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质课件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质课件


知音就是相知、相惜、相通,学 了这则内容后,你们是怎样看待友情 的呢?课后收集表现知音良朋的诗文 或名言名句记一记,读一读。
描写友谊的名言佳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钟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了知音, 再也没有人能真正懂得自己的音乐,理解 自己的感受,他的演奏便失去了意义,所 以他毅然决然“破琴绝弦”。
钟子期死了,知音没了,伯牙认为世间再没有 人值得自己为他弹琴了,所以“破琴绝弦”, 从文中最后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伯牙对种子期的敬重,以 及破琴绝弦的从容和决心。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 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迭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 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音; 伯牙心中想弹的,钟子期一听就明白, 真的是心灵相通呀!
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 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 “破琴绝弦”,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
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翻译课文。两人一组互相翻 译给对方听,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作出标记,向老师提问。
2.请同学来翻译课文,一人翻译一句,先 把句子朗读一遍,然后解释句子中重点词语的 意思,最后翻译整个句子。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鼓”,弹奏,演奏。 俞伯牙弹奏古琴,钟子期听。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乎:语气词,无实义;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呀,我仿佛看见了水势浩 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破:摔破;绝:断绝;复:再,又。 钟子期死了,伯牙摔破古琴剪断琴弦,一生不 再弹琴。
以为世间无足复为鼓琴者。
以为:认为;足:足以。 认为世间再没有人值得自己为他弹琴了。
21 文言文两则
古筝导入
(播放古筝曲)同学们,我们听到 的这首优美动人的曲子,名字叫做《高 山流水》,这首曲子的背后,还流传着 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 文,来了解这个故事。
伯牙鼓琴
生字过关
哉 [zāi] 巍 [wēi] 弦 [xián] 轴 [zhóu] 曝 [pù]
妙哉 巍峨 琴弦 车轴 曝晒
有知音如此,心情一定是:
激动、喜悦、欣喜不已
伯牙善于鼓琴,他的琴声音还会表现哪些 动人的场景呢?仿照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伯牙鼓琴
志在大江
志在小溪 志在春花 志在秋月 志在红日 志在白雪
钟子期曰
善哉,滚滚兮若波涛
善哉,淙淙兮若流水 善哉,萋萋兮若芳草 善哉,皎皎兮若玉盘 善哉,圆圆兮若火球 善哉,皑皑兮若瑞玉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 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 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 的文学艺术造最诣杰出的大家之一。
关于戴嵩
戴嵩,生卒年不详,唐 代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 景,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 谓得"野性筋骨之妙"。相传 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 唇鼻相连,可见之观察之精 微。与韩干之画马,并称"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到了。开始时,伯牙弹 着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弹得好呀, 高俊的样子像泰山。”不久,伯牙弹着琴,心里 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弹得太好了,水势浩荡 的样子像江河。”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摔破琴 剪断弦,一生不再弹琴,认为世间再没有人值得 自己为他弹琴了。
“方”,开始;“志”,心里想着。 开始弹琴时,伯牙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好像。 钟子期称赞说:“弹得真好呀,我仿佛看见了 巍峨的像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一会儿,不久形容很短的时间。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想着流水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斗牛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韩马戴牛"
整体感知
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停顿。
书戴嵩画牛
(宋)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 以/自随。
感悟“知音”
这个故事传诵着一个高山 流水遇知音的美谈,反复朗读 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可 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感悟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心里想的
准确理解
句意: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 么,钟子期一定知道他的心意。
巍然
卷轴 一曝十寒
人物关系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 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 《吕氏春秋》《列子》冯梦龙根据 这个传说撰写了《俞伯牙摔琴谢知 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 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 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走近伯牙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 况的《劝学》篇:“昔者瓠(hù)巴鼓瑟,而沉 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用夸张的手 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伯牙从小非常聪 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 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播放高山流水) 齐读课文
书戴嵩画牛
[宋]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 “苏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 家、诗人、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 辙并称“三苏”。有《苏东坡全集》 《东坡乐府》等传世。
伯牙:名瑞,伯牙是他 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 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人,晋国的上大夫,春 秋时著名的琴师,被人 尊为“琴仙”。
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三遍,把字音读准确, 课文读流利,注意把握好停顿。
在课文里画出停顿,跟读课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 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 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间无足/复为鼓琴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