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书法简史资料

中国书法简史资料


甲 骨 文
甲 骨 文
甲 骨 文
2.金文
金文,也叫钟鼎文、铜器铭文,是古代刻铸
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在青铜器上铸铭文,始 于商代,盛行于两周。金文较之商代的甲骨 文进一步稳定,更趋规范化和符号化。金文 的形体结构有疏有密,比甲骨文要方正整齐, 笔画的分布也更讲究均匀对称;在用笔上, 笔道一般比甲骨文粗,因而显得雍容厚重。

结构平稳凝重,疏密匀称,一丝不苟。章法
整齐划一,每个字大小一样,排列方正,横 竖成行,给人以整齐美。秦代把这种书体广 泛应用于刻石颂德。当时主要的刻石有泰山 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刻石、之罘刻石、碣 石刻石、会稽刻石六处。据传它们大都出自 李斯之手。
泰 山 刻 石
会 稽 刻 石
会 稽 刻 石
琅 琊 刻 石
2.隶书(汉隶) 隶书,历史上也称左书、史书、八分,是打破篆书 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并改变其笔道形态以便书写的 字体。相传这种字体是秦代一个叫程邈的隶人创造 的,所以称隶书。篆书的草写即发展成隶书。秦代 的隶书称秦隶或古隶,它把篆书的曲线条变为直线 条,圆转笔画变为方折,纵势字形变为横势。 隶书始用于秦代,盛行于两汉,是汉代官方的正式 书体,直到魏晋楷书广泛流行之后,才被楷书所取 代。
中国书法简史
主讲:卜弋帆
书法作为必修课走进中小学课堂。
教育部于2011年8月26日通知,通知中说: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 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 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 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 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 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2,楷书的结体法则比隶书紧密。重心的安放,笔 道的长短、正斜,两笔相交的角度大小,点画之间 的照应关系,合体字中不同部件的位置与比例等等, 都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如隶书随意,有较大自由。 3,楷书的基本点画形态比隶书丰富,用笔变化多。 楷书比隶书增加了斜勾、挑、折等基本点画,而且 每种基本点画的个性特征都比隶书鲜明。它依赖毛 笔的弹性、锋芒和书家多种用笔方法,形成各自迥 然不同、风格各异的字体。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
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 育。

书法教学的要求: 中小学书法教育应本着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 序渐进、注重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原则。 明确写字的基本要求。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 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 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 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 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 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三年级开始, 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
序》,“天下第二行书”指颜真卿《祭侄文 稿》。行书易于辨认,又独具体态、灵活多 变,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字体, 因此,从产生至今,一直盛行不衰。“书圣” 王羲之就以行书著名于世。行书的特点是多 圆少方,多露锋少藏锋。
王羲之《兰亭序》
颜真卿《祭侄文稿》
3.书法家——钟卫二王 三国时期,魏国的书法成就最高。当时最杰出的两 位书法家是钟繇和卫觊。魏开国之初的两座名碑 《上尊号奏》和《受禅表》,分别为钟、卫所写。 二人都师法于蔡邕、刘德升。艺术成就都显赫,艺 术风格略有不同,所以西晋书法家都是传授的钟、 卫两家。到了东晋以后,江琼、崔悦、卢谌一派, 受学于卫觊,在河西一带数代传习,于是,以卫觊 为代表,书法在北方形成强大的潮流,出现北碑雄 强的书风。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
(今山东)人,曾官至晋右军将军,故又称 “王右军”。祖父王正,官尚书郎,父亲王 旷,官淮南太守,从父王敦,官太尉,从父 王导,官司徒。他出生于这样一个仕宦世家。 七岁开始学书,拜师于卫夫人(卫铄,晋女 书法家,擅长隶、正、行三体。)也曾从叔 父王廙学书法。学书于李斯、蔡邕。其楷书 学钟繇,草书学张芝。
明确使用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学生要用毛
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 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 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 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 美情趣。
前言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书法是我国特 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造型方式 和表现力在世界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被誉 为东方艺术的代表。 所谓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具体来说,是 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 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具有实用和艺 术的两重性。
一、先秦书法
1.甲骨文 甲骨文又叫卜辞或殷墟文字,是指殷商时代刻在龟 甲兽骨上的文字,用来记录占卜、祭祀等活动。 1899年才被发现(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都废 墟),先后出土十五、六万片。从书法的角度看, 甲骨文质朴古雅。大多是刀刻的。其线条瘦劲犀利, 有直有曲,有方有圆。其结构以横竖、斜角线条为 主,附有曲线。排列成行,字行有自右向左,也有 自左向右。章法布置毫不做作,错落自然,或疏落 错综,或谨严有致。文字结构长短、大小不一,但 已讲究规整、均衡。

皇 象 《 急 就 章 》
今草由张芝创立。他看出了章草便捷有余、
美观不足的弱点,他大胆革新,在章草的基 础上创造了今草。在一幅字中,今草不仅可 以上下字相连,而且还可以大小相间,粗细 杂糅,正斜相倚。简单而言,章草是隶书的 快写体,今草是楷书和行书的快写体。传世 著名今草碑帖很多,如王羲之《十七帖》、 智永《正草千字文》、孙过庭《书谱墨迹》 等。
2.行书
行书是伴随着楷书的流行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它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是楷书的直接快写 体。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没有楷书那样 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 于楷法的叫“行草”。行楷,如《怀仁集王 羲之书圣教序》;行草,如王羲之《丧乱 帖》、王献之《十二月帖》等。
其中,“天下第一行书”指王羲之《兰亭
王羲之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
质朴书风,创妍美流便之体,遂臻神妙,自 成一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其成就主要在楷书、行草,传世作品很多, 由于社会动乱,真迹无存,现在能见到的均 为摹本、临本。其中小楷代表作有《乐毅 论》、《黄庭经》、《曹娥碑》,行书代表 作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草书 代表作有《十七帖》等。
王 羲 之 《 十 七 帖 》
智永《真草千字文》
孙过庭《书谱》
狂草,是比今草更加潦草狂放的草书。它不
大计较一笔一字的工拙,而着意力求通篇气 势的畅达雄放。笔势连绵回绕,离合聚散, 大起大落,变态无穷。如张旭《残千字文》、 怀素《自叙帖》等都是典型的狂草作品。
怀素《自叙帖》
三、魏晋南北朝书法
1.楷书
楷书,也叫真书、正书。它产生于汉末,盛
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是由 隶书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端庄、工整的字 体。楷是楷模、法式的意思,所谓楷书,就 是标准字体。楷书虽蜕化于隶书,但与汉隶 相比,具有突出的特点:1,从总体上看,隶 书多呈平扁,楷书多呈长方,因而隶书的章 法多取直行横势,楷书的章法多取直行纵势。
礼 器 碑
曹 全 碑
隶变是古今文字的一个分水岭,是汉字形体演变过 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 书法从东汉开始进入了繁荣期。东汉时期的几个特 殊现象,为书法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第一,纸 的发明完成。第二,东汉时代佛教传入中国。第三, 出现了知识分子群体。第四,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 论著作。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崔瑗的《草书 势》。此外,还孕育出第一位书法理论家——蔡邕, 也是著名学者、文学家,他著有《笔赋》、《笔 论》、《篆势》、《九势》等。
走向和疏密布白都已有了严格的法度,偏旁 部首的写法和位置也基本固定了。笔法全用 “玉箸”篆的等粗细的线条,圆润平和,但 柔中有刚。朴茂浑古,圆活奔放。显示出一 种极为成熟的、富有修养的艺术匠心,是大 篆的典范之作。近代吴昌硕临写石鼓文最佳, 把篆书推入顶峰。
石 鼓 文
二、秦汉书法
1.小篆(秦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的政策,由李 斯等创制了小篆,作为全国的官方标准字体。小篆 的创立,使我国文字走向了规范化和统一化。 小篆在古文字中属于纯线条化的字体。它的笔画无 论横竖,都是粗细均等的线条,字形取纵势,呈长 方形,圆润婉通,具有简捷明快、端庄典雅之美。
周代金文风格各异,有凝练厚重、雄奇挺拔
的,如《大保簋》、《大盂鼎》等;有圆润 工整、柔和健美的,如《静簋》、《墙盘》 等;有质朴端庄、遒健舒展的,如《大克 鼎》、《毛公鼎》等。金文中,有的字是凹 下的,有的字是凸出的。凹下的阴文叫 “款”,凸出的阳文叫“识”,所以金文也 统称为钟鼎款识。
散 氏 盘
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今山西)人,魏
书法家。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他 的《受禅表》雄伟冠时(魏隶典范)。
中国书法史上一个特殊现象是:师承风尚和
家族关系。两晋时代最为突出,出现了几大 书法世族,比如,陆氏(陆机)、卫氏(卫 瓘、卫恒)、索氏(索靖)和王、谢、郗、 庚四大家等。一个名门望族,在文学艺术上 往往父子相传,兄弟争胜,一家一种风格, 世代传承。这里只讲“二王”。王氏家族 (东晋)书法家最多,最著名的当数书圣王 羲之、其子王献之。

3.草书 草书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 章草是一种伴随汉隶盛行而产生、并带有隶书笔意 的草书。章草是隶书的快写体,点画较简略,书写 便捷,带有隶书笔意。字的大小均匀,字字独立, 上下两字绝不连笔,章法取直行纵势。著名的章草 碑帖有皇象本《急就篇》、索靖《出师颂》等。章 草成就最大的是东汉书法家张芝,被称为“草圣”。 他临池学书,水为之黑,可见功夫之深。后人把学 习书法叫做临池,就出自这个典故。章草在张芝的 时代达到了顶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