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
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 创新的主要动因。
二、20世纪80年代金融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的原因:
1.政府严格管制的逆效应.西方各国政府对 金融业所实施的严格管制对稳定银行也起到了 较大的作用,但同时也给金融机构,特别是银 行业带来了极大压力,特别在通货膨胀时造成 了严重“脱媒”现象.在生死存亡的时刻银行 等金融机构想尽一切办法来绕过政新的负面经济效应:
1、金融创新使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下降。
2、金融创新使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加 大。
3、金融创新使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被削 弱。
五、 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的终局效应 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强,而较高程度的资本流动 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远非理论模型所揭示的 那样简单。由于创新,通过信贷可获得性的变动 来实施货币政策的范围日益缩小,汇率作为货币 政策的传导途径日趋重要,根据货币政策的效应 来调节经济日益困难,一些货币政策指标如货币 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 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正在削弱.对此,分析如下:
一、金融创新理论:
技术推进理论
新技术革命的出现提供 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保 证。
财富增长理论
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 的财富的迅速增长。
约束诱导理论
金融业回避或摆脱其内 部和外部制约。
制度改革理论 规避管制理论
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 制度相互影响、互为因 果制度改革。
金融机构为了获取利润 而规避政府的管制。
与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率的依赖程度呈正比,金融机 构对再贴现率的依赖程度大,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 率的作用就越强,反之就弱。金融创新使得金融机 构对再贴现率的依赖程度减弱,由于创新,金融机
构可以通过出售证券、贷款证券化、票据发行便
利、在国际金融机构借款等多种途径来满足对资 金的流动性需求,于是通过再贴现来弥补资金的流 动性需求的比率相应下降,使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 作用削弱;其次,金融创新使得中央银行对再贴现 票据要求条件放松,“真实票据说”的影响逐步削 弱,创新巧妙地使各种新型票据都符合中央银行对 贴现票据的规定,从而使中央银行有关合格票据的 规定失效,调整能力减弱。
2.在高通货膨胀率的压力下,一些金融机构 为了保住存款而不得不按市场高利率付息,其 经营成本大于它们在资产的收益,面临着破产 的风险.迫使金融机构通过新的交易方式和金 融工具,把利率不断上升的风险转移到客户身 上.
3.放松管制的思想。在80年代西方各国 放松管制的思想和随后而起的金融自由化则 使金融创新掀起浪潮.美国发布《1980 年放松存款性机关管制和实施货币控制 法.》。日本于1984年也发表《金融自由化 及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在此形势下 许多金融机构被鼓励对政府法令和管制的限
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能力 减弱。一方面金融创新使得证券化趋势增强,大 量的原来可用来作为存款的资金流向了非存款 性金融机构,从而改变了银行业的资金负债比例, 使存款在负债中的比例下降,非存款负债比例上 升,因而使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减少,存款准备金 的提缴基数降低;另一方面金融创新破坏了存款 准备金的作用机理,使中央银行通过增加或减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倍数收缩或扩张银行货币创 造能力减弱,形成了流动性陷阱。
一、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效应
金融创新对三大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 再贴现政策以及公开市场业务)都有程度不同的 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同步的,有的影响大,有 的影响小。
(一)对存款准备金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 重要工具,中央银行通常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从 而调节货币供应量。但金融创新使得中央银行
(三)对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
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的证券买卖活动来 扩大或收缩信用,调节货币供应量。当金融市场 上资金缺乏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 有价证券,实际上是向社会投入一笔基础货币,直 接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或使商业银行信用扩张, 反之,当金融市场上资金过多时,则卖出有价证券, 使信用规模收缩,货币供应量减少。金融创新所 带来的证券化趋势和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为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增 强了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二)对再贴现政策的影响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调整再贴现 率来干预或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需, 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另一种手段。再 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 的调整;二是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 申请再贴现的资格。金融创新对这两项内容 都产生了影响,二者共同作用,削弱了再贴现 政策的效果。首先,金融创新削弱了中央银 行调整再贴现率的作用力。中央银行根据货 币市场对资金的需求调整再贴现率,其作用
金融创新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一个重大变化 是信贷流量从银行放款转为可上市买卖的债务 证券。证券日益成为公众及经济实体所持有的 重要资产形式。其中政府债券因兼备良好的流 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而成为重要的流动资产, 其收益率和价格成为其他证券的标准。于是中 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就可以通过变动政府债 券的收益率和价格来影响一般证券的收益率和 价格,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总量,继而调节整 个经济。此外,金融创新也为中央银行的业务操 作提供了大量的可供买卖的工具,使其吞吐基础 货币的能力加强。
三、金融创新的内容: 金融战略的更新
金融工具的创新
金融业务的创新
金融机构的创新
单一结构向集团化发展。
四、金融创新的经济效应:
(一)金融创新的正面经济效应:
1、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机构运作效率 的提高。
2、金融创新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交易品 种,促进了金融市场一体化。
3、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改革,推动了 经济发展。
4.技术的进步。
没有存款/提款功能的电脑化,出纳工 作实行自动化是不可能的.电子化所产生的 信息储存,再现和传递方法等速度加快,成 本降低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5.现实需要是金融创新的前提。
需要是发明之母,如果目前还存在着尚 未被满足的需要.就可能发明一种方法趋满 足那种需求,并且会使这种创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