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景阳冈》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景阳冈》这篇略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淋漓尽致;对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动作描写经典传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二是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等感受。
”《景阳冈》这篇经典之作,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武松性格鲜明,个性彰显,他的倔强、豪放和无所畏惧能够吸引学生并使他们有表达自身感受的愿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品读、感悟、研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多的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听歌曲,聊水浒1.(播放课件《水浒传》主题曲)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首歌,看几幅画,会唱的同学请跟着一起唱。
你知道刚才我们唱的是哪部连续剧的主题曲吗?(《水浒传》)刚才哪几个人物你认识?2.《水浒传》塑造了多少位(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真不错,同学们知道得真多。
一、谈话引入,激趣读文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武松。
他因何而出名?(在景阳冈上打虎而出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景阳冈》。
板书课题:景阳冈二、检查预习,1.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也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
同学们课前已经作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来考考你,谁会读一读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满满筛了一碗酒但凡客人来我店中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
现在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相信会读得更好。
二、学习提示,初读感知1.明确课型,学习提示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我们来看看学习这篇课文有什么任务?指名读学习提示。
2.读通课文,初知文意(1)根据学习提示任务快速默读课文,思考:A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B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武松打虎?(8——12)C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D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自学反馈课文篇幅很长,谁能用简要的话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打虎”,体验精彩1.通过刚才的读书,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武松打虎?2.请同学们默读8——12自然段,武松打虎的哪些精彩片段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有关句子画出来。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相应内容,点拨引领,指导朗读。
(1)预设一[出示第9自然段]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中窜下来。
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①朗读感受武松打虎精彩片段我们把武松打虎的精彩部分读出来,老师读写武松的句子,请个同学读写猛虎的句子。
同桌合作读。
分组读。
②感受老虎的凶猛。
通过读句子,这大虫给你什么感觉?③感受武松的机智敏捷面对突如其来的这只身手敏捷,又饥又渴,兽性大发,恶迹斑斑曾经伤过二三十大汉性命的大虫,此时的武松只有一招,谁能发现?(闪)A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可以给“闪”换个词吗?(躲),写文章最忌讳重复用词,为什么作者一次又一次地用了“闪”?(作者紧紧抓住武松的动作写出武松的机智灵敏)④再读句子(齐读)。
(2)预设二[出示第11自然段]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
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
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
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拳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①自由读句子,读出武松打虎的精彩。
②这时候的武松转守为攻,你能圈出武松打虎的动作词吗?这些动作的词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
第9自然段反复用一个“闪”字,写出了武松的机智敏捷,第11自然段运用了多种不同的动作词凸现武松勇武机智。
③有感情地朗读。
师生合作读(感受武松的勇武过人、无畏、勇中有谋的性格特点。
)四、回顾全文,体会写法1.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用了7个自然段很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这就是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的优秀之处:不仅情节精彩生动,更重要的师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2.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你认为这么写是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雄的形象呢?(要打死老虎并非易事,武松虽然力大过人,但已筋疲力尽。
这样写,更突出了人物的真实可信。
)3.我为武松设计新名片如果你是英雄人物评委会成员,你为武松写怎样的颁奖辞。
五、课外延伸,鼓励阅读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板书设计:景阳冈打虎上冈机智勇武喝酒 (动作) 下冈第21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温州市瓯海区景山小学陈瑶碧【教材简析】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设计理念】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预案的设计努力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导语中的提示自主学懂文本。
以课文学习带动名著阅读,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根据阅读提示,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魅力。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课前准备】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
所以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教学流程】一、漫谈“悟空”,激发学习兴趣1.看过《西游记》吗?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2.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板书课题)。
3.师:书上课题后面有一个①,这种叫注释。
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读起来与我们现代白话文有很大不同,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所以课文中有比较多的注释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设计意图: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学生通过电视、书籍已经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漫谈悟空引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本文的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因此渗透学会读“注释”的方法读懂难读难懂的字词句很有必要。
]二、自主合作,整体感知内容1. 四人小组合作(1)合作逐段读课文,扫清朗读障碍,并用4个字为每个自然段概括主要意思。
(2)讨论课前预习课文时画出不懂的地方。
(3)学习“阅读提示”,快速浏览课文: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2. 交流反馈。
3.师小结: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
[设计意图:采用整体阅读来教学略读课文,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更应该放手,自读自悟、伙伴合作、集体交流等方法应该成为略读课文教学的主要方法。
]三、聚焦语言,解读石猴形象1、默读读文。
思考:石猴是凭借什么成为猴王的?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2、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1)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②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③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指名板演。
(2)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石猴勇于担当责任,勇敢地担当起了探险的责任。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忽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瞑、蹲、纵、跳等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了石猴敏捷的身手,表现了他过人的本领。
)(4)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着,就拜他威望。
我如今进进出出,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慧、机敏。
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
至此,一个天设地造的神猴就走完了从石猴到猴王的过程。
)3.总结石猴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语句感受石猴的丰富形象的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的自主性,符合略读文章的特点,即教略学不略。
]四、拓展延伸,推进后续阅读1.孙悟空真是一个勇敢、机灵、才智过人。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其他的西游记故事吗?2.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3.摘抄喜欢的语句,积累到“采蜜集”本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西游记中的故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板书设计】21*猴王出世活泼可爱勇敢机智敢作敢为……[设计意图:此板书由学生填写完成,随着学生的学情而随机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