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四部
骄横跋扈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其他官僚对严嵩的 敬畏: “嘉靖三十二年,倭奴入寇,
江南残破。分宜当国妄奏寇平。时 徐文贞(阶)为次相。其子仰斋入 都,将谒分宜。文贞恐其应答差讹, 商议两日夜,始参谒。分宜无他所 问,惟讯江南倭寇若何。仰斋答云: ‘势甚猖獗。’分宜不怿。文贞知 之,率仰斋请罪,始释然。”
张璁
字秉用,号罗 峰,卒谥文忠 。汉 族,浙江温州府永 嘉(今温州市瓯海 区)三都人,张璁 因和明世宗嘉靖朱 厚熜同音 ,世宗为 其改名孚敬,赐字 茂恭,明代政治家, 文渊阁大学士。
大议礼
议礼派与护礼派进入 对立局势,由于嘉靖皇帝 的支持,议礼派的队伍也 在不断扩大,双方的斗争 也日趋激烈,经过几回合 的你来我往,终于爆发了 “血溅左顺门”事件。 左顺门事件以皇帝的 胜利,护礼诸臣的失败告 终,嘉靖帝终于如愿地将 父亲追尊为睿宗,并将神 主入太庙,跻在武宗朱厚 照之上。
盛极而衰
《打严嵩》
一次道教活动决定了严 嵩的命运。世宗召徐阶推荐 的方士蓝道行入禁中,使预 卜祸福。徐阶事先通报蓝道 行,蓝道行降神仙语,称: “今日有奸臣奏事。” 看到密札,世宗对严嵩 究竟是忠是奸发生了疑问。 正在一内侍处避雨的御史邹 应龙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是 个好时机,上疏论严嵩父子 不法状。 结果,严嵩被勒致仕, 严嵩回到江西,晚景凄凉, “死时寄食墓舍,不能具棺 椁,亦无吊者”。
明世宗入跸图
大议礼
“大议礼”事件致使许多正直的 大臣或死或引退,而佞臣却乘机窃取 了朝政大权,使弊政重兴。 同时通过这件事,嘉靖皇帝不仅 实现了追封自己父亲为皇帝的愿望, 而且树立了新皇的威信,开始了他的 专制统治。
二、壬寅宫变
宫变背景:
嘉靖皇帝 崇信道教,好 神仙老道之术, 一心求长生不 老,他到处搜 罗方士,秘方。
明朝那些事儿肆
目 錄
明世宗朱厚熜
朱厚熜(公元1522 年~1566年),嘉靖帝, 兴献王朱祐杬之子。 武宗于公元1521年 3月病死后,由于武宗 没有留下子嗣,又是单 传,因此皇太后和内阁 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最 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 弟朱厚熜继承皇位,第 二年改年号为嘉靖。
一、大议礼
由于嘉靖是以藩王身份继承皇位的,他不 希望以过继给孝宗皇帝当养子的身份来入继大 统,因此他要求追封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帝, 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反对的奏章压得世宗 喘不过气来,就在世宗准备让步的时候,一个 叫张璁的人站了出来,为嘉靖皇帝追封自己的 父母找了许多理论依据,嘉靖皇帝深受鼓舞。 “大议礼”事件因而逐步兴起并愈演愈烈。
严世蕃脸谱
严氏父子骄横跋扈
严嵩及其子严世蕃均善于写青词(道 教仪式中向上天祷告的词文),揣测皇帝 的心思,因此尽管嘉靖皇帝对严嵩的贪赃 枉法了然于心,可就是不舍得处理他,由 严嵩主持朝政,自己则深居皇宫专心于成 仙修道。 严嵩的权势超过了他以前的任何一个 阁臣。在他在位的45年间,由严嵩擅权达 17年之久。严嵩立朋党,除异己,骄横跋 扈。
中国历史十大奸臣
庆父; 赵高; 梁冀; 董卓; 来俊臣; 李林甫; 秦桧; 严嵩; 魏忠贤; 和珅。
严世蕃
(1513—1565)号东楼,严嵩之 子。严世蕃不是经过科举走上仕途, 而是借他父亲的光,先入国子监读书, 后做官,累迁至尚宝司少卿和工部左 侍郎。 据说,严嵩长得又高又瘦,眉目 疏疏,声音又大又尖,很符合百姓心 目中刻画的奸臣形象。 可是,严世蕃的长相和他爹却一 点相似的地方都没有,“短项肥体”, 果然是富家公子气象,只是可惜一目 失明。严世蕃奸猾机灵,通晓时务, 熟悉国典,而且还颇会揣摩别人的心 意。
壬寅宫变
嘉靖皇帝认为未有经历人事的宫女的月经 可保长生不老,因此大量征召十三、四岁宫女, 并命方士利用她们的处女月经来制丹药。另外, 为保持宫女的洁净,宫女们不得进食,而只能 吃桑、饮露水。结果,宫女们实在忍受不了, 决定杀死嘉靖皇帝。
壬寅宫变
公元1542年12月21日深夜,以杨金英为首 的宫女们决定趁嘉靖帝熟睡之时,用麻绳希望 勒毙他。谁知在慌乱之下,宫女们将麻绳打成 死结,结果只令嘉靖帝吓昏,而未有毙命。在 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方皇 后。 方皇后马上领人来救驾,将宫女们制服, 嘉靖皇帝大难不死,宫女们全部被捕,几天后 被凌迟处死。由于此事发生在在嘉靖壬寅年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所以后世史学 家称之为“壬寅宫变”(又称“红丸案”)。
夏言
夏言之死—复套事件
嘉靖26年,明官吏曾铣面对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 汗进犯,遂决定收复河套地区,夏言极力支持,嘉靖 帝也表示同意。严嵩向嘉靖帝进谗言散布收复河套之 举是祸根的谣言,并拉笼嘉靖帝的亲信说服嘉靖帝。 不辨是非曲直的嘉靖帝随后降旨夺去夏言官衔,只保 留尚书身份。 挤走了夏言,严嵩仍不罢休,在宫中放出谣言称 夏言离朝时愤愤不平,大骂嘉靖帝出尔反尔。嘉靖帝 甚为恼怒。事有凑巧,嘉靖二十七年九月,俺答汗率 军进扰宣府,直逼北京,嘉靖帝疑心这定是夏言、曾 铣提出收复河套招来的报复,遂将曾铣打下监狱。
世宗之后世评价
三、群雄逐鹿
张璁
夏言
严嵩 严世蕃
徐阶、高拱、张居正
(详见第五部)„„
群雄逐鹿之张璁
