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标准预防
01
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 留观室、隔离区的医务人员。
02 03
一级防护
1、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
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
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
毒制度。
三级
防护
04
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 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护人 员。除二级放护外,还应当 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 器。
防护要求 基本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 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加强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 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 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 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严密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SARS 、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 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 面罩。
谢谢您的观看
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 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预防制度
基本
特点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
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
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
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
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
微粒隔离。
二级防护
总结
在此输入小标题
标准预防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策略, 也是医务人员做好职业防护保护患者安全 的重要措施。1996年,美国医院感染控制顾 问委员会( HICPAC)对隔离系统进行了修订, 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 行综合,形成了标准预防。标准预防于1999 年引入我国,并在2000年被编入卫生部颁布 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 [2] 。
基本特点
02 章 节
Part
1、强调双向预防 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 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2、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 取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 离,飞沫隔离。
操作原则
03 章 节
Part
1、标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 者实施操作的全过程
层手套
07
08
戴手套操作过 程中,应避免 已经污染的手 套触摸清洁区
域或物品
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大面积飞溅污 染身体:替穿戴具有 防渗透性的隔离衣
或者围裙
预防措施
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
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
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
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 01
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
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
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2
1
3
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 03
06
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 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 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目镜也可以减少及鼻腔粘膜。
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 消毒 (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 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
2、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 以感染传染病均采取包括 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 戴防护眼镜和面罩等基本 措施
3、进行可能接触患者体液、 血液的操作时须戴手套
4、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 洗手,必要时手消毒
操作原则
05
有可能发生 血液、体液 飞溅到医务 人员面部: 戴具有防渗 透性的口罩、
防护眼镜
06
手部皮肤破 损有可能接 触患者血液、 体液:戴双
04
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 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1)可复用
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
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 02
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
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
05
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 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
1 概念简介
目录
DIRECTORY
2 基本特点
3 操作原则
4 预防措施
5 防护要求
6 总结
添加标题
概念简介
01 章 节
Part
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 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 性,需要隔离。
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 双向传播。
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 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 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
指医院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的一种 预防手段 [1] 。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