方人口第三次南迁高潮.
③表现:北方人口南迁
3.影响
(1)南迁北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
(2)促进了( )的融合
(3)进一步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A级背诵)
1.原因
(1)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的( ),而且带来较为先进的( )和( ).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 ).
(3)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4)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2.含义: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 )移到南方( )地区.
3.经过
(1)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 ②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建康等大城市.
(2)中唐以后: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都会都继续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
(3)()时:宋都南迁后,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中国古代( )南移的过程完成.
4.影响
①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 )重心的南移.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
②经济重心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 )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
( )经济的一大特点.
【自学检测】(B级)
1、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
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1件。
这说明
A、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
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2、右边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东汉
B、南朝
C、隋朝
D、南宋
3、南宋都城临安,“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
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这表明北方人南迁()
①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②带来新的风俗习惯
③导致经济重心南移④促进南北文化融合
A.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4、宋代之前,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大多是北方人,入宋以后,南方的士人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南方人聪明
B、政治中心南迁
C、宋代重文轻武
D、经济重心南移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