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瓷器发展史 ppt课件

中国瓷器发展史 ppt课件

中国瓷器发展史
——追寻最美的足迹
一 . 瓷 器 必 须 经 过 1250 摄 氏 度 以 上 的 温焙烧,使胎体充分烧结,结构紧密。 二.瓷器的表面应施高温烧成的玻璃质釉。 三.瓷器必须用瓷土作胎。 四.瓷器烧结后,胎体结实、坚硬,叩 清越的金属声。

之发出
中国瓷器发展史大纲
商周时期出现原始青瓷 东汉晚期南方青釉瓷诞生 魏晋时期进入瓷器新时代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 两宋全面繁荣,五大名窑涌现 元朝继往开来,形成瓷都景德镇 明清制瓷业发达,瓷器使用大众化 二十世纪上半叶遭战火摧残 二十世纪后半叶至今恢复和发展
磁州窑系 (河北磁县):烧制民间日用品为主。有白釉、黑釉、酱釉等形式,技术以 白釉黑花著名。装饰手法丰富,有刻花、雕花、划花、堆花、剔花等。是绘瓷艺术 的开端。瓷枕具有药理作用。 耀州窑系(陕西铜川):多为生活用瓷,其生产刻花青瓷(代表作)、白瓷、黑瓷、 三彩等。
青白瓷系:以景德镇为代表。其产品釉色白中闪青,青中带白,纹样多划花(出现 “影青刻花”的效果)。具有挺拔秀丽,纤细典雅的特征。景德镇的影青(又称“映 青”)釉瓷,胎质白薄,透光玉润。 定窑:隶属五大名窑之一。
推动的制瓷业繁荣的影响因素:
1.瓷器使用普及,改变人们日常生活 2.瓷器作为商品大量向国外输出,远销欧、非
南青
——青瓷
代表窑厂 :越窑(浙江)
瓷为最 秘色
北白
——白瓷
代表窑厂:刑窑(山西) 特征:胎质细腻,釉色洁白,光滑无
瑕。
特征:釉色雅致,清淡宜人
其它窑厂
婺州窑 :生产青瓷,但质地厚重,
釉色深暗,且含点状白斑。 岳州窑 :最早利用匣钵烧制青瓷, 制瓷效率提高。胎质轻巧、釉色泛白, 多冰裂片,有明显玻璃质感。 长沙窑 :开广泛运用彩绘技术装饰 瓷器之先河
其它窑厂:巩义窑
定窑
青花瓷 :唐代首次出现。以白瓷为
基础,利用釉下彩技术烧制。特征是 质地粗松,白釉纯度不够,有泛黄现 象。 瓷器烧制借鉴了西亚波斯等地的技术、 造型,又融入了中原文化的特征。
白瓷 金舞马衔杯银壶



灿烂的辉煌
——五大名窑涌现
宋代制瓷业发达的表现:
1.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民间窑场普遍增加。 2.各地纷纷发明和采用新的工艺技术,形成了各处独有的特点。 3.形成不同体制的窑,有民窑、贡窑、御窑。 4.政府大力推动海上贸易,瓷器外销又一个高峰时期 。
青瓷罐
青瓷莲花尊
极端的发展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格局
两大格局的形成原因 :北方地区在改进青瓷器的过程中
发明了白瓷器。北方白瓷的突破是我国北方盛产的优质制瓷 原料与南方长期积累的成熟的制瓷技术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它打破了青釉瓷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唐代南青北白的两 大体系,而且为后世的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提供了发展的物质 基础。
“瓷都”景德镇:先后创制了青花瓷(釉下彩技术,风格典雅,色泽鲜艳,文人
嗜好)、釉里红瓷(还原焰气氛要求严格)、卵白釉瓷(胎质硬白厚重,釉色泛青, 蛋清色泽,为御烧瓷器),使中国绘画、书法艺术与制瓷工制的结合更趋成熟,也让 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元初在此设立的浮梁瓷局,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由 政府建立的对瓷器生产进行专门管理的机构,也是明清御窑厂的制度渊源。
风格。
官窑
存在周期短,产品质量水平高而数量有限。其产品应主要为宫廷所用和国家 重大典礼上使用。产品以青瓷为主,釉面冰裂纹为天然装饰。
汝窑(河南)
为青瓷体系,官窑产地之一。汝瓷胎质细密,呈香灰色,釉色较厚, 釉质光洁温润,釉面有冰裂纹,素面少带装饰。
钧窑(河南)
属青瓷体系,官窑产地之一。其产品胎质厚重,色彩斑斓,效果奇 异。制瓷技术利用有多次上釉、涂彩、还原铜等。
龙泉窑系(浙江龙泉):即为弟窑,烧制仿古器皿著称,也有生活用品。使用石灰 碱釉,提高了粉清或梅子青釉色。青釉的特点是色泽清雅、无碎纹片,有美玉之称。
哥窑 定窑孩儿枕
龙泉窑开片虎头纹
影青釉瓷
耀州窑
吉州窑玳瑁釉 瓷温碗 磁州窑
建窑瓷盞
钧窑青瓷
汝窑莲花
继往开来
——元代制瓷业
在大一统的局面下,元代制瓷业涌现出大量新品类,生产格局经历大转 型,全国范围内出现分工的趋势。景德镇作为瓷都多生产精细瓷器,北方地 区多生产粗大笨重的器物。
窑厂形制:南方龙窑;北方馒头窑
瓷器形制
瓶类:梅瓶 为最,深腹稳重,容量颇大,多为盛酒器 。其它瓶类有 长颈瓶、玉壶
春瓶、仿古瓶。
壶类:青釉壶,为盛酒器。 盒类:包括粉盒(贵妇粉饰容器)、镜盒、多子盒,多为生活用品。 罐类:夹耳罐,青瓷系产品,为民间水器。
五大名窑
整体特点 单色釉,装饰较少,但造型端庄,体现了典雅的艺术
主要颜色:黄绿釉、青灰釉
器具形式:尊、碗、盆、瓶、瓮、罐、豆等
主要产地:浙江中部地区。如德清、湖州等
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高足豆
伟大的诞生
——真正的瓷器产生
在东汉晚期,南方烧制的青釉瓷在胎体的烧结 度,烧成温度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现代的瓷器标准, 标志的真正的瓷器诞生。瓷器迅速崛起,有后来居上 之势。
出现的原因:南方盛产的瓷石
美丽的意外
——原始青瓷的出现
契机:在商代精致陶器的烧制过程中,使用高岭土作为陶泥,使瓷器的
出现具备了基本条件。原始瓷器与陶器的最大区别是,原始瓷器的表面 过了釉,制胎时加入了少量瓷土。在烧制过程中,瓷化程度稳定性还是 比较差。
原始瓷器:指商周到东汉后期以前的一批以瓷土做胎,器表施釉,但
烧 成温度没有达到1250OC的器物。
哥窑(浙江龙泉) 定窑(河北曲阳)
南方青瓷的杰出代表之一,官窑产地之一。其特点是造型简练 古朴,制作精巧,胎质暗黑,釉色较浅,釉面裂纹(又叫开片或百圾片)交错。 形成时间较早,影响较大,属白瓷体系,官窑产地之一。其产
六大瓷窑体系
北方地区: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 南方地区:龙泉窑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南方长期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工艺 积累

汉青ຫໍສະໝຸດ 瓷坛天球瓶
初步发展
——迎来瓷器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出现北方白瓷和南方青瓷的分流(由含铁量的多少 决定)。 整体造型:多为平底,罐口有系耳,晚期器身从浑圆向修长发展。 四大系统 越窑(青瓷最高水平) 瓯窑 婺窑 德清窑(烧黑瓷——黑瓷始于汉代,魏晋南北盛名) 窑具的发展 龙窑——分段烧成,防止生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