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范围与简介该休闲农业基地位于延安市黄龙县南部的界头庙镇范家卓子社区高粱村前峁自然村西南,占地面积约300亩。
基地属于黄龙山脉的一部分,南邻澄城县富源水库。
二、资源盘点(一)、农业资源调查方式与成果记录首先以农业分类表为基础,以下列各种方式进行农业资源调查:1、调查方式:(1)现场观察记录暑假时曾去此地实习一段时间,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活习俗有了一定的理解。
(2)、文献资料收集可在相关网站上搜索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活方面的文献资料。
2、农业资源基础项目调查成果本地区为山地,宜农宜林,农作物生产多在山上开辟的梯田上进行,由于靠近富源水库,所以灌溉便利,便于进行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农作物粮食作物:玉米、小麦、红薯、高粱、小米特用作物:油料:大豆、油菜、花生、芝麻。
园艺作物:蔬菜:白菜、甘蓝、花椰菜、芥菜、萝卜、番茄、茄子、甜椒、线椒(咸阳线辣子)、马铃薯、豇豆、菜豆、毛豆、苜蓿、菜豌豆、黄瓜、西葫芦、南瓜、冬瓜、搅瓜、丝瓜、苦瓜、蛇瓜、葫芦、芹菜、茴香、香菜、胡萝卜、菠菜、莙荙菜、莴苣、苘莴、菊芋、荆芥、苋菜、大葱、韭菜、大蒜、韭葱、洋葱、金针菜、甜玉米、茭白、蕹才、蘑菇、白椿、香椿、山药、野生蔬菜:野枸杞、野茄子、马耳菜、仁汉菜、野韭菜、野葱、野蒜、灰灰菜、扫帚菜、野芹、野胡萝卜、刺槐花、麦苹、蒲公英果树:核桃、葡萄、苹果、枣树、柿子、桃树、梨树经济作物:烤烟农耕活动旱田耕种:如小麦、玉米、包括整地、播种、管理及采收果园耕种:如木本或蔓藤,包括修剪,疏果等蔬菜、花卉耕种:如各种蔬菜制畦、耕作、采收轮休、轮作倒茬及复种、间作套种农具耕作工具:锹(铁锨)、镢、犁、耧、辘砘、耱、肥斗、锄头、镰刀、镰刀、砍镰、连枷、木锨、碌碌、铡刀、木杈、耙子运输工具:木轮、铁轮大车,木制独轮小推车,胶轮大车,胶轮架子车农用汽车,轮式拖拉机贮存工具:如筐、缸装盛工具:如麻袋、桶具防雨防晒工具:如雨衣、草帽饲养家禽:鸭、鹅、鸽、鸡家畜:牛、马、骡、驴、猪、羊、狗、兔、猫虫类:土蜂、蚕、蝎、土元鱼类:草鱼、鲤鱼农民生活特色农民本身特质当地的语言:陕西话宗教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农民特色:性格淳朴善良,为人正直,性格豪爽,但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历史:黄龙小寺庄石窟、将军庙、晒经山、靴子崖日常生活特色农物:如布,衣服,帽子、饰品日常生活建筑物:窑洞开放空间:集市交通方式:毛驴;、轿子、道路多为山路,多驾驶摩托车农村文化庆典活动工艺:剪纸、面花、根雕表演艺术: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社火、黄龙猎鼓小吃:蜜汁南瓜、钱钱饭、黄龙凉粉、花馍馍庆典活动:社火地方风俗:婚姻、丧葬农业生态环境农村气象气候与农业关系: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气象预测方法:如观测天象法、观察动植物法农村地理地形与农业之关系:山地较多,农作物多在开垦的梯田上种植,适宜发展林业、养殖业。
土壤与农业之关系:土壤复杂多变,按规律表现有明显的微地域性和地带性。
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带性土壤是以褐土为主的林区土壤,占全县土壤面积的62.9%。
其次是以原黄墡土、黑垆土为主的黄土残塬土壤,还有以淤土、黄墡土为主的川道土壤。
总之,黄龙土壤比较肥沃,潜在生产力大。
