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总和法
(1)假设条件
①土的压缩性完全是由孔隙体积减小导致骨架变形的结果,土粒本身的压缩可以忽略;
②不计土仅产生竖向压缩,而无侧向变形;
③土层均质且在土层厚度范围内,压力是均匀分布的;
④只计算竖向附加压力作用产生的压缩变形,而不考虑剪应力引起的变形; ⑤非均质地基按均质地基计算。
(2)计算步骤
①地基土分层;
(成层土的分界面,地下水面,且每层的厚度分层厚度一般不大于0.4b ) ②计算各分层界面处土的自重应力,得到地基土体中自重应力的分布; (从天然地面起算,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
③根据上部结构荷载与基础埋深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及其分布;
④计算各分层界面处基底中心下的竖向附加应力,得到地基土体中竖向附加应力的分布;
⑤计算各分层中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竖向附加应力; (1)12c i ci
i p σσ-+=(平均自重应力(1))2z i zi
i p σσ-+∆=;平均附加应力
⑥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0.2)
20% (/0.1))z c z c σσσσ==若在该深度以下的为高压缩性土,(一般取自重应力等于附加应取力的)
⑦计算各分层土的压缩量; 121121111()1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si e e e s H H H e e a p p p H H e E ε∆-∆==
=++-∆==+
⑧将各分层土的压缩量进行求和,得到地基土总的沉降量;
1n i
i s s ==∆∑
(3)分层总和法的不足之处
①假设地基土无侧向变形,只在竖向发生压缩,这种假设只有当压缩土层厚度同基础底面荷载分布面积相比很小时才近似成立。
②假定地基土不能发生侧向变形导致计算结果偏小,而取基础底面中心点下的地基附加应力计算基础的平均沉降导致计算结果偏大,因此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互弥补。
规范法(应力面积法)
(1)规范法的基本思想:
直接按照实际的附加应力分布曲线计算各个分层的平均附加应力,各个分层的平均附加应力等于该分层附加应力分布图的面积。
简化与修正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不按0.4b 分层,基本按天然土层分层,计算工作量减少;
②采用了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但运用了地基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来计算,使繁琐计算简单化;
③规定了地基沉降计算的新标准,并提出了地基沉降计算的经验修正系数,使得计算结果接近于实测值。
(2)计算公式
01101111(), ()()i i i i i si
n n
i i i i i i i si
p s z z E l z f b b p s s z z E αααααα----=='∆=-⎛⎫
= ⎪⎝⎭''=∆=-∑∑为竖向应力附加系数,分矩形荷载、三角形荷载
最终沉降计算公式: 0111() (n s s i i i i i si s p s s z z E ψψααψ--='==-∑为沉降经验系数)
(3)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
1
0.025 :—— — — n n
i i i n
n s s s s =''∆≤∆'∆'∆∑i Δz 沉降计算深度z 应满足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第层土的计算沉降值;由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的土层的压缩量 (包括考虑相邻荷载的影响)。
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1~30m 范围内时,地基沉降计算深度也可按下列简化公式计算:()2.50.4ln n z b b =-
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基岩存在时,取基岩表面为沉降计算深度。
当有较厚的坚硬粘土层,其孔隙比小于0.5、压缩模量大于50MPa ,或存在较厚密实砂卵石层,其压缩模量大于80MPa 时,沉降计算深度可取至该层土表面。
计算厚度Δz 的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