“大礼仪之争”事件后,张璁世宗深得宠 信。嘉靖四年冬,张璁进詹事兼翰林学士。 五年七月,升兵部右侍郎,寻进左侍郎。 六年,进《大礼要略》,命开馆纂修《明 伦大典》,敕掌都察院事。冬,拜礼部尚书兼 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七年正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七月《明 伦大典》成,进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 谨身殿大学士。 八年九月,杨一清罢相,遂为首辅。 十三年,进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 士。
盛极而衰
权倾一朝的严嵩,其傲慢态度在世 宗面前渐有显露。嘉靖四十年(1561), 吏部尚书吴鹏致仕,严嵩指使廷推他的亲 戚欧阳必进。世宗厌恶此人,见名单大怒, 掷之于地。几个月后,世宗命欧阳必进致 仕,是对严嵩的严重警告。 严世蕃曾是他的得力助手,但自从严 嵩的夫人去世,他就不能再参政。严嵩接 到世宗的诏书,往往不知所云。世宗日益 亲信徐阶,严嵩在世宗心目中的地位日益 下降。
夏言之死—复套事件
就在夏言心灰意冷收拾行李的时候,一封 上访信已经送到了嘉靖的手里。 这封信主要代笔者是严嵩和严世蕃。回到 京城的夏言试图辩解,却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嘉靖二十七年(1548)十月,曾铣和夏言的结 局被最终确定。曾铣,按律斩;夏言因“结交 近侍”的罪名惨遭陷害,弃市,妻子流放广西, 从子从孙削职为民。 夏言起自微寒,豪迈而有俊才,纵横驳辩, 人莫能屈,虽身处宦海,仍心系天下,胸怀万 民,然终为严嵩所害。言死,嵩祸及天下。
群雄逐鹿之张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张璁祖祠
群雄逐鹿之夏言
夏言(1482—1548),字公 谨,汉族,江西贵溪人。明正德 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 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 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 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 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 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 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 久又擢为首辅。 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 被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 词曲擅名。有《桂洲集》。嘉靖 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 市死。
群雄逐鹿之张璁
《明史》本传赞张璁政绩:“刚明果敢,不 避嫌怨。既遇主,亦时进谠言。”“他若清勋 戚庄田,罢天下镇守内臣,先后殆尽,皆其力 也。持身特廉,痛恶赃吏,一时苞苴路绝。” 但对其“性狠愎、报复相寻、不护善类” 亦有微词。他先是发动一些言官攻讦杨一清, 使其下台。时夏言为人自负,仗着皇帝恩宠, 数以事讦孚敬,孚敬隐忍未发,最后跟夏言争 斗失败,不得已而致仕。可以说,嘉靖一朝的 政治斗争就是由张璁开始。
夏言作品
夏言故里
在鹰潭,自古以来 官位最高的,当数贵溪 籍(今属龙虎山风景名 胜区)夏言。在明代, 夏言官至朝廷首辅,相 当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的宰相。然而,这位让 当地人长期景仰的首辅 却遭到严嵩的迫害,最 后客死他乡„„
群雄逐鹿之严嵩
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勉 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西新余市分 宜县人,他是明朝重要权臣,擅专国政达 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严嵩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 力排除异已,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 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 盾。晚年,为明世宗所疏远,抄家去职, 两年而殁。
《天水冰山录》
严嵩在被抄家后,曾将 其家产列清册,取「太阳一 出冰山落」语意,名曰《天 水冰山录》,光是登录财的 字数竟多达六万多字。 严嵩、严世蕃父子被抄 家产的《天水冰山录》,最 能反映明代的这类贵宦的抄 家,并由抄家侧射出一个王 朝腐败的影子来。
《天水冰山录》
严嵩书法
严嵩之评价
严嵩懂得“关系学”,笼络世宗亲信。两面三刀, 委罪于人。能伸能屈,使用苦肉计。 《明史》里,严嵩是列在奸臣传里的。但从严嵩下 台后,就有人认为他是奸臣很冤枉。 查抄严嵩家时,一共查出来3万多两黄金,200多万 两白银。但仅仅说他奸或贪肯定不够,严嵩是一个极复 杂的人。他的书法成就很令人敬佩,“六必居”三个字 是他写的。什刹海、景山公园、北海、故宫等地都有他 的书法作品,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也是他的手笔。 严嵩的文学成就很高,诗词“清丽婉约”。 史书记载,严嵩至少有几次试图纠正嘉靖皇帝的一 些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