水文与农业之关系:黄龙河流属黄河流域,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的河道10条,50——100平方公里的8条,10——50平方公里的65条,1——10平方公里的365条,总计1公里以上的河流、沟道1028条。
主要山脉大岭为最大分水岭,构成东注黄河、西注洛河两个区域性水系,主要河流16条,均为出境河。
发源自黄龙山区的涺水河、石堡河、仕望河、仙姑河等水系,呈放射状分流注入黄河和洛河。
农村生物乡间植物:国槐、榆、柳树、杨树乡间动物:麻雀乡间昆虫:如蝴蝶、蜻蜒、金龟子、蚂蚁、蚊子、蝇类、蝗虫类、蜜蜂等。
农业益害虫:非昆虫类:蜗牛、蚯蚓、千足虫、蜘蛛、野生蝎子等特色景观:如核桃林、苹果园、防护林、水库、大坝二、农业生产方面调查结果1、农作物与农耕活动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烤烟、核桃、苹果、大豆四季农活:春耕:耕即为挖地、翻土,春天使用的农具要尖锐、锋利,具有一种穿透力和挖掘力。
使用春天农具的人也要把浑身的劲都要使出来,用力的方向往往是直指土地。
垂直下挖,并伴以脚踏力的是铁锹双臂抡圆,弧形下刨的是镢头前边牛拉或驴拉,后边扶犁而耕的是犁。
同样是挖地翻土,锹、镢、犁各有其用,地窄、坡陡,用犁用镢地阔、坡平,用犁用铧。
土地耕松翻疏方可下耧,耧地无需过分用力,而是要掌稳扶直,且伴之以均匀的摇动,摇动之中,种子撒地。
系在耧地人腰后的辘砘随即轧过,种子就不深不浅地埋到了地下。
地耕了,种播了,再用耱轻轻地耱过,这样土块耱碎了,土地平整了,庄户人的心里也就熨帖了。
夏耘:耘即为松土、除草。
夏天使用的主要农具是锄,锄要轻,要巧,锄刃要利但不宜过锋。
较之于使用春天农具时的垂直用力,使用夏天农具时往往是前后平行用力春天的农具用力要猛要狠,夏天的农具用力却要轻要准,做到轻巧松土,准确除草。
夏天也用镰刀,但只是小规模使用,主要用于收割夏麦,豌豆也是夏收作物,收割时多用锄刨或手拔。
秋收:收即为收割。
秋天使用的农具要锋利,到了秋天,庄户人无论走到哪里,身边总是离不开那块磨刀石。
如果说,用锄时需前后平行用力,那么用镰刀、砍镰时则需左右弧形用力,且用力要大要猛,要有一种秋风扫落叶的狠劲。
在一片镰刀和砍镰的刷刷声中,一片片庄稼割倒了,起垅了,上场了。
庄稼上了场,连枷、石磙和木锨就排上了用场。
谷子、糜子等粮食作物用石磙碾轧脱粒,豆类作物则用连枷反复捶打脱粒。
脱粒后用杈将草秆挑起、垛堆,留下的颗粒用木锨乘风扬场,以把粮食和苡子剔开。
冬藏:藏即为收藏。
一年中,春夏秋三季气候温和,人们多在野外活动,这些季节所使用的也多为野外农具冬天天气寒冷,人们多在室内活动,冬天所使用的便多为室内农具。
从性质上说,冬天的农具多有粉碎、收拢、容纳之功用,以便为人畜的食用做准备。
粉碎者如铡刀、碾子、石磨收拢者如耙子、扫帚、簸箕容纳者如笸箩、口袋、背篓。
如果说,春天的农具给人们带来的是泥土的芬芳,夏秋的农具给人们带来的是花草的芳香,那么冬天的农具带给人们的就是粮食的芳香。
石磨隆隆,面如雪花石碾悠悠,米似珍珠铡刀瑟瑟,草末纷飞。
继而盛之以笸箩、口袋或背篓,置之于仓库,堆之于草窑。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无论冬天有多么寒冷,庄户人的心里都是暖烘烘的。
四季农歌春歌:《犁地谣》春暖地化开,套上个牛儿来,田里闹哄哄,家家犁地来。
套上一对牛,犁地快如飞,犁得多平整,打耱又省工。
春天地化通,犁地要抓紧,节令最重要,下种最当紧。
夏歌:《锄草歌》南风细溜溜,来了个变工队,苗苗长得齐层层。
深耕勤锄草,锄草要惜苗,锄头底下三分水,苗苗儿长哟长得美。
秋歌:《打场歌》我的那牛儿哥,脚步快来拉得欢,石磙如雷满地转,打完了一漫又一漫。
翻了一遍又一遍,糜子打得净又干,打完了咱们来歇缓,庄户人盼的是丰收年。
冬歌:《铡草歌》大牛小牛进了圈,笼里没草给牛添,苜蓿青草没割下,麦秆黄草没铡下。
爸爸抱上铡草墩,我扛梯子出大门,梯子搭在草垛上,上垛抽草两手忙。
抽下麦草一大堆,手翻杈挑太阳晒,麦草湿了不好铡,麦草干了不好抓。
爸爸入草我来铡,高抬猛压最得法,抬得低了不好铡,抬得高了刀难下。
