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唐秋萍
来源:《教学研究与管理》2019年第09期
摘要:文章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为例,从注重教学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采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三个角度来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期发掘出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学习兴趣;历史教学
积极心理学主要通过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挖掘人类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
在教学中,积极心理可以帮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成主动地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正面情绪,深入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笔者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将积极心理学贯穿于历史教学中,切实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能。
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呢?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浅析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教学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情境,关系着学生的认识、动机、兴趣和信念。
有效的情境使學生产生良好的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利用积极心理学进行教学,教师首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历史知识浩瀚无边,历史内容包罗万象,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笔者会抓住学生的探究意识,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视听(即采用观看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影视资料或听音乐、歌曲等方式进行教学)等方面体验历史,感受历史。
例如在复习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时,在“导入”环节,笔者借助多媒体媒介以《义勇军进行曲》为背景音乐,播放《731部队的真实》《南京!南京!》《地道战》《铁路游击战》《血战台儿庄》等影视片海报进行情境创设,设疑导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
这样既可以渲染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
而在“自主复习,效果展示”这个活动中,先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展示的考点要求,对本单元进行自主复习,讨论合作,相互检查完成考点梳理。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体会自主学习的愉悦,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复习变成主动复习,从而养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巩固检查,拓展延伸”环节,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小游戏(智力大闯关),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目的是通过小游戏营造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