牛若吃了瓜子草,肯吃肯咽肯上膘, 牛若吃了寸寸草, 快剥皮子快倒灶。
先人留下铡草诀, 千万别忘铡草歌, 人不亏牛牛不懒, 人勤牛快好耕田。
老人留下铡草法, 铡子高抬要猛压, 谷草一寸铡三刀, 吃了还比干料好。
季节春夏秋冬月 份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小 麦播种农耕活动核桃农耕活动苹 果农耕活动2、农具锹:又叫铁锨,木质铁头,是一种挖土用的农具。
镢:也叫镢头,木质铁头,是一种掘土用的农具。
犁:直扶手,曲拉把,下装铁犁头,是一种耕地用的农具。
耧:播种用的农具。
种子装在耧的籽种箱中,籽种箱中用活门调节种子下落的数量,籽种箱下边相通的三个木质管道,管道在三个铁质的犁头后分别开有口,这样同时可以播种三行作物。
辘砘:一种在播种之后用来轧地的农具,是用石头做的,轧过的地可以保墒。
耱:也叫耙,由木框和柳条组成,三道横梁链接四道竖的木柱,中间用柳条盘结,是一种用于平整翻耕后土地的农具。
肥斗:也叫粪斗,木质,长二尺多,敞口,是一种播种时施肥用的农具。
锄头:是一种松土、除草的农具。
幼穗形成成熟期整地播种农忙施肥收获田间管理萌芽开花收获成熟期休眠播种 成长期成熟期灭虫管理收获镰刀:是一种用来夏季收割的农具。
镰刀:用来收割茎细的作物。
砍镰:比镰刀笨重,用来收割茎粗的作物。
连枷:由把和枷连接而成,故得名,枷一般由柳条或其他筋条编成,把多为木把。
是一种豆类等荚科作物脱粒用的农具。
木锨:板状的头,木质、木把,是一种脱粒扬场用的农具。
碌碌:也叫磙子、碾子,石质,一种用来轧脱谷粒或轧平场地的农具。
铡刀:木底座,铁刀。
是一种铡草用的农具。
木杈:木质,杈头分二至四股,一种挑草用的农具。
耙子:一种聚拢或散开谷物、柴草或平整土地用的农具,木把配以木齿或铁齿。
3、家禽家畜家禽:鸭、鹅、鸽、鸡家畜:牛、马、骡、驴、猪、羊、狗、兔、猫三、农民生活方面调查结果1、农民本身特质(1)、个性当地农民性格豪爽,直爽,充分体现中国的地域性格,陕北黄土高坡、沟壑纵深,同时居住黄河畔,北靠毛乌素沙漠,草原,有着大山,大水的情怀,骨子蕴含着他们大气,不拘小节的性格。
与人相处真诚而朴实,不会耍奸狡猾,有一种粗狂的感觉,且有好客之心,对待朋友非常热心,所以有时候不计得失。
淳朴善良,为人正直,讲原则。
(2)、语言:陕西话(3)、宗教信仰黄龙县民众来自中国各地,故而社会风俗、宗教信仰各不相同。
但是中华民族勤劳、朴素、虔诚、勇敢的传统美德皆有体现。
黄龙县的宗教信仰,主要以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三大教派为主。
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传播最广,信徒最多的宗教,基督教在中国又称为“耶稣教”。
它是公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的总称。
基督教在黄龙县早有传播。
1938年,外来黄龙县的一些在原籍信教的移民,他们自愿联合起来传教,成为黄龙县基督教会的雏形。
黄龙县设治局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2月8日批准正式成立,名称为“黄龙县山基督教友联合会”。
佛教:解放前,黄龙县仅有少数人信封佛教。
2000年10月,释园慧在众信仰者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宗教局的重视下,在距县城五里远的无量山上“无量祖师庙”(原道教寺院,已被毁坏)动工修建新的佛教寺院——“莲云寺”。
通过化缘、奉献,政府的投资等办法,一期工程投资80多万元,整修了庙院,盖起了雄伟的“大雄宝殿”和瓦房五间。
2004年古历9月9日,举行了开光大典。
2007年政府通过多种形式支持61万元,实现了水、电、路三通。
接着二期工程采取个人捐资方式,又新修了“